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内地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1
作者 吴玲英 李未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三部曲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 中国内地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视域下的歌德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歌德研究文集》评析
2
作者 秦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4-74,共1页
歌德之于后人,不仅仅是一名享誉世界的文豪,也是思想家、科学家、政治人物,更是作为一个文化的象征和学术的存在。歌德学已在学术史层面被赋予了明确的学科含义。几个世纪以来对歌德的研究从未间断。在中国,对歌德作品的译介亦是经历了... 歌德之于后人,不仅仅是一名享誉世界的文豪,也是思想家、科学家、政治人物,更是作为一个文化的象征和学术的存在。歌德学已在学术史层面被赋予了明确的学科含义。几个世纪以来对歌德的研究从未间断。在中国,对歌德作品的译介亦是经历了宗白华、朱光潜、冯至等大家的努力,歌德经典作品在国内受到广泛拜读的同时,歌德学研究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歌德 外国文学 文集 视域 经典作品 政治人物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经典文本教学解读辨正
3
作者 勾阿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35,共4页
语文教学研究要注重实践,要解释、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发现,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教学解读中存在“中国化解读”和“庸俗化解读”的严重现象。所谓“中国化解读”就是用中国传统... 语文教学研究要注重实践,要解释、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发现,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教学解读中存在“中国化解读”和“庸俗化解读”的严重现象。所谓“中国化解读”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框架和视角来衡量、过滤甚至改造外国文学作品。例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有的教师教学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妈妈”的形象,得出结论是:妈妈爱学习,因为妈妈爱读书,每天都读《罗摩衍那》;妈妈爱清洁,因为每天都沐浴;妈妈爱劳动,因为黄昏还去牛棚工作。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母爱情结”,从表象上看是男权社会,而背后支撑的是母系的力量。中国作家大多喜欢描摹母爱、歌颂母爱、赞美母爱,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母爱主题的作品非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解读 文本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统编教材 外国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发动与思想的进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段吉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3,196,共13页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传播有两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文本”;二是“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是对“经典文本”的研讨、论争、...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传播有两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文本”;二是“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是对“经典文本”的研讨、论争、讨论和论辩;形成了传播的“三大主线”,即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一项重要的传播标志,即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发生一种持续的影响,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研究的结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是一种辉煌的历史记忆,同时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文本研究 五四文学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纽式袈裟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疏证
5
作者 齐庆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钩纽式袈裟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一种袈裟样式,至今仍在沿用,是佛教服饰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聚焦佛教经典相关记载,对钩纽式袈裟的来源、名称、材质、形制与位置进行了分析。探索过程中,注意文献之间的... 钩纽式袈裟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一种袈裟样式,至今仍在沿用,是佛教服饰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聚焦佛教经典相关记载,对钩纽式袈裟的来源、名称、材质、形制与位置进行了分析。探索过程中,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客观揭示钩纽式袈裟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纽式袈裟 研究现状 佛教经典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子恺漫画与鲁迅小说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振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文学经典 外国文学研究 丰子恺 文学批评家 《阿Q正传》 文学史家 中国美术馆 漫画艺术 画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寸牙雕”上的小舞台——《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化表现手法管窥
7
作者 王维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8-21,共4页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初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她的作品在经历了英国文学史上几次“趣味革命”以后,依然以其独特的“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风格吸引着文学口味不断翻新的几代读者;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初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她的作品在经历了英国文学史上几次“趣味革命”以后,依然以其独特的“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风格吸引着文学口味不断翻新的几代读者;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她终于被举世公认为经典作家,而且如一位奥斯丁评论家大卫·塞西尔所说:“在所有英国作家中,唯独她的声望最为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表现手法 伊丽莎白 世纪初 国文学史 经典作家 塞西尔 柯林斯 舞台 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