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译者翻译藏族文学典籍的策略与方法分析——一项基于《萨迦格言》英译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索朗旺姆 格桑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是翻译,同样,藏族文学典籍只有通过外译,特别是汉译和英译,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译者外译文学典籍的效果不理想,相反,外国译者翻译的中国文学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由此可见,只有... 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是翻译,同样,藏族文学典籍只有通过外译,特别是汉译和英译,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译者外译文学典籍的效果不理想,相反,外国译者翻译的中国文学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和借鉴外国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中国译者才能把中国的文学典籍更好地展示给西方读者。文章分析了藏文典籍《萨迦格言》的译者John T.Davenport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供译者参考借鉴,以期促进中国典籍翻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译者 藏族文学典籍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典籍文本特点及外国译者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景德镇陶录》及其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军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91,共11页
向外国译者学习、研究他们的译本是中国译者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完成中国文化走出去历史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科技典籍外译需要跨越文化和时间的双重障碍,这双重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典籍的文本特点与译语读者的阅... 向外国译者学习、研究他们的译本是中国译者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完成中国文化走出去历史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科技典籍外译需要跨越文化和时间的双重障碍,这双重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典籍的文本特点与译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一矛盾上,而译语读者的阅读期待与译者的翻译动机密切相关。《景德镇陶录》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代表之作,具有版本不一且编辑欠规范、术语众多且同义现象严重、喜用简称等文本特点,其英译者佘义在洞悉译语读者阅读期待的基础上,选择了异化策略及直译和副文本阐释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上述矛盾。佘义的英译本受到西方读者的持续青睐,这表明"直译和副文本阐释"是中国科技典籍外译可资借鉴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典籍 《景德镇陶录》 外国译者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至晚清译者的构成变化及其缘由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敏 贺爱军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在华译者的构成变化,发现在这一历史时段在华译者构成呈现出从"中少西多"到"中多西少"的动态分布规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1)明末时期西方文化对我国并未形成冲击,中国对译者的需...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在华译者的构成变化,发现在这一历史时段在华译者构成呈现出从"中少西多"到"中多西少"的动态分布规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1)明末时期西方文化对我国并未形成冲击,中国对译者的需求相对较少;(2)自古以来的"夷夏"思想和统治者对译者的猜疑导致我国译者地位低下;(3)当时来华传教士大多实行"科技传教"的策略,以翻译为手段和媒介进行传教,从而充当了译者的角色,构成了明末时期的译者主体。然而时至晚清,译者地位提升,传教士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中国政府在翻译人才培养上实行了各种有效措施,使得学习西方、培养本土译者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中方译者数量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的动态分布 本土译者 外国传教士译者 社会文化缘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