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PICC左上肢置入体外测量法改进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琪 曾铁英 +4 位作者 冯丽娟 孙杉杉 赵洁 童瑾 韩学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PICC体外测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0例PICC置管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方法,观察组60例以婴幼儿身长、月龄、右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距离、体质量、皮脂厚度、置管肘部... 目的探讨婴幼儿PICC体外测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0例PICC置管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方法,观察组60例以婴幼儿身长、月龄、右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距离、体质量、皮脂厚度、置管肘部至肩峰的长度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计算出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并对60例婴幼儿进行临床置管实践,比较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结果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方法预测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准确性高,可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PICC 左上肢 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江方正 吴莉莉 +1 位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0-43,48,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置关键之一,临床护理专家根据置管经验制定了多种体外测量方法,准确的长度测量可以提高PICC穿刺的到位率,减少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外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ICC外测量法对放置导管末端于合适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爱君 袁微微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外测量法对放置导管末端于上腔静脉下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4月我放疗科需行PICC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5~9月的7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外测量... 目的探讨改良PICC外测量法对放置导管末端于上腔静脉下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4月我放疗科需行PICC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5~9月的7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外测量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根据患者身高计算标准体重,然后计算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比,每10%的体重比变化代表1cm置管深度变化,再测量穿刺点至右锁骨头再由右锁骨头向下至胸骨角正中的距离,对右锁骨头至胸骨角正中的距离进行加减,如超重10%,减1cm;体重比下降10%,增(1±3)cm。比较两种测量法对PICC置管位置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末端处于上腔静脉下段位的准确率(92.11%)高于对照组(69.8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575,P<0.01)。结论改良外测量法可有效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下段位的准确率,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测量 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晓菊 胡雁 +3 位作者 李全磊 陆箴琦 薛嵋 戴宏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对国内外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并评鉴文献中报道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实施内容、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制定PICOD原则,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EMbase... 目的对国内外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并评鉴文献中报道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实施内容、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制定PICOD原则,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EMbase、Elsevier、Web of Knowledge、Ovid、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由于各研究间的干预措施异质性较大,故未进行Meta分析,而是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7条文献报道了6种改良测量方法,各研究的评价指标和结果差异性较大。结论国外文献提示有关PICC置管体外测量在指南中已有认证的方法,但中文文献的研究显示有多种改良的测量方法,干预措施间的差异性较大,这与研究者PICC导管头端最佳位置的标准不一致有关。因此,国内研究者及PICC置管实践操作者对导管头端最佳位置的标准亟待统一,以便更准确地预估PICC体外测量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PICC体外测量 导管异位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中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任一美 姚美华 +1 位作者 王晓丹 陆燕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9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PICC导管尾端置于人体内最合适位置的最优体外测量方式。方法将82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性分为A、B两个小组。A组采取从穿刺的位置开始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处反折到第3肋骨间的测量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 目的研究PICC导管尾端置于人体内最合适位置的最优体外测量方式。方法将82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性分为A、B两个小组。A组采取从穿刺的位置开始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处反折到第3肋骨间的测量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即从上肢的穿刺位置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置管达到预测量长度后,胸前做X片定位。对比两组PICC导管尾端植入上腔静脉最相宜位置的成功率。结果 A组置入上腔静脉3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24例,B组置入上腔静脉4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体的外测法,也就是从上肢穿刺点的位置测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的手法比较精确简洁,且置管成功放入最相宜位置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外测量 置管深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胎儿形态学的研究(一)胎体外测量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辉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用胎儿尸体177具(男性88具,女性89具,各胎龄的例数分别为16,33,48,24,30,14,和12例),进行了测量,得出各种数据。为供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现报导如下:Ⅰ.18项外测量(本文单位:长度为厘米,重量为克,体积为毫升。体积测量采用排水法)。
