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樊晓艳 薛梅 胡毓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MAS患儿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外源性PS进行治...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MAS患儿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外源性PS进行治疗,PS 70 mg/kg,气管内注射。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观察呼吸机参数,包括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 O2/Fi O2),同时应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清中IL-8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同组T0时比较,T1、T2时两组OI均降低,a/APO2、Pa O2/Fi O2均升高(P均<0.05),T1、T2时同组内各指标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2时研究组OI降低,a/APO2、Pa O2/Fi O2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P-A、SP-D、VEGF、IL-10均升高,IL-8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EGF、IL-8水平降低,其他指标升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外源性PS气管内注射可改善MAS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和VEGF水平及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内注射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韩洁 叶泽慧 杨洋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降低,血炎症指标增高,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见双肺多发性病变,确诊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后及时予以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并首次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支气管镜注入治疗,同时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雾化等治疗。治疗后,患儿咳嗽、气促、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短期内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早期应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临床疗效好,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源脂质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支气管镜泡灌洗术 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中的地位 被引量:3
3
作者 史菲 邱晨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1-363,共3页
关键词 哮喘 表面活性物质 气道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丽燕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表面活性物质 预防应用 注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的功能性食品——蜂蜜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亚丽 何金明 +2 位作者 刘玉玲 王志 徐凯 《中国蜂业》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蜜蜂在酿造蜂蜜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除花蜜之外的外源性物质,以及抗菌肽和蜂王浆等内源性产物。因此蜂蜜并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其营养物质丰富...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蜜蜂在酿造蜂蜜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除花蜜之外的外源性物质,以及抗菌肽和蜂王浆等内源性产物。因此蜂蜜并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其营养物质丰富,对人类具有抗菌消炎、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力、润肺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功能性的纯天然食品。研究表明,蜂蜜的许多对人类有效的功能特性很可能是在增强蜜蜂健康的背景下进化而来的。本文总结了蜂蜜及其植物化学物质在蜜蜂寿命、免疫、耐毒性、生长发育、抗寒等方面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止咳 蜂王浆 抗菌消炎 外源物质 植物化学物质 纯天然食品 耐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肺功能分析
6
作者 张若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1996年第S2期51-52,共2页
20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肺功能分析兰化医院职业病科张若鹏我院曾救治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20例,救治前、后分别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性15人,女性5人。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 20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肺功能分析兰化医院职业病科张若鹏我院曾救治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20例,救治前、后分别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性15人,女性5人。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3岁。二、中毒原因:某药厂在生产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二甲酯中毒 功能测定 中毒 表面活性物质 功能检查 毛细血管通透 酸化反应 职业病 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刺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轻中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体会
7
作者 苏颖 林惠媚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2期65-66,共2页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有创性机械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但机械通气后可造成多种相关性并发症,例如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等。近年来无创通气倍受关注,经鼻持续正...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有创性机械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但机械通气后可造成多种相关性并发症,例如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等。近年来无创通气倍受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与机械通气相比,合并症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新生儿透明膜病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轻中度 呼吸机相关 相关并发症 支气管发育不良 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凯 程秀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5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NHRF)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NHRF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每组43例。HFOV组采用HFOV+PS治疗,CMV组采用CMV+P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NHRF)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NHRF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每组43例。HFOV组采用HFOV+PS治疗,CMV组采用CMV+P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24 h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及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治疗12、24 h后,两组患儿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O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本组治疗12 h后,PaCO2、OI均低于本组治疗12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HFOV组患儿的PaO2、SaO2均高于CMV组,PaCO2均低于CMV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HFOV组PaO2/FiO2(97.14±9.25)、(127.71±11.39)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CMV组的(92.57±9.52)、(120.36±12.45)mm Hg,OI(16.51±1.74)%、(8.67±1.73)%均低于CMV组的(17.43±1.86)%、(10.23±1.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HRF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FOV联合PS治疗较CMV联合PS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低氧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通气 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静脉应用联合雾化吸入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慧 张云霞 +1 位作者 郝德华 王荷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02-103,共2页
目前,机械通气和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公认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重要措施。但是,外源性PS价格较贵、药源困难,还需要在气管内给药,至今在很多地区未能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观察 应用 雾化吸 沐舒坦 防治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尔苏治疗麻疹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10
作者 金瓯 汪洪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机械通气治疗 固尔苏 麻疹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 并发 重症 通气功能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