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中筛选豌豆凝集素的结合肽
1
作者 周翔 詹金彪 +1 位作者 毛献荣 王克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中筛选能与豌豆凝集素(PSA)特异结合的短肽。方法:①用豌豆凝集素(PSA)作为靶蛋白,对噬菌体展示的随机六肽库进行亲和筛选;②α-甲基-D-甘露糖苷对筛选出的噬菌体和PSA结合的影响实验(点印迹法);③选择性地合... 目的: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中筛选能与豌豆凝集素(PSA)特异结合的短肽。方法:①用豌豆凝集素(PSA)作为靶蛋白,对噬菌体展示的随机六肽库进行亲和筛选;②α-甲基-D-甘露糖苷对筛选出的噬菌体和PSA结合的影响实验(点印迹法);③选择性地合成了3条6肽ARMWSF、RYDYSY、LRLRQL,用不同浓度的6肽对PSA、ConA与HRP的结合进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经过三轮筛选后,这些噬菌体展示肽有明显的富集,从第三轮挑选的22个克隆的插入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三大类;点印迹结果表明,这些噬菌体展示肽能与PSA特异结合,而α-甲基-D-甘露糖苷不同程度地抑制这种结合;LRLRQL不溶于水,ARMWSF和RYDYSY对PSA和HRP的结合有抑制,而对ConA和HRP的结合没有明显抑制。结论:人工合成的2条6肽和PSA的结合部位与α-甲基-D-甘露糖苷和PSA结合的部位并非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肽库 类/分离提纯 模拟肽 外源凝集素类/遗传学 植物 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 豌豆凝集 亲和筛选 结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凝集素标记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庄兴俊 高志田 +1 位作者 曹嫒 常德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种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比较。结果 :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刀豆凝集素 (ConA)、扁豆凝集素 (LCA)、花生凝集素 (PNA)、蓖麻凝集素 (RCA 1)和大豆凝集素 (SBA)结合强度弱 ,其表皮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PNA和麦胚凝集素 (WGA)有中等强度结合。外阴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ConA、RCA 1、SBA和WGA结合强度弱 ,而与LCA不结合 ,其 12例中的 8例与荆豆凝集素 (UEA 1)发生较弱的结合。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癌细胞与 8种凝集素均结合 ,其 12例中的 7例其癌细胞膜与双花扁豆凝集素 (DBA)弱结合 ,癌细胞膜与UEA 1强结合 ,但癌巢中央细胞团不与UEA 1结合 ,癌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LCA、RCA 1呈强结合。结论 :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新的指标。具有恶变潜能的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两者细胞核膜凝集素标记有相似之处 ,提示在外阴组织的癌变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凝集 外阴疾病 外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外阴营养不良 鳞状上皮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诱导剂对人单核样白血病J6-2细胞凝集素结合及[^(125)I]UdR掺入的影响
3
作者 张新波 汤乃梅 +3 位作者 夏泉 齐俊明 朱正美 崔肇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将J6-2细胞分别用分化诱导剂GM_3(50μmol/L)、DMSO(1.2%)处理6天、TPA(10ng/ml)处理3天,观察它们对11种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M_3处理后,J6-2细胞对凝集素结合反... 将J6-2细胞分别用分化诱导剂GM_3(50μmol/L)、DMSO(1.2%)处理6天、TPA(10ng/ml)处理3天,观察它们对11种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M_3处理后,J6-2细胞对凝集素结合反应增强的只有UEA(-至+),变弱的只有BSA(++至-),其余的都无变化。经DMSO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强的有UEA(-至+)及PNA(-至++),变弱的有BSA(++至-)及PSA(++至+)。经TPA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弱的有BSA(++至+)、WGA(++至-)及RCA(++至+),变强的有UEA(-至+)、SBA(-至+)及SJA(-至++)。对3种分化诱导剂处理后都无变化的有DBA(-)、LCA(++)及ConA(++)。本文还观察到3种分化诱导剂都能抑制[ ̄125I]UdR向J6-2细胞的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凝集 神经节甙脂 亚砜 脱氧尿苷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影 李雪峰 +3 位作者 王琳 徐娇 张书杰 张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对人外周血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5、10、20μg/ml)刺激,以不加MB...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对人外周血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5、10、20μg/m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 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未加MBL刺激组相比,3种浓度MBL均显著增强CD11c+m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HLA-DR表达及IL-12分泌(F值分别为44.34、27.35、15.57、48.38、38.27,P值均<0.001),其中IL-12分泌呈MBL浓度依赖性;MBL刺激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刺激组(F=23.43,P<0.001);MBL刺激组细胞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刺激组(F=28.25,P<0.001);而MBL刺激组细胞的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未刺激组(F=40.03,P<0.001)。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 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辅助性T淋巴细胞1分化,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CD11c+m DC的表型和功能参与HBV的控制和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外源凝集 树突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中的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聂理会 孙照刚 +1 位作者 张旭霞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heparin-binding hemagglutinin adhesin,HBHA)在不同结核感染状态人群中免疫反应及可能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天然的HBHA刺激选取阴性对照、潜伏感染者、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heparin-binding hemagglutinin adhesin,HBHA)在不同结核感染状态人群中免疫反应及可能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天然的HBHA刺激选取阴性对照、潜伏感染者、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共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浓度,运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统计分析。结果4组HBHA特异的IFN-γ分泌水平分别为49.5、781.9、341.8、214.4 pg/ml,潜伏感染者组远高于其他各组,HB-HA刺激后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之间的IFN-γ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U=1901.5,P=0.448)。结论HBHA特异的IFN-γ分泌水平,有利于鉴别健康人群中的潜伏感染者,HBHA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尽管HBHA与肺外结核发病相关,其特异的细胞免疫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间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免疫学 结核/免疫学 外源凝集 干扰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EC4M介导HCV负载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婷 赵西太 +3 位作者 聂青和 龙振昼 高禄化 王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树突状细胞(DC)黏附HCV后的功能变化,探索CLEC4M介导HCV黏附DC的可能机制,初步揭示CLEC4M对DC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LEC4M的表达情况。利用... 目的通过检测树突状细胞(DC)黏附HCV后的功能变化,探索CLEC4M介导HCV黏附DC的可能机制,初步揭示CLEC4M对DC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LEC4M的表达情况。利用制备好的HCVcc病毒液感染成熟DC,并设置阳性对照组、甘露聚糖干扰组、CLEC4M单抗干扰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感染各组的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与IL-12p70的水平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C表面CLEC4M的表达阳性率高达82.6%。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IL-10、IL-12p70的水平,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46、77.72,P值均<0.001),其中阳性对照组中IL-10、IL-12p7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两干扰组(P值均<0.001),阳性对照组、两干扰组IL-10、IL-12p70的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01)。结论 CLEC4M介导了HCV黏附DC,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并调节DC免疫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树突细胞 外源凝集 C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赞雄 吴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关系。方法 :对 62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 (32例 )和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组 (30例 ) ,选择正常对照 (N)组 2 7例 ,用SH P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用酶联免疫法检...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关系。方法 :对 62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 (32例 )和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组 (30例 ) ,选择正常对照 (N)组 2 7例 ,用SH P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 选择素和血栓素B2 (TXB2 )。同时对 32例SAP进行病情分析。结果 :SAP患者平均 1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MAP组和N组 (P <0 0 1 ) ;SAP患者P 选择素和TXB2 明显高于MAP组和N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MAP的P 选择素和TXB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结论 :SAP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B2 外源凝集 血小板活化 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