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O处理对水曲柳合子胚子叶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倩 杨玲 +2 位作者 沈海龙 李玉花 黄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共6页
以水曲柳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多酚氧化酶(PPO),研究其对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30 d后,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基本上都是褐化的,且这些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具有活细胞的... 以水曲柳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多酚氧化酶(PPO),研究其对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30 d后,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基本上都是褐化的,且这些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具有活细胞的脆性和弹性,证明了前期研究中"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是稳定的"的结论;50 mg·L-1的PPO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进程,相应地显著提高了其体胚发生率,培养第10天时外植体褐化率、总的体胚发生率和培养10 d时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质量浓度的PPO处理;50 mg·L-1的PPO处理,也显著促进了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进程,体胚发生率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体胚发生前期,50 mg·L-1外源PPO处理的未成熟水曲柳,其外植体内源的PPO活性大于对照,POD和CAT活性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体胚发生 外植体褐化 多酚氧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植体褐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杜玲 吕平会 +2 位作者 彭少兵 杨艳 何佳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0,共5页
以‘泰山1号’板栗新梢茎段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消毒时间、外植体、激素、蔗糖含量、抗氧化剂及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1号’板栗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 以‘泰山1号’板栗新梢茎段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消毒时间、外植体、激素、蔗糖含量、抗氧化剂及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1号’板栗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WPM培养基;用0.1%Hg Cl2消毒13~15 min,外植体褐化率明显降低;以茎段(带顶芽)为外植体,蔗糖浓度为30 g·^(-1),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6-BA1.0mg·L^(-1)+NAA0.2 mg·L^(-1);100 mg·L^(-1)VC和6 g·L^(-1) 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化;先暗培养两周再进行光培养,可显著降低外植体褐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愈伤组织诱导 外植体褐化 培养基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茎尖培养外植体褐化的防止 被引量:9
3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刘玉贞 《中国蚕业》 2001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桑树 茎尖培养 外植体褐化 防止措施 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褐化剂对水曲柳成熟胚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秋水 刘春苹 +5 位作者 沈海龙 杨玲 刘洋 谢添伊 程雪 张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7,共6页
利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硝酸银(AgNO3)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抗褐化剂处理,检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响应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10 mg·L^-1的ASA处理显著降低了植体褐... 利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硝酸银(AgNO3)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抗褐化剂处理,检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响应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10 mg·L^-1的ASA处理显著降低了植体褐化指数(代表外植体褐化面积比值)、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随着ASA质量浓度的增加,褐化指数、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不断增加;在100 mg·L^-1时,褐化率达到98%(等同于对照),褐化面积和体胚发生率分别达到0.734和73%,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00 mg·L^-1对外植体致死;协方差与相关性分析表明,ASA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②GSH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影响较小,无规律性变化格局;10、20 mg·L^-1的低质量浓度处理显著降低体胚发生率,但随质量浓度增加体胚发生率增加,在200 mg·L^-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与100 mg·L^-1以下ASA处理的体胚发生影响趋势一致。③AgNO3在显著降低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体胚发生率;PVP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影响不大,各处理体胚发生率虽均高于对照,但无规律性变化格局。④GSH、PVP和AgNO3这3种抗褐化剂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ASA可以用来进行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生物学机制解析的优选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抗氧 外植体褐化 体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褐化剂影响水曲柳体胚发生的生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彭春雪 崔雪梅 +3 位作者 刘春苹 杨玲 王秋水 沈海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258,共7页
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褐化现象的产生,并且大多体胚生长在褐化的外植体上,为解析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PVP(聚乙烯毗咯烷酮)、L-Glu(L-谷氨酸)和AgNO_3(硝酸银),探究其对外植体褐化、体胚发... 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褐化现象的产生,并且大多体胚生长在褐化的外植体上,为解析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PVP(聚乙烯毗咯烷酮)、L-Glu(L-谷氨酸)和AgNO_3(硝酸银),探究其对外植体褐化、体胚发生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0. 1、0. 5 g·L^(-1)) PVP和100 mg·L^(-1)L-Glu处理加剧了外植体褐化,但显著促进了体胚发生,并且体胚发生率高达60%以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 59%、24. 08%和22. 88%);(2) 200 mg·L^(-1)L-Glu处理有效降低了外植体褐化,褐化率为68. 11%(相比对照组降低了5. 83%),但是体胚发生率降低,其发生率为46. 32%(相较于对照组降低了22. 8%);(3) 3种抗褐化剂处理后外植体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因此,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抗褐化剂可以促进体胚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P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增加。本研究为解析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的生物学机理以及水曲柳体胚高频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体胚发生 外植体褐化 抗氧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