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MDS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1
作者 罗静 李学军 +2 位作者 周瑞莲 周建鹏 蓝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CHL,经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37个月后继发PTCL-NOS并MDS,经COEP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后,桥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目前已完全缓解。结论HL继发PTCL-NOS并MDS临床罕见,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后尽快行allo-PBSCT,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国林 汪晓虹 +5 位作者 宋浩 胡茂贵 何杰 耿良权 丁凯阳 孙自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5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临床疗效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歌 王先火 张会来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TCL-NOS患者75例,均为初治。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初始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TCL-NOS患者75例,均为初治。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初始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DW截断值。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统计患者存活情况,计算1、2、3年生存率。用Log-rank方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确定RDW评估PTCL-NO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13.25%,此时其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600;当治疗前RDW为13.2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24。75例患者中RDW≤13.25%者34例,RDW>13.25者41例;死亡3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0%(66/75)、68.0%(51/75)、52.0%(39/75)。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助组体质状态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2分、PTCL-NOS预后指数评分≥2分、RDW>13.25%、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为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及RDW>13.25%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P均<0.05)。结论初诊时RDW升高的PTCL-NOS患者预后不良,RDW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6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佳 刘卓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65例PTCL-U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HOPE与CHOP... 目的:评价应用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65例PTCL-U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HOPE与CHOPE-L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应用CHOPE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4例(20.0%),部分缓解(PR)5例(25.0%),总有效率(OR)为45.0%;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5.0%、40.0%及15.0%。45例应用CHOPE-L方案治疗,CR 12例(26.7%),PR 19例(42.2%),OR为68.9%;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2%、62.2%及40.0%。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结外侵犯0~1个、无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的患者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侵犯≥2个、有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的患者化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状况评分(ECOG评分)0~1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化疗的患者较ECOG评分2~4分、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化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是本组病例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TCL-U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应用提高了化疗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Ann Arbor分期、结外侵犯、骨髓侵犯、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ECOG评分、IPI评分、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HOPE方案 左旋门冬酰胺酶 预后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永亮 任小晶 +6 位作者 刘飞 段菲菲 聂艳霞 张志彪 崔焕英 刘峥嵘 李炜 《北方药学》 2018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以及单独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Arg-1、iNOS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Arg-1、iNOS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EGF、Arg-1、iNOS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大;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给予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各项生化指标,且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46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勇 符碧琪 +3 位作者 罗辉 吴微 林红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异性 临床分析 血液系统恶性肿 2009年 病理类型 临床资料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5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何红梅 程晔 +3 位作者 孙秀华 张弦 徐丽叶 丁晓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76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资料完整,11例病例失访。...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76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资料完整,11例病例失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以及治疗方法、病理分型、首发部位、预后指数PIT、骨髓是否受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5例PTCL病例中包括非特异型(PTCL-U)25例,结外自然杀伤细胞(NK)/鼻型T细胞淋巴瘤(TCL)1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9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9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的患者比>60岁的患者预后好(P=0.008);Ⅰ/Ⅱ期患者比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74.4% vs 19.0%,P=0.011);IPI指数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2.5%、0.0%和0.0%(P=0.004);初诊时LDH升高的患者预后比LDH正常或降低的患者差(P=0.048);初诊时ALB降低的患者比ALB正常者预后差(P=0.008);首发部位为结外的患者比首发部位在淋巴结的患者预后较好(P=0.002)。将PIT指数分为0、1、2和≥3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5.7%、17.4%和0.0%(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PIT评分指数为PTCL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02)。结论年龄、临床分期、IPI指数、LDH、ALB、病理分型、首发部位及PIT为预后影响因素,PIT为PT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合并CRT、CRBSI及菌血症
8
作者 王娟 周江红 +2 位作者 张彩琳 张薇 李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2期219-222,共4页
化疗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选择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及菌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总结1例T细胞淋巴瘤PICC置管术后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导管相关性... 化疗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选择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及菌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总结1例T细胞淋巴瘤PICC置管术后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发生过程及护理效果,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患肢抬高制动,穿刺处加强换药,密切观察病情,局部湿敷等措施,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右上臂疼痛缓解,血培养阴性。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护理和讨论分析,积累了对PICC患者CRT、CRBSI及菌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PICC置管术 CRt CRBSI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ALCL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
9
作者 杨菁 张永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25-230,共6页
