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西湖南湖示范区总氮外源负荷研究
1
作者 陈建军 刘振乾 +2 位作者 张盛斌 李建 秦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2-1325,共4页
通过研究5种外源污染对惠州西湖南湖示范区的总氮(TN)供给,得出不同类型的外源污染携带入湖的总氮量有显著差异,大气沉降对水体的营养物质氮的输送最为突出,是供给示范区营养物质氮的主要外源污染。大气沉降1年周期输入惠州西湖南湖示... 通过研究5种外源污染对惠州西湖南湖示范区的总氮(TN)供给,得出不同类型的外源污染携带入湖的总氮量有显著差异,大气沉降对水体的营养物质氮的输送最为突出,是供给示范区营养物质氮的主要外源污染。大气沉降1年周期输入惠州西湖南湖示范区的TN为302.2kg,其中干沉降、路面落尘、鸟类排泄物和植物枯落物对示范区的TN供给相对湿沉降要小,它们的TN年输入量为11.5kg。因此在治理示范区时,重点考虑大气湿沉降对示范区的富营养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西湖 南湖示范区 外源负荷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营养负荷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 王洪铸 +2 位作者 马硕楠 梁小民 王海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129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外源营养负荷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的4个池塘中开展了氮磷营养添加实验。实验设置4个处理,即加氮加磷(+N+P)、只加磷(−N+P)、只加氮(+N−P)和氮、磷都不加(−N−P)(对照)... 为研究不同外源营养负荷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的4个池塘中开展了氮磷营养添加实验。实验设置4个处理,即加氮加磷(+N+P)、只加磷(−N+P)、只加氮(+N−P)和氮、磷都不加(−N−P)(对照)。从种类来看,各种处理对浮游藻类种类数的影响不大,各处理中种类数相差不多,−N+P、+N+P、+N−P和−N−P处理中浮游藻类种类数分别为75种、79种、75种和75种。各处理均是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从功能群来看,−N+P处理的中、富营养型藻类占比和+N+P处理的相差不多,二者均高于2个未加磷处理(+N−P和−N−P处理)的。+N−P处理的贫营养型藻类占比比+N+P处理的高,甚至高于−N−P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减氮不能控制藻类群落的中、富营养型藻类数量,只控磷能够推动浮游藻类群落从中-富营养型向贫营养型演替。这一结论有望为制定富营养化治理的氮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负荷 浮游藻类 群落特征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径流对新安江入库总磷负荷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慧赟 王裕成 +4 位作者 单亮 罗潋葱 朱广伟 许海 史鹏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7-895,共9页
为定量揭示暴雨径流对大型水库外源总磷(TP)负荷量的影响,构建新安江模型,结合TP浓度高频在线监测数据,计算千岛湖主要入库河流新安江街口断面逐日TP负荷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暴雨径流携带TP负荷量对新安江TP年总入库负荷量的贡献.结果表... 为定量揭示暴雨径流对大型水库外源总磷(TP)负荷量的影响,构建新安江模型,结合TP浓度高频在线监测数据,计算千岛湖主要入库河流新安江街口断面逐日TP负荷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暴雨径流携带TP负荷量对新安江TP年总入库负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①近60年来,千岛湖流域年暴雨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28.1%,平均暴雨频次为6.2次/a,年暴雨雨量和频次均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呈上升趋势;②基于逐日流量模拟和高频水质监测数据计算的入库TP负荷量为基于逐月常规监测数据计算结果的2.9倍;③典型年(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通过街口断面进入千岛湖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分别为96×10^(8) m^(3)和1506 t,其中由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占比分别为47.9%和69.4%.研究显示,暴雨事件对水库外源磷负荷的贡献较大,暴雨径流携带高浓度磷的汇入对水库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采用高频监测网络与水文数值模型高效融合的方法,能有效提升水库TP外源负荷量的计算精度,可为加强认识水库磷污染过程、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径流 新安江模型 外源负荷 TP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对千岛湖外源输入总量的贡献分析(2006-2016年)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倚铭 兰佳 +5 位作者 李慧赟 刘凤龙 罗潋葱 吴志旭 虞左明 刘明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4-1546,共13页
