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段维程 李华 +4 位作者 李亚雄 张雅永 马啸 江宇 韩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52.9%)。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VR组(47例)和SAVR组(5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住院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以及术后转归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SAVR组比较,TAVR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大[69.0(63.0,72.0)岁比63.0(61.0,66.0)岁,P<0.001],两组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体表面积、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均降低,S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降低;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术后输血比例均减少,而术后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梗死、卒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血管并发症、NYHA心功能分级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SAVR组(50例)比较,TAVR组(44例)的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仍较高;与术后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LVEF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TAVR与SAVR治疗BAV狭窄患者有着同样的疗效,TAVR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天数短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导管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张翔宇 耿巍 +3 位作者 李梦毓 闫少华 刘秋梅 张晨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比较TAVR联合PCI与SAVR联合CABG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7月4日。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5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 137例患者,其中TAVR+PCI组833例,SAVR+CABG组1 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AVR+CABG组相比,TAVR+PCI组30 d心肌梗死(OR=0.65,95%CI:0.28~1.46,P=0.29)、脑卒中(OR=0.81,95%CI:0.45~1.48,P=0.50)及随访期间急性肾损伤(OR=0.38,95%CI:0.14~1.02,P=0.05)、大出血(OR=0.66,95%CI:0.22~2.00,P=0.47)风险均未显著增加,30 d全因死亡风险(OR=0.66,95%CI:0.44~0.99,P=0.04)显著降低,但长期(≥2年)全因死亡(OR=1.47,95%CI:1.12~1.93,P=0.005)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OR=11.48,95%CI:2.69~48.94,P=0.001)、起搏器植入(OR=3.09,95%CI:1.68~5.68,P<0.001)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与SAVR+CABG相比,TAVR+PCI显著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会显著增加长期全因死亡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和起搏器植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瓣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
3
作者 李守军 何奇彧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1-605,共5页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在儿童期, 主动脉瓣疾病通常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针对这些病变, 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包括介入导管治疗(如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在儿童期, 主动脉瓣疾病通常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针对这些病变, 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包括介入导管治疗(如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及医疗机构的偏好。儿童主动脉瓣疾病的治疗理念与成人有所不同。在制定治疗策略时,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以实现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并降低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8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 +5 位作者 宋光远 潘文志 周达新 吴永健 刘新民 王墨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057,共1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经日臻成熟,2017~2023年期间我国开展中心数量由不到10家增加至600余家,每年置入量由数百例增加至超过10000例,TAVR在我国已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版及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经日臻成熟,2017~2023年期间我国开展中心数量由不到10家增加至600余家,每年置入量由数百例增加至超过10000例,TAVR在我国已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版及2021版在我国TAVR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TAVR领域在循证证据、应用经验、指南更新、器械研发、术式改良等方面的进展,尤其是中国原创技术及治疗方案优化等方面陆续取得重要突破,特更新旧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新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对TAVR患者术前临床评价、围术期影像学评估、规范化手术流程、围术期综合管理及术后康复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以进一步助力我国TAVR技术健康、规范发展,促进围绕该技术的临床和研究能力的稳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临床评估 影像学评估 规范化手术流程 围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脑保护
5
作者 张韶鹏 白云鹏 姜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手术相关并发症已明显减少,唯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降低。近年多种脑保护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缺乏高质量循环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尚存较大争议。本文综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脑卒中危险...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手术相关并发症已明显减少,唯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降低。近年多种脑保护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缺乏高质量循环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尚存较大争议。本文综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及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为病例选择和脑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栓塞保护装置 手术后并发症 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介入和外科治疗近期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伟 张滢滢 +3 位作者 夏琴 胡娇娇 姚晓静 方靖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AS患者,其中SAVR组40例,TAV...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AS患者,其中SAVR组40例,TAVR组30例。比较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室壁相对厚度(RW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术前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均P<0.05)。