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外岗银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短波红外光谱分析及找矿指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旭辉 段士刚 +2 位作者 孙鹏 翟世达 张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合信息,划分蚀变矿物分带,分析矿化强度与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的关系。短波红外光谱测量识别出的蚀变矿物主要有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白云母、高岭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这些矿物及其组合在水平方向上,自矿体由内而外形成了硅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的分带。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Illite crystallinity value,简称"IC值")和Al-OH 2200 nm特征峰吸收峰位值(Pos2200)在矿区内出现系统性的变化规律,即越靠近热液/矿化中心,IC值逐渐增大(>1.5),Al-OH 2200 nm吸收峰位值有减小的趋势(Pos2200≈2208 nm),将二者叠加的区域即可作为外岗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重点区域。作者认为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矿产勘查评价、降低勘查成本,在未来同类矿床找矿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绢云母 伊利石 外岗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