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术后体外引流管的效果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绍霞 张晓锐 +1 位作者 张际恂 翟蕴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术后体外引流管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传统橡皮膏胶带和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体外引流管。结果对于行腰大池引流术患者,穿刺... 目的探讨应用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术后体外引流管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传统橡皮膏胶带和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体外引流管。结果对于行腰大池引流术患者,穿刺术后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引流管的固定方法较采用传统橡皮膏胶带固定的效果更佳(P<0.05)。结论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术后体外引流管,增强引流管的固定性,有利于预防穿刺点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引流管周围的皮肤状况,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透明敷料 腰大池穿刺术 外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军军 史罗宁 +3 位作者 肖祎 王玫 杨亚林 杜昌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隧道组在术中经皮下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术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下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手术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下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下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下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皮下隧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内引流与外引流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合理选用
3
作者 杨宏方 卢文涵 孙兴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7-502,共6页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要原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其致病机制复杂,但降眼压仍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主流的抗青光眼手术是通过增加房水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近二十年来,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M...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要原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其致病机制复杂,但降眼压仍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主流的抗青光眼手术是通过增加房水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近二十年来,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MIGS)逐渐成为青光眼手术的热点,国内也逐步开展相关术式,但临床效果并非完全理想。建议眼科医师应在充分理解房水流出路径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和各种MIGS手术方式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各术式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选择内引流和外引流MIGS,规范化开展微创青光眼手术。期待未来能利用无创的多模式影像学手段协助术前评估术眼的结构和功能,为患者个体化选择和规划治疗方式,实现青光眼的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 房水流出路径 引流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秉玉 陈若平 +2 位作者 侍行文 樊宝华 丁美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24-525,532,共3页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优于传统脑室外引流,其优势在于方便无菌取样及护理和观察,外引流管不易脱落、折叠,同时规范整个处理程序,明显减少脑室系统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方法 感染 颅压监护 脑室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铸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系列技术改进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代龙 吴立平 +1 位作者 邓景阳 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 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一次性脑室刺中率、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额角穿刺法与传统额角穿刺法相比,一次性脑室刺中率(48/60,56/60,χ2=4.615,P=0.032<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三种引流方法引流时间(14.5±1.3;10.7±0.9;6.9±0.9,P=0.000<0.05)、颅内感染率(12/30,7/30,2/30,χ2=4.275P=0.018<0.05)、死亡率(16/30、10/30、6/30χ2=7.371,df=2,P=0.025<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额角穿刺法比传统额角穿刺法更易刺中脑室,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脑室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注外引流术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铸型出血 传统引流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凌海平 张鑫 +5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文立利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通过探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脑室外引流(EVD)的安全性,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 目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通过探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脑室外引流(EVD)的安全性,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所有血管内治疗后行EVD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置入支架分为支架辅助组(n=14)和单纯栓塞组(n=13),比较2组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支架辅助组与单纯栓塞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室外引流距介入手术结束时间、术前合并脑室积血及脑积水以及EVD后合并穿刺道出血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围手术期合并其他部位出血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在支架辅助组和单纯栓塞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行EVD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辅助 脑室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津平 昂梅鲜 +1 位作者 李岚 朱凤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 3 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 ,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 3个月生活能力 (ADL)恢复等指...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 3 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 ,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 3个月生活能力 (ADL)恢复等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疗效明显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重点是注重更换体位时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 ,保证引流通畅 ,缩短引流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自发性脑室出血 疗效观察 护理 颅内血肿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脑疝(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志光 谭平国 +1 位作者 陈由芝 林吉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33-133,132,共2页
近几年,我们采用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3例颅内压增高并脑疝的垂危患者,配合其他抢救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随后通过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再行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灶而治愈,现报道如下: 例1,女,27岁。因头痛伴呕吐3周,阵发... 近几年,我们采用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3例颅内压增高并脑疝的垂危患者,配合其他抢救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随后通过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再行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灶而治愈,现报道如下: 例1,女,27岁。因头痛伴呕吐3周,阵发性抽搐3天于1985年10月5日晚急诊入院。入院前在某医院腰穿检查提示颅内压增高。检查:神志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疝 脑室引流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实质内条状钙化一例报告
9