TAVR组术后LVEF、LVMI和瓣周漏发生率高于SAVR组,Vmax和mPG低于SAVR组(均P<0.05)。对比同组手术前后二尖瓣、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TAVR组由12例(40.0%)降至2例(6.7%)、7例(23.3%)降至1例(3.3%)(均P<0.05),SAVR组由15例(37.5%)降至2例(5.0%)、9例(22.5%)降至1例(2.5%)(均P<0.05);肺动脉高压,TAVR组由17例(56.7%)降至4例(13.3%),SAVR组由22例(55.0%)降至5例(12.5%)(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VR和SAVR在改善重度AS所致继发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高压方面疗效相当。TAVR术后心室逆重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SAVR,但术后瓣周漏发生率高于SA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指标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考虑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映璇 丹增赤列 +5 位作者 赵延延 王闯世 郝军 王朵儿 李卫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9-655,共7页
目的: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提供相关统计学考虑和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研究产品、适应证等设定关键词组合对同类产品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汇... 目的: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提供相关统计学考虑和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研究产品、适应证等设定关键词组合对同类产品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结果,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单组目标值设计下样本量参数设定提供参考。结果:共筛选出276篇相关文献,最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2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总效应值为15.1%(95%CI:12.3%~17.8%),年份和地域的Meta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P<0.001)和-0.081(P=0.01)。结论: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为例,应用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方法为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可提供相关参数设定的统计学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 样本量 参数设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良 常谦 +2 位作者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主动脉瓣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防治认识。方法:收集2003-06至2012-06我院主动脉瓣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患者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4.79±2.73... 目的: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主动脉瓣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防治认识。方法:收集2003-06至2012-06我院主动脉瓣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患者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4.79±2.73)年。行主动脉根部替换4例,升主动脉替换6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13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对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了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在本组中,25例患者均为A型夹层,急性主动脉夹层10例(40%),慢性主动脉夹层15例(60%);原发破口位置:窦管交界处8例,升主动脉前壁7例,后壁6例,弓部小弯侧4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81±61)min;住院时间(22±10)天。术中死亡1例;术后肾功能不全5例,经血滤治疗后好转;神经功能障碍7例,包括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局灶性脑梗塞3例,无轻瘫、截瘫等脊髓功能不全发生。马凡综合征患者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值(4.3±3.3)mm(P<0.05)。术后随访100%,平均随访时间(52.32±26.23)个月,3年生存率8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夹层再手术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再手术死亡率较初次手术没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夹层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胡馗 洪涛 +5 位作者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杨兆华 陆树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共6页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和远期疗效,探讨同期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5岁以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75~84岁[(77.5±2.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NYH...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和远期疗效,探讨同期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5岁以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75~84岁[(77.5±2.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NYHA分级)Ⅱ级11例,Ⅲ、Ⅳ级50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手术(冠脉搭桥术等)分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单纯组33例,合并组28例。结果全组住院死亡率6.6%(4/61),术后低心排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5.9%。合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单纯组,使用血浆的量多于单纯组;两组在住院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远期生存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出院后的随访率92.9%,随访时间2-105个月[(34±28)个月],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8.7%、69.4%、41.6%。合并组与单纯组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52.5%,52.5%与89.2%,80.3%,80.3%,40.2%(P=0.796)。结论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远期疗效满意,同期处理合并手术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也不影响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高龄 手术风险 疗效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广为 潘佳君 +3 位作者 乔帆 李莉 陆方林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脉途径12例(采用Venus-A自膨胀瓣膜),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表现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平均年龄为(77.8±4.9)岁。20例TAVR全部成功,随访时间为(8.0±3.1)个月。其中应用Venus-A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均于术后7~12 d自行恢复正常传导功能),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应用J-Valve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无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者3例。