关键词 胎儿 胎龄 外测量 头围 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于士玉 吕红英 +1 位作者 边艳玲 王彦超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行PICC置管患者126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穿刺侧上肢与躯...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行PICC置管患者126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穿刺侧上肢与躯体在同一水平面并且成30°角,取穿刺点、穿刺侧上肢与躯体成30°角的顶点、同侧锁骨中点的下缘、右侧第三肋间隙(此点与右胸锁关节在一条直线上),用软尺依次测量所得三个测量值之和为置管长度;置管后拍X胸部正位片时同样采取: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成30°角的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横L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管长度、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等。结果四点法测量长度(45.3±2.4)cm;传统方法测量长度(49.6±2.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8,P<0.01。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90.4%,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P<0.01。结论成年患者行PICC置管时,应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外测量置管长度,杜绝了因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所成的角度不统一而导致的导管尖端位置的改变;能显著提高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外测量方法 四点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四~九个月胎儿外测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焕 程永安 +2 位作者 夏武宪 赵凤臣 王友月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4期336-338,共3页
我们对河南地区300例胎儿尸体(男166女134)进行了20项外测量,得出各种数据,旨在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供有关工作的参考。结果共测得二十项数据,列表报导如下:(除体重单位为公斤外其他各项的单位均为厘米)。
关键词 外测量 胎儿 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外测量机的研制
9
作者 周文军 李楠 尤丽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8,共5页
用主动测量仪控制机械加工中的尺寸分散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 ,但其属开环控制 ,控制精度有限 .为实现闭环控制 ,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及自动化程度 ,研制了专机———机外测量机 ,并就圆锥轴承磨削加工后 。
关键词 气电量仪 闭环控制 外测量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外核测量系统裂变电离室线性响应研究
10
作者 邱顺利 董进诚 +9 位作者 葛孟团 肖伟 孙光智 周宇琳 曾乐 刘海峰 翟春荣 汤仲鸣 石先武 刘文臻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为满足先进反应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测量通道灵敏度高、探测器灵敏区长、反应堆线性响应好的需求,采用多支灵敏区长度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同时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裂变电离室,进行热中子灵敏度标定和反应堆线性响应研究,以为核电厂... 为满足先进反应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测量通道灵敏度高、探测器灵敏区长、反应堆线性响应好的需求,采用多支灵敏区长度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同时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裂变电离室,进行热中子灵敏度标定和反应堆线性响应研究,以为核电厂实际所需长灵敏区裂变电离室提供一种在现有试验堆条件下进行其核性能试验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灵敏区长度的裂变电离室热中子灵敏度和反应堆高中字注量率下的线性响应,对其热中子灵敏度随灵敏区长度的线性变化和反应堆线性响应进行试验验证。测量结果表明,裂变电离室热中子灵敏度随灵敏区长度呈线性关系,且在反应堆热中子注量率1.23×10^(2)~3.10×10^(10)nv(1nv=1n·cm^(-2)·s^(-1))范围内进行计数率模式和MSV模式线性拟合,裂变电离室最大线性度为-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系统 裂变电离室 反应堆线性响应 热中子灵敏度 线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ICC导管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徐霞 王娟 +3 位作者 沈晓洁 王东平 李青荷 李巧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7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某院需行PIC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某院需行PIC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45°,采用从穿刺点至肩峰再由肩峰至右侧锁骨头的体外测量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偏差率及不同测量方法对PICC置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应用改良法测量的偏差次数较少,观察组的偏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vs41.7%,χ2=5.55,P<0.05)。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95%)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改良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体外预测量的客观和主观误差,有效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外测量 改良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技术在建筑物外立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晓明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7期67-69,共3页
文章以平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三维激光技术在建筑物外立面测量中的应用,从仪器选择及参数设置、云数据采集、云数据处理等方面出发,分析三维激光技术的实践应用,总结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精度评定方法,并强调立面图测绘要... 文章以平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三维激光技术在建筑物外立面测量中的应用,从仪器选择及参数设置、云数据采集、云数据处理等方面出发,分析三维激光技术的实践应用,总结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精度评定方法,并强调立面图测绘要点,以期促进三维激光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立面测量 三维激光技术 云数据 立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密关系的外显与内隐测量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洪 王登峰 杨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0-915,共6页
