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口腔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特点分析
1
作者 黄润语 张春叶 +3 位作者 张颖 赵峥岩 杨扬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为首发部位、确诊为PTCL-NOS的患者的病史和病理资料,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共5个数据库,结合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国际上相关病例报道,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共20例口腔PTCL-NOS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55.0%),女性9例(45.0%);患者首诊年龄25~77岁,平均(52.53±12.94)岁;好发部位为舌部(25.0%)、腭部(25.0%)及颊部(20.0%);19例(95.0%)不伴B症状。纳入病例免疫表型阳性表达情况为CD3(19/19)、CD4(11/13)、CD8(7/12)、CD2(5/6)、CD7(5/5)、TIA-1(6/7)、GB(9/13)、perforin(4/6),EBER均阴性表达(8/8)。85%的病例Ki-67增殖指数≥60%。结论·口腔PTCL-NOS极为罕见,临床进展极具侵袭性,口腔表现为深而大的黏膜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可扪及结节。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分型。口腔科医师需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错过此类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特征 外周t细胞淋巴 特指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VAD/MA和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凌 宋腾 +6 位作者 张亚瑞 常智 宋拯 周世勇 钱正子 张会来 王华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6-492,共7页
目的:比较Hyper-CVAD/MA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4年6月至... 目的:比较Hyper-CVAD/MA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初诊PTCL-NOS患者,根据一线治疗分成Hyper-CVAD/MA方案组(21例)和CHOP/CHOP样方案组(5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yper-CVAD/MA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42.9%,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个月,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6.9%;CHOP/CHOP样组中CR为28.1%,ORR为59.6%,中位PFS为13个月,3年OS为49.6%。Hyper-CVAD/MA组总有效率和中位PFS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57.1%vs.77.2%)和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2.8%,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1.9%和14.0%,Hyper-CVAD/MA组骨髓抑制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PTCL-NOS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高但可控,建议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特指 Hyper-CVAD/MA方案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标志物 外周t细胞淋巴 特指 预后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指数在外周 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守东 肖建波 +5 位作者 吕立丽 王轶楠 李红民 赵郁 刘卫东 岳海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因素等级与首程化疗的疗效有关(χ2=8.154,P=0.043),4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P=0.0498)。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16.61、13.16、11.98个月。4组的1年总生存(OS)分别为85.66%、68.44%、44.62%、33.25%;2年OS分别为53.75%、39.11%、29.75%、16.62%。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T评分(P=0.043)可以作为PTCL-U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IT中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U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指数 外周t细胞淋巴-特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非特指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李荣岗 陈兰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特指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no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各蛋白在PTCL-NOS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BE...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特指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no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各蛋白在PTCL-NOS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睾丸原发性PTCL-NOS患者年龄分别为58、61和67岁,临床均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痛。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软、鱼肉样,边界不清,其中1例伴局灶出血及囊性变。镜下见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胞质稀少,核形不规则,染色质丰富,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CD3、CD4、CD43、CD45RO均阳性,1例Granzyme B和Perforin共阳性,3例CD10、CD15、CD30、ALK和CXCL13均阴性;残留生精上皮CK(AE1/AE3)和EMA均弱阳性。Ann Arbor分期:ⅠE期2例,ⅡE期1例,3例均行睾丸完整切除术及辅助放疗,2例行CHOEP化疗,1例行CHOP化疗。随访时间18~6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8、24个月因脑转移死亡,1例随访中。结论睾丸原发性PTCL-NOS临床罕见,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形态学结合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可明确诊断,其预后差,术后辅助放、化疗可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 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蕾 高磊 崔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CMOD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初治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给予CMOD方案治疗(CMOD组,38例)和CHOP常规化疗方案治疗(CMOP... 目的:探讨CMOD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初治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给予CMOD方案治疗(CMOD组,38例)和CHOP常规化疗方案治疗(CMOP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以及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MOD组总有效率65.79%,CHOP组总有效率60.53%(P>0.05)。2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包括有骨髓抑制、黏膜炎、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脱发等,其中CMOD组脱发及Ⅲ、Ⅳ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34.21%、13.16%)均明显低于CHOP组(84.21%、34.21%)(P<0.05)。CMOD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10.98±2.23个月、14.43±2.48个月)均明显高于CHOP组(8.31±2.62个月、10.93±2.07个月)(P<0.05)。结论:CMO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CHOP方案相当,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降低脱发和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外周t细胞淋巴 CMOD方案 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EBER、LMP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詹鹤琴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5-839,共5页