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围手术期发生较多的心律失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手术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昊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1-714,共4页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的一种选择。欧美国家开展了TAVR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TAVR的发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继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肯定了TAVR的效果。然而TAVR的并发症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我国的TAVR尚处起步阶段,需要符合国人特点的自主设计瓣膜,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TAVR定能成为医师和患者治疗AS更有力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康 张帅 +4 位作者 龚嘉淼 林宏远 朱坤 郑哲 侯剑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升主动脉直径改变以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或SAVR的≥65岁的BAV患者89例,其中行TAVR患者33例(TAVR组),行SAVR患者56例(SAVR组)。结果:TAVR组患者中位年龄长于SAVR组患者[73(70,77)岁vs.69(66,71)岁,P<0.001],男性分别占66.7%和55.4%(P=0.294)。TAVR组患者相比于SAVR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更高(87.9%vs.41.1%,P<0.001),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57.6%vs.35.7%,P=0.045),且术前升主动脉直径更大[41(35,45)mm vs.38(35,41)mm,P=0.042]。SAV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长于TAVR组患者[44(33,62)个月vs.23(19,36)个月,P<0.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TAVR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与SAVR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4.6)%vs.(91.7±4.9)%,P=0.476]。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0(12,31)个月与21(13,39)个月(P=0.744)。TAVR组患者与SAVR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7,2.3)mm/年vs.0.3(-1.2,1.7)mm/年,P=0.525]。结论:对于年龄≥65岁的BAV患者,TAVR和SAVR手术均安全有效,中期生存率及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满意。尽管TAVR术后升主动脉仍然持续扩张,但扩张速率相对缓慢,且与SAVR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治疗手术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凯 李志兵 +2 位作者 罗雅菲 宋志芳 彭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评价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治疗手术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手术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评价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治疗手术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手术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有关TAVR与SAVR治疗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9年7月。用Cocharan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收集各研究中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各随访时段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 Man 5.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2957例患者,其中1531例患者接受TAVR治疗,1426例患者接受SAVR治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接受TAVR和SAVR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RR=0.56,95%CI(0.27,1.14),P=0.11;RR=0.77,95%CI(0.49,1.22),P=0.26;RR=1.27,95%CI(0.44,3.62),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发或加重心房颤动和起搏器置入〔RR=0.21,95%CI(0.14,0.31),P<0.00001;RR=5.23,95%CI(1.15,23.71),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年卒中发生率和TIA〔RR=0.71,95%CI(0.49,1.04),P=0.08;RR=1.00,95%CI(0.50,2.01),P=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全因死亡率、新发或加重心房颤动和起搏器置入〔RR=0.60,95%CI(0.39,0.94),P=0.02;RR=0.28,95%CI(0.24,0.34),P<0.00001;RR=5.83,95%CI(2.17,15.70),P=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VR组和SAVR组在卒中发生率、TIA等结局没有明显差别,TAVR在新发或加重心房颤动等并发症上好于SAVR,而SAVR在起搏器置入等终点上优于TAVR,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但术后1年TAVR要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换瓣 低危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方震 纪军 +1 位作者 张晶 何胜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6-392,共7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R组相比,在术后1年及以上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20.7%vs.20.5%,RR=0.82,95%CI:0.63~1.08,P=0.16)、全因死亡率(16.6%vs.15.6%,RR=0.95,95%CI:0.75~1.20,P=0.67)、心血管死亡率(9.9%vs.10.2%,RR=0.83,95%CI:0.62~1.12,P=0.23)、致残性脑卒中(3.5%vs.4.3%,RR=0.65,95%CI:0.41~1.04,P=0.07)、再住院率(12.9%vs.12.3%,RR=0.94,95%CI:0.65~1.36,P=0.73)、心肌梗死发生率(4.3%vs.3.4%,RR=1.27,95%CI:0.99~1.63,P=0.06)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AVR组较SAVR组术后1年以上的再手术风险(1.8%vs.0.6%,RR=2.97,95%CI:1.72~5.12,P<0.01)、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风险(20.1%vs.8.2%,RR=2.94,95%CI:1.63~5.29,P<0.01)均更高,但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更低(13.3%vs.37.6%,RR=0.35,95%CI:0.27~0.46,P<0.01)。亚组分析显示,置入自膨胀式TAVR瓣膜较SAVR可降低致残性脑卒中发生风险(1.8%vs.3.5%,RR=0.51,95%CI:0.34~0.76,P<0.01),而置入球囊扩张式TAVR瓣膜与SAVR相比,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风险相当(13.6%vs.11.1%,RR=1.23,95%CI:0.98~1.56,P=0.08)。结论:对于中低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可作为SAVR的替代方案,但需要注意术后因传导阻滞导致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磊 邓泓博 +1 位作者 生伟(综述) 池一凡(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为加快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管理中加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成为目前研究的新点及热点。文章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为加快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管理中加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成为目前研究的新点及热点。文章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术中、术后管理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高危患者三例的护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海燕 陆清声 +2 位作者 景在平 曹园 季爱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3期43-44,共2页