为了验证外显与内隐的差序格局,研究者考察了最亲密的家人、恋人以及最亲密的好朋友的外显和内隐亲密程度的差异与联系,以及性别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目标对象的外显亲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但内隐亲密程度之间不存在差异;外... 为了验证外显与内隐的差序格局,研究者考察了最亲密的家人、恋人以及最亲密的好朋友的外显和内隐亲密程度的差异与联系,以及性别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目标对象的外显亲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但内隐亲密程度之间不存在差异;外显和内隐亲密程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显测量结果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内隐测量中,男性比女性对恋人感觉更为亲密。研究者针对这些结果分别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关系 内隐测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位误差对外弹道测量及定轨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康德勇 李晓勇 +1 位作者 王旭良 戴正旭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09,共4页
为了分析航天测量船船位误差对船载外测数据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船位误差对外测数据影响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试算定量分析了船位误差对外测定轨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船位误差对仰角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斜距的影响范围为定... 为了分析航天测量船船位误差对船载外测数据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船位误差对外测数据影响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试算定量分析了船位误差对外测定轨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船位误差对仰角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斜距的影响范围为定位系统的精度,对方位的影响与观测距离和观测仰角有关;对定轨结果的影响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是一项不可忽略的误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测量 船位误差 弹道测量 数据处理 定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的原理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27
15
作者 毛欢 熊文彬 +1 位作者 阙骥 王桂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1,783,共5页
介绍了堆外核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比较了AP1000与二代加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堆外核测量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测量系统 AP1000 二代加改进型压水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场外弹道测量系统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顺南 王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51-1954,共4页
外弹道测量系统最优布站是靶场的一项重要工作。描述了布站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阐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对距离距离变化率测量系统进行了优化布站,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外测系统的优化布站设计,为靶场测量系统优化布站提供了... 外弹道测量系统最优布站是靶场的一项重要工作。描述了布站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阐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对距离距离变化率测量系统进行了优化布站,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外测系统的优化布站设计,为靶场测量系统优化布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测量 精度 布站 约束条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来自IAT和BIAT的证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睿 郭庆科 李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测量 测量 利他行为 预测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法的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仔标 刘代志 徐金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9期198-201,共4页
文中提出将累积法应用到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中,用以拟合导弹的飞行轨迹,估计导弹飞行的速度参数。设计了累积法的通用计算机程序以简化其计算过程,简单比较了累积法和最小二乘法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累积法的求解效果要稍优... 文中提出将累积法应用到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中,用以拟合导弹的飞行轨迹,估计导弹飞行的速度参数。设计了累积法的通用计算机程序以简化其计算过程,简单比较了累积法和最小二乘法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累积法的求解效果要稍优于最小二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法 参数估计 弹道测量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堆外中子测量系统闪发高计数率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媛 张玮 +1 位作者 张巧娥 杨丽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2-855,共4页
从故障现象、原因排查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核电厂近期发生的堆外中子测量系统闪发高计数率异常中所涉及的电缆接头问题和探头故障问题,提出了核电厂应关注堆外中子测量系统设备制造和安装的质量等建议,为解决和避免类似的堆... 从故障现象、原因排查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核电厂近期发生的堆外中子测量系统闪发高计数率异常中所涉及的电缆接头问题和探头故障问题,提出了核电厂应关注堆外中子测量系统设备制造和安装的质量等建议,为解决和避免类似的堆外中子测量系统闪发高计数率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中子测量系统 源量程 高计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场试验外弹道测量部位修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立锋 姜大治 《航空兵器》 2008年第3期13-15,35,共4页
针对靶场试验中外弹道测量和数据处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靶场现有外弹道测量装备,提出了两种较为实用的部位修正数据处理方法——角度修正法和参系修正法。最后采用实例,对修正精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靶场试验 弹道测量 数据处理 跟踪部位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