目的 探讨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中EBER、LMP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1例PTCL-... 目的 探讨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中EBER、LMP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1例PTCL-NOS及59例对照组[48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和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中EBER和LMP1的表达,并分析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81例PTCL-NOS中,EBER阳性率为43.2%(35/81);35例EBER阳性的PTCL-NOS病例中免疫组化得分1分+2分者共29例,占EBER阳性病例的82.9%(29/35),3分+4分者共6例,占17.1%(6/35)。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81例PTCL-NOS组织中,LMP1蛋白阳性率为22.2%(18/81)。LMP1蛋白表达与EBER表达具有一致性,但EBER阳性率明显高于LMP1(P〈0.05)。(3)33例PTCL-NOS获得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6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总生存率为33.3%(11/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BER阳性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EBER阴性组(P〈0.05)。结论 EB病毒(EBV)感染可能是PTCL-NOS发生、发展中重要但非根本性的因素。EBER-ISH检测EBV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BV感染对PTCL-NO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外周t细胞 特指 EB病毒 EBER LMP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伴非典型性T细胞:一种类似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解建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29,共1页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NLPHL)是一种特殊亚型的霍奇金淋巴瘤,在反应性小B或T细胞背景下,见少量淋巴细胞为主的(LP)肿瘤性细胞。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淋巴细胞为主 霍奇金淋巴 结节性 形态学 lymph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EASIX)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陈惠敏 马瑞雪 +6 位作者 张芊芊 陆丰艺 胡瑾 韩倩楠 李振宇 徐开林 陈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4-1400,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EASIX)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比较低EASIX组和高EASIX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探讨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EASIX)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比较低EASIX组和高EASIX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初诊AITL和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卡方检验分析EASIX与AITL和PTCL-NO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EASIX的最佳截断值为0.95以此为界将患者分为低EASIX(<0.95)组和高EASIX(≥0.95)组。与低EASIX组患者相比,高EASIX组PT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中危以上、LDH升高、易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与贫血、易合并B症状、结外累及和骨髓累及等临床特点。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9例PTCL患者中,高EASIX组患者的OS和PFS较低EASIX组患者均明显缩短(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ASIX是影响患者OS[HR=7.217(95%CI:1.959-26.587),(P=0.003)]和PFS[HR=2.718(95%CI:1.032-7.161),P=0.04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AITL和PTCL-NOS患者高EASIX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高EASIX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战和 黄慧强 +3 位作者 蔡清清 卜庆 王步飞 廖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02-70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廇(NK/TCL)17例,肠道T细...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廇(NK/TCL)17例,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ITCL)5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AITCL)2例。结果:96例患者中89例接受CHOP方案为主的联合化疗,有效率(RR)为88.8%,完全缓解(CR)率为57.3%。中位随访时间30(2~98)个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31.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7%、3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PTCL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规化疗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生存率低,预后不良,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外周t细胞 预后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亚洲人群原发性皮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CD56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谱系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Katsuyoshi T Min-eui H +2 位作者 Panitta S 许文静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87,共1页
原发性皮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PC-ENKTL)是一种罕见的EBV相关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目前尚未明确。作者收集亚洲多国PC-ENKTL及CD56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C-CD56+ PTCL)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CD56 亚洲人群 原发性 病理分析 细胞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原发性巨块型T细胞淋巴瘤自发性破裂(附1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亮 陈辉树 张立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75-577,共3页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而巨块型T细胞淋巴瘤合伴自发性脾破裂更为罕见。本文收集1例病例,运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确诊,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