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人群,现已发展成为继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后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由于其良好的预后和较低的死亡率一直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高龄、多重合并症及高手术风... 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人群,现已发展成为继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后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由于其良好的预后和较低的死亡率一直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高龄、多重合并症及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则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我院血管外科于2011年5月在国内率先对3例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危患者运用SAPIEN—Edward支架型生物瓣系统实施了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percutaneousaorticvalvereplacement,PAVR)腔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 高危患者 治疗方法 护理 主动脉瓣置换 瓣膜置换手术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氏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明 孙立忠 +1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探讨相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8例,其中外院术后再次入院2例,我院首次收治6例。外院2例首次均在外院行主动...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探讨相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8例,其中外院术后再次入院2例,我院首次收治6例。外院2例首次均在外院行主动脉瓣替换术(AVR),转入我院后1例行AVR,1例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我院首次收治6例中,3例行AVR熏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ARR),ARR中Bentall手术2例,Cabrol手术1例。结果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左心衰竭死亡。随访3~36个月(平均26个月间),无1例患者死亡。首次AVR术后5例,因机械瓣松动二次手术2例;三次手术2例,包括1例二次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后再次行AVR;余1例瓣膜松动尚未手术。首次即行根部替换术的3例,术后无瓣膜松动和瓣周漏发生。结论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首选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白塞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1 位作者 郝家骅 朱家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报告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76例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患者,男5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8±11.3(12~60)岁。其中动脉血培养阳性41例,阴性35例。27例(急性活动期)因... 目的:报告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76例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患者,男5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8±11.3(12~60)岁。其中动脉血培养阳性41例,阴性35例。27例(急性活动期)因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败血症等并发症而急症手术,49例(慢性静止期)在抗生素治疗6周后择期手术。本组76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74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2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3例、佛氏窦瘤破裂+心室间隔缺损6例、心室间隔缺损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和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结果:76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5例(6.6%):急性活动期2例,慢性静止期3例。术后平均随访4.15年(10个月~10年),晚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结论:感染性主动脉瓣心内膜炎手术时机的掌握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急症手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IAVE 外科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菁 马小静 +3 位作者 陶凉 夏娟 谌勉 杨红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施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6例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采用IOTEE测量和术中解剖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主动... 目的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施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6例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采用IOTEE测量和术中解剖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主动脉瓣叶有效高度(eH)。结果术前拟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106例患者,其中8例经IOTEE术前补充诊断后修改手术方式被排除。余98例均接受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98例IOTEE首要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5例(5/98,5.10%)IOTEE次要诊断与手术诊断不相符。98例患者体外循环前IOTEE提示瓣叶数目与术中探查符合率100%、瓣叶穿孔符合率80.00%,瓣叶赘生物符合率85.71%、老年退行性钙化符合率100%、风湿性病变符合率100%。体外循环前IOTEE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eH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均>0.8,P均<0.05)。结论 IOTEE对于评估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指导选择手术方案和预估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伟勇 王尔松 +3 位作者 张宝仁 王连才 金海 侯明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3 2例左心室显著肥大患者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3 2例左心室显著肥大患者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呈进行性缩小、心肌肥厚显著减轻。影响显著肥大左心室术后完全逆转的主要术前因素是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和重量指数≥ 15 0g/m2 (P <0 0 1)。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术后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恢复显著优于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 (P <0 0 5~ 0 0 1)。术后射血分数≥ 0 5 0或短轴内径缩短率≥ 2 5 %与术后恢复时间呈正相关 ,与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6 0cm呈负相关 (R2 =0 5 5 ,P <0 0 1)。  结论 :在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或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重量指数≥ 15 0 g/m2 和射血分数 <0 40前手术 ,有利于术后左心室逆转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 ,术后 6个月~ 1年是恢复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手术 心室逆转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