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的丹参外用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白明 刘慧娟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37-3240,3245,共5页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探讨丹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丹参外用”为主题,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高级检索界面进行“全文”检索,使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探讨丹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丹参外用”为主题,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高级检索界面进行“全文”检索,使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80首组方中,单味中药除丹参外,当归、黄柏和白芷出现频率最高;性味统计中,寒、温,苦、甘、辛最为常见;归经中肝经、心经、肺经最为常见;主治疾病共统计有44种,以痤疮、妇科疾病、烧烫伤疾病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9组。因子分析中提取9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共53.50%。结论:将丹参在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挖掘中药潜在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配伍规律 外用疗法 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用毒性的特点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杨波 赵晖 +1 位作者 白明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外用毒性的表现形式、特点、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外用毒性中药、常见外用方法及中毒特点、外用毒性反应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中药外用毒性反应特点。结果:中药外用是直接将中药作用于患处或穴位,使中药直接通过皮肤... 目的:探究中药外用毒性的表现形式、特点、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外用毒性中药、常见外用方法及中毒特点、外用毒性反应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中药外用毒性反应特点。结果:中药外用是直接将中药作用于患处或穴位,使中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或经脉的疏通作用达到全身给药的效果。外用中药不经肠胃,没有首过效应,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新型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目前中药外用理论指导较少,使得一些中药外用时毒性难以控制。后续研究应以探究中药外用正确方法为主,以期降低外用毒性提高药效。结论:中药外治的毒性反应较弱,防治及救治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但中药外用缺少相对应的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应补充完善,使中药外用更好地用于中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外用 机制 优势 不良反应 毒性 外用疗法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外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 干扰素 外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调散外敷为主治疗带状疱疹20例
4
作者 王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笔者采用针刺、拔火罐、外敷雄蜈散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5~25岁2例;26~36岁15例,36岁以上21例。病程3天15例,7天28例,7...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笔者采用针刺、拔火罐、外敷雄蜈散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5~25岁2例;26~36岁15例,36岁以上21例。病程3天15例,7天28例,7天以上24例。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外用疗法 雄蜈散/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