运用新安江模型,计算了千岛湖25条主要入湖河流在2006-2016年间的入湖流量,结合同时期入湖河道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最大入流新安江的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量输入在该时段内的年际变... 运用新安江模型,计算了千岛湖25条主要入湖河流在2006-2016年间的入湖流量,结合同时期入湖河道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最大入流新安江的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量输入在该时段内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研究了新安江营养盐输入总量变化与新安江水质水量、黄山市人口、GDP和土地利用的关系,探讨了影响新安江营养盐总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新安江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占千岛湖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的51.4%,占25条主要河流年总入流量的67.3%,新安江CODMn、TP、TN、NH3-N多年平均的输入总量分别为11458.4、214.9、7649.2和756.5 t/a,分别占千岛湖年总负荷的50.7%、34.3%、63.7%和48.4%.各指标的年入湖总量在统计期间均呈上升趋势,且春、夏两季高于秋、冬两季.相关性分析表明,黄山市GDP与新安江CODMn、TN和TP入湖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面源污染对新安江TN输入总量有显著影响.作为千岛湖最大的入湖河流,新安江营养盐(TP、TN、NH3-N)的输入能显著影响千岛湖的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千岛湖 外源负荷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86
5
作者 许朋柱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湖量占总入湖量的60%;出湖水量主要通过太浦河、东苕溪以及东部河网汇出太湖,其中太浦河的出湖量占47%.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是,CODMn、TN及TP的入湖总通量分别为37571t/a、28658t/a及1029t/a,出湖总通量分别为35431t/a、14600t/a及668t/a.CODMn、TN及TP入湖通量通过西部河网进入太湖的比例占63%、49%及47%;CODMn、TN及TP出湖通量通过太浦河汇出太湖的比例占51%、45%及34%.通过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相同年型的数据进行对比,除TP外,其它各种污染物的入湖量均明显增加,且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滞留率也显著提高.由此说明,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的增加是太湖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2水文年 环太湖河道 水量 外源负荷 污染物通量 环太湖 污染物 对水量 通量 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沙河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磷营养输入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尚 罗潋葱 +3 位作者 翟海涛 李凤欢 么旺 冯喻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流域内营养盐输入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以2011年3月~2012年2月大沙河水库5条主要入库河流(大沙河、白沙河、双石河、富食河和沃江河)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些入库河流的流量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估算了外源...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流域内营养盐输入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以2011年3月~2012年2月大沙河水库5条主要入库河流(大沙河、白沙河、双石河、富食河和沃江河)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些入库河流的流量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估算了外源负荷总量,旨在为水库进行高效和合理的流域规划以及水质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位于西南方向的白沙河年平均流量最大(1.01 m3.s-1),西北部富食河流量最小(0.23 m3.s-1)。各入库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62~4.37mg.L-1,总磷平均浓度范围为0.08~0.36 mg.L-1,其中富食河氮和磷营养盐的浓度最高,大沙河总氮浓度最低,白沙河总磷浓度最低,总体上西北部河流的氮磷浓度高于西南部河流。全年大沙河水库总氮输入量为176.7 t,总磷输入量为13.7 t。在所有入库河流中,位于水库北部的沃江河对水库营养盐输入量贡献最大,氮、磷负荷分别占总输入量的33%和32%,位于西部的双石河氮负荷最小(12%),西南方向大沙河磷负荷最小(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负荷 营养盐通量 入库河流 大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出入河流及湖体氮、磷浓度时空变化(2010-2019年) 被引量:31
7
作者 崔嘉宇 郭蓉 +4 位作者 宋兴伟 张悦 陈晨 吕学研 董圆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7-1741,共15页
基于2010-2019年洪泽湖湖体水质逐月监测数据,筛选出影响湖体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总氮(TN)和总磷(TP);选取洪泽湖周边25条主要入湖河流和2条出湖河流在2019年10月2020年9月的监测数据,探讨河流外源性输入对不同湖体区域氮磷的影响及... 基于2010-2019年洪泽湖湖体水质逐月监测数据,筛选出影响湖体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总氮(TN)和总磷(TP);选取洪泽湖周边25条主要入湖河流和2条出湖河流在2019年10月2020年9月的监测数据,探讨河流外源性输入对不同湖体区域氮磷的影响及其水期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湖体TN、TP浓度长期居高不下,年均浓度范围分别在1.39~1.86、0.080~0.171 mg/L波动.