关键词 脾脏 外周t细胞淋巴(特指)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自发性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活检病理诊断19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祝良 黄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28,38,共2页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NK/t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7-417,共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中国,PTCL发病例数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5%~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10%~15%。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西达本胺 中国 恶性增殖性疾病 霍奇金淋巴 专家 治疗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1-551,共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中国,PTCL发病例数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5%-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10%-15%。传统化疗方案对于PTCL的疗效并不理...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中国,PTCL发病例数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5%-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10%-15%。传统化疗方案对于PTCL的疗效并不理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在复发或难治性PTCL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已有3个HDAC抑制剂上市用于此适应证,包括美国FDA批准的罗米地辛(romidepsin)和贝利司445(belinos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肿临床》 外周t细胞淋巴 西达本胺 治疗 HDAC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恶性增殖性疾病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一个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新的诊断标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Dupuis J Boye K +3 位作者 Martin N 黄文斌(摘译) 陈洁宇(摘译) 周晓军(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t细胞淋巴 诊断标 辅助t细胞 形态学特征 BCL-6 特殊类 特殊 诊断困难 细胞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慧 王莉 +6 位作者 朱华渊 吴微 梁金花 尹华 范磊 李建勇 徐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499,共5页
目的:分析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初诊伴有纵隔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5例(45%),女... 目的:分析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初诊伴有纵隔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5例(45%),女性31例(55%),中位年龄31(17-72)岁。其中≤40岁患者48例(86%)。按病理分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9例(16.1%),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26例(46.4%),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 HL)17例(30.4%),纵隔灰区淋巴瘤(MGZL)4例(7.1%)。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4.5(11-149)个月。c HL组中联合受累野放疗(IFRT)10例,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2例(11.8%),疾病进展(PD)5例(29.4%),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难治而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c HL组1年总生存率(OS)为94.1%,2年OS率为88.2%,5年OS率为67.2%。MGZL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1例,CR 2例(50%),PD 2例(50%)。MGZ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66.7%,5年OS率33.3%。PMBCL组中,联合IFRT 8例,auto-HSCT 7例,CR 22例(84.0%),PR 2例(8.0%),疾病稳定(SD)1例(4.0%),PD 1例(4.0%)。PMBC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100%,5年OS率为95.7%。DLBCL-NOS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2例,CR 4例(44.5%),PR 2例(22.2%),疾病稳定(SD)1例(11.1%),PD 2例(22.2%)。DLBCL-NOS组1年OS率100%,2年及5年OS率均为77.8%。4组间OS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PMBCL组生存期显著长于MGZL组(P<0.01)及c HL组(P<0.05),与DLBCL-N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物因其解剖部位独特,常表现为独特的临床特征。c HL、MGZL、PMBCL、DLBCL-NOS等几种原发或伴发纵隔大包块的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其临床表现类似,但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在现有治疗条件下,PMBCL的预后优于MGZL及c 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霍奇金淋巴 原发纵隔灰区淋巴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特指 纵隔大包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中心辅助T细胞标记物阳性的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
18
作者 Meyerson H J Awadallah A +2 位作者 Pavlidakey P 李伟松(摘译) 刘勇(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4-264,共1页
滤泡生发中心CD4+辅助T细胞表达CD10、PD-1、CX—CL.13、CD57、CXCR5、SAP、BCL-6和ICOS,部分T细胞淋巴瘤,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滤泡生长模式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小至中等T细胞淋巴瘤可表达滤泡生发中... 滤泡生发中心CD4+辅助T细胞表达CD10、PD-1、CX—CL.13、CD57、CXCR5、SAP、BCL-6和ICOS,部分T细胞淋巴瘤,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滤泡生长模式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小至中等T细胞淋巴瘤可表达滤泡生发中心辅助T细胞的标记物,如CD10、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也偶尔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ZARY综合征 标记物阳性 辅助t细胞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 蕈样霉菌病 滤泡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和T-ALL患者BCL11B-3’UTR miRNA结合位点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情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帅 何子凡 +5 位作者 廖紫薇 曾成武 杨力建 陈少华 Suming HUANG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基因3’端非翻译区(BCL11B-3’UTR)微小RNA(miRNA)结合位点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健康人和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SNP/突变情况。方法:通过Target Scan等... 目的:建立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基因3’端非翻译区(BCL11B-3’UTR)微小RNA(miRNA)结合位点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健康人和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SNP/突变情况。方法:通过Target Scan等生物学软件对Gen Bank数据库中BCL11B-3’UTR序列的miRNA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分析;设计扩增包含主要BCL11B-3’UTR中miRNA结合位点区域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20例健康人和21例T-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的相应片段并送核苷酸序列分析后比对其序列变化情况。结果:根据context++score和seed match类型等评价标准筛选得到BCL11B-3’UTR中24个高度保守的潜在miRNA结合位点;发现1例T-ALL患者存在BCL11B-3’UTR第2 402位点核苷酸替换(T>C),该突变已在db SNP数据库登记(rs184678181);健康人BCL11B-3’UTR miRNA结合位点区域未检测到SNP/突变。结论:健康人和TALL患者BCL11B-3’UTR序列突变罕见。本研究率先发现1例T-ALL患者BCL11B-3’UTR的第2 402位点存在T>C改变,涉及hsa-miR-6814-5p结合位点区域。该SNP对BCL11B表达调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为BCL11B在T-ALL中的作用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白血病11B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端翻译区 微小RNA 单核苷酸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