作者 王宏 尹绍雅 +1 位作者 许吉利 韩华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脑实质内 引流术后 2004年6月 颅内多发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检查 侧脑室引流 钙化 开颅血肿清除 实质内血肿 意识障碍 体格检查 高密度影 CT平扫 异常影像 术后患者 浅昏迷 颈抵抗 侧裂池 入院后 夹闭术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欣 刘晓化 吕芙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34-1934,1938,共2页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解东成 陈红伟 +1 位作者 王圣杰 郭小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结果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积水 脑室引流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胆汁酸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经丰 范基元 袁晟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198-32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 目的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 <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源性胆汁酸 肝再生 引流 FGF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金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 5 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1)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 ,结合血肿腔及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 ;B组 (n =2 8)为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 5 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1)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 ,结合血肿腔及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 ;B组 (n =2 8)为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近期 (1个月 )及远期 (>3个月 )疗效。结果 两组对比近期疗效无差异 ,远期疗效A组优良率(41 9% )高于B组 (17 9% ) (P <0 0 5 )。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 ,脑室外引流结合血肿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尿激酶 小骨窗开颅术 脑室引流 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男用尿液外引流器
14
作者 张新 张虹新 +1 位作者 傅艳 陈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100-101,共2页
尿失禁患者在医院和家庭护理中一般使用内置型导尿管和/或尿布.内置型导尿管可导致尿路感染[1,2]、排异反应、尿道损伤等并发症;使用尿布不仅会导致部皮肤湿疹、褥疮等并发症外,还可产生难闻的气味.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男用尿液外引流器... 尿失禁患者在医院和家庭护理中一般使用内置型导尿管和/或尿布.内置型导尿管可导致尿路感染[1,2]、排异反应、尿道损伤等并发症;使用尿布不仅会导致部皮肤湿疹、褥疮等并发症外,还可产生难闻的气味.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男用尿液外引流器,经多例临床试用,效果满意,可供临床选用,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用尿液引流 尿失禁 护理 适应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雪 陈图南 +5 位作者 陈志 张超 张学应 魏利 刘苗 鲜继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选取2010-2018年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手术治疗的患者757例(建模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选取2010-2018年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手术治疗的患者757例(建模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n=79)和非颅内感染组(n=678),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另选择2019-2020年本院148例EVD患者作为验证组,其中术后颅内感染组8例,非颅内感染组140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低蛋白血症、合并腰池引流、脑室外引流时间>7 d、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气管切开、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手术切口感染、合并菌血症/脓毒血症是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P<0.01),验证组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P<0.01)。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分别为0.450和0.877。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有8项,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Mg引流片兔眼前房植入对眼压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6
作者 朱小敏 罗王杜 +5 位作者 林怡 蔡明铭 陈毅 谢琳 王勇 李翔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3-510,共8页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HA-Mg)青光眼引流片植入兔眼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SPF级3~4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进行相应操作;12只左眼均不行任何操作,作为...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HA-Mg)青光眼引流片植入兔眼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SPF级3~4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进行相应操作;12只左眼均不行任何操作,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3、5个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观察术后各组眼部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引流片于前房与结膜下间隙固定情况。术后5个月,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HA-Mg引流片植入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术前和术后每周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连续监测21周;采用锥虫蓝前房注入法验证房水引流通道通畅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HA-Mg引流片完全降解后房水引流通道与周围组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兔均未出现全身及眼部异常或不良反应,6枚HA-Mg引流片均于术后约4个月完全降解,4枚引流片位置固定良好,2枚引流片出现少量旋转移位,无引流片落入前房;术后5个月,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正常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分别为(2535.2±274.4)和(2521.0±175.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3,P=0.85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6.409,P<0.001;F时间=7.843,P<0.001),其中小梁切除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高于HA-Mg引流片植入组,HA-Mg引流片植入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引流通道通畅性实验发现,HA-Mg引流片植入术后5个月,蓝色染色剂仍可从前房引流到结膜下。术后6个月引流片已完全降解,巩膜层间可见线状房水引流通道及虹膜前粘连,各组织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HA-Mg引流片植入兔眼后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装置 青光眼引流手术 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可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
17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颅脑肿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在颅脑肿瘤中,以后颅窝肿瘤的治疗最为棘手。因为人体后颅窝的解剖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是脑脊液循环必经的重要通路,再在加上儿童的枕后肌群十分薄弱,出现后颅窝肿瘤占位后,脑脊液循环受阻,直接聚集在皮... 颅脑肿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在颅脑肿瘤中,以后颅窝肿瘤的治疗最为棘手。因为人体后颅窝的解剖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是脑脊液循环必经的重要通路,再在加上儿童的枕后肌群十分薄弱,出现后颅窝肿瘤占位后,脑脊液循环受阻,直接聚集在皮下组织内,可造成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出现脑脊液漏和术后逆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肿瘤 切除术后 脑脊液引流 儿童 腰大池 脑脊液循环 早期 切口愈合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文辉 李奋强 +2 位作者 郭铮 田晓虹 苏东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223-1224,共2页
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13例胰腺假性囊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留置导管外引流治疗.13例穿刺15次,均穿刺成功,穿刺入路包括腹前壁11例(13次),侧壁2例.共放置引流管15根.8例1~5个月囊肿消失拔管,随访1~10个月,平均6.7月,症状消失,... 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13例胰腺假性囊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留置导管外引流治疗.13例穿刺15次,均穿刺成功,穿刺入路包括腹前壁11例(13次),侧壁2例.共放置引流管15根.8例1~5个月囊肿消失拔管,随访1~10个月,平均6.7月,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4例外引流1~4个月转行手术治疗;1例治疗1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囊肿消失,引流量>10 ml/24 h,患者要求拔管后失访.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CT引导 引流 留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附9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之明 杨春盛 +2 位作者 徐桂兴 廖创新 夏之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37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钠量和治疗后血钠水平变化来推测是否存在肾脏异常排钠和计算每天肾脏异常排钠量的方法。结果患者均在发生脑室炎后1~2 d出现脑性耗盐综合征。经过治疗,6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极易引起脑性耗盐综合征,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补钠治疗应以每天肾脏排钠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室炎 脑性耗盐综合征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引流 补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大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
20
作者 刘克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科治疗 脑出血破入脑室 高血压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 脑室引流 大量脑出血 脑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