主要入湖河流TN、TP时空平均浓度(1.92~5.70和0.114~0.181 mg/L),均高于同区域湖体(1.15~1.46和0.088~0.101 mg/L),其中北部入湖河流肖河、马化河和五河与临近湖区TN、TP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北部湖体TN、TP浓度的主要河流;南部入湖河流维桥河和高桥河是临近湖区非极端降雨期TN、TP的主要来源.②调水工程对湖体及入湖河流TN、TP浓度分布影响显著,调水期湖体沿调水方向TP浓度逐渐上升,TN浓度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南部入湖河流维桥河和高桥河TN浓度达到水期峰值,分别为10.69和9.90 mg/L.③极端降雨期入湖河流的TN、TP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水期,由于湖体对TN、TP的富集作用不同,TP浓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而TN浓度呈现沿洪水流向逐渐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总氮 总磷 入湖河流 外源负荷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背景下太湖藻情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康丽娟 朱广伟 +7 位作者 邹伟 朱梦圆 国超旋 许海 肖曼 李娜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6-1880,共15页
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经历了长期的高温干旱,对湖泊水生态环境和湖内藻情态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关于干旱环境下湖泊水华的响应特征研究较少。以太湖为例,基于2005—2022年湖体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的长期监测数据,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反... 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经历了长期的高温干旱,对湖泊水生态环境和湖内藻情态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关于干旱环境下湖泊水华的响应特征研究较少。以太湖为例,基于2005—2022年湖体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的长期监测数据,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蓝藻水华面积变化,探讨了2022年高温干旱对太湖蓝藻的影响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22年蓝藻水华高发季节(5—9月),太湖蓝藻水华的平均面积和最大面积均明显下降,其中5月的水华面积仅为近5年同期平均面积的20%;水样采集分析获得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微囊藻生物量在春季也明显下降。营养盐方面,2022年太湖的总氮和总磷均值分别为1.41和0.084 mg/L,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30.6%和27.3%,均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氮磷浓度空间分布的克里金插值显示,除西北湖区(竺山湾)受河流入湖影响外,大部分湖区的溶解态氮磷也都处于较低状态,冬季溶解性总磷浓度小于0.02 mg/L的水域面积占全湖面积的79%。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总磷、水温和风速是影响春季微囊藻和藻类生物量的关键因子。冬季湖体磷水平低,加上春季外源负荷较少,致使2022年春季太湖大范围湖区磷浓度较低,对微囊藻的生物量产生了限制作用。此外,在随后夏季连续高温的背景下,太湖蓝藻水华面积虽然发生了反弹,但并未明显高于往年,这与极端干旱导致外源磷补给低、湖体仍能维持大范围低氮低磷条件有关。综上表明,目前太湖部分湖区的藻类生物量对氮磷浓度变化敏感,外源营养盐负荷开始对蓝藻水华情势产生调控作用。坚持外源负荷削减,关注湖泊氮磷内源效应,调控湖体的生态系统结构,是有效降低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应对未来多变气候带来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太湖 蓝藻水华 营养盐限制 外源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放空对黄村水库N、P、Mn、Fe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王远飞 周存通 +2 位作者 林洁 樊晓丽 林植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近几十年来,浅层湖泊、水库的水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本研究探究了黄村水库底层放空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层放空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底层水和中层水之间Fe、P差异不显著;Mn和N的含量差异显著,底层水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层水.... 近几十年来,浅层湖泊、水库的水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本研究探究了黄村水库底层放空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层放空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底层水和中层水之间Fe、P差异不显著;Mn和N的含量差异显著,底层水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层水.放空前后监测物的方差分析比较显示,水库底层水Fe、Mn、P、N差异均不显著;水库中层水Fe、Mn、P差异均不显著,N的含量差异显著,放空后中层水N含量显著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库中Fe和P含量随时间增加显著,Mn和N含量随时间增加不显著,但从长远变化趋势来看,水库中Mn和N含量呈增加趋势.在放空洞排水过程中,Fe、Mn、P、N的自然增加率均大于减少率,表明放空洞排水不能抵消由外部因素带入水库的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村水库 底层放空 水质 外源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