成熟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儿童和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90%。而ALCL以外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non-anaplastic PTCL)则非常罕见。这是一组生物学特点多样化的侵袭性疾病,共同的特点是起... 成熟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儿童和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90%。而ALCL以外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non-anaplastic PTCL)则非常罕见。这是一组生物学特点多样化的侵袭性疾病,共同的特点是起源于胸腺后的T淋巴细胞。与成人时期的外周T/NK细胞肿瘤主要来源于适应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不同,儿童时期多起源于天然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儿童时期 ALC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淋巴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适应性免疫系统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PT与CHOP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 李玲 +7 位作者 张蕾 李鑫 王新华 付晓瑞 吴晶晶 孙振昌 于慧 张明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123-2127,共5页
目的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且非盲的临床试验中,将吉西他滨、顺铂、强的松和沙利度胺(GDPT)与标准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分别应用于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6年初诊为P... 目的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且非盲的临床试验中,将吉西他滨、顺铂、强的松和沙利度胺(GDPT)与标准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分别应用于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6年初诊为PTCL的8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CHOP方案组(44例,接受CHOP方案治疗,8例在治疗中出组)和GDPT方案组(45例,接受GDPT方案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及应答率为次要研究终点,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研究,并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在81例患者中,GDPT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CHOP组(64.4%比44.4%,P<0.05),GDPT组2 a PFS(62.2%比36.1%)和2 a OS(71.1%比50%)高于CHOP组(均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PTCL患者,GDPT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时,预后优于CHOP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治疗PTCL的一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GDPt方案 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文普 郑润辉 +8 位作者 覃鹏飞 王春燕 黄振倩 刘丹 汪雅涯 李海明 彭思达 谭获 罗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初发PTCL患者,根据初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16组)和参照组(1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初发PTCL患者,根据初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16组)和参照组(1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率62.5%高于参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8.8、28.5个月,参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4.7、6.3个月;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8/16)、68.8%(11/16),参照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3.3%(2/15)、26.7%(4/1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呕吐及心脏毒性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PTCL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TCL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西达本胺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思思 黄普超 +1 位作者 鲁一 张桂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4期2684-2686,共3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包括胸腺起源的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10%[1]。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PTCLs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目前治疗主...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包括胸腺起源的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10%[1]。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PTCLs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目前治疗主要参考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方案,如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和CHOP样方案,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外,其他常见病理亚型的疗效较差,生存时间短[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CHOP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13
作者 宁静 杨建伟 +1 位作者 姚志华 陈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3471-347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7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组(52例)和未并发组(115例)。采...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7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组(52例)和未并发组(11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L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绘制森林图进行logistic结果的可视化显示。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感染组和未并发感染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年龄≥60岁、吸烟史、肿瘤病程≥30 d、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使用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患者占比高于未并发组(P<0.05),首次治疗患者占比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Ⅲ~Ⅳ期、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是PTCL患者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首次治疗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临床分期Ⅲ~Ⅳ期、多次治疗、使用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与PTCL患者化疗后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肺部感染 化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分子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兰云意 陶伟 +5 位作者 王晓雄 李鸿生 马露瑶 杜亚茜 刘馨 周永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等特点。化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耐药是影响相关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等特点。化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耐药是影响相关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的分子诊断及复发耐药后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化疗耐药 分子标志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HELON-2研究: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CHP方案一线治疗CD30表达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杨春丽 邹立群 《循证医学》 2020年第2期85-88,共4页
1文献来源Horwitz S, O'Connor OA, Pro B, et al.Brentuximab Vedotin with chemotherapy for CD30-positiv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ECHELON-2):A global, double-blind,randomised,phase 3 trial[J]. Lancet,2019,393(10168... 1文献来源Horwitz S, O'Connor OA, Pro B, et al.Brentuximab Vedotin with chemotherapy for CD30-positiv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ECHELON-2):A global, double-blind,randomised,phase 3 trial[J]. Lancet,2019,393(10168):229-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P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复发或进展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
16
作者 江新苗 李文瑜 《循证医学》 CSCD 2015年第5期261-261,共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10%-15%,易复发、生存期短是其主要临床特点。目前大量用于复发难治性(relapse/refractory,RR)PTCL的新药研究正在进行,因缺乏常规挽救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大样...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10%-15%,易复发、生存期短是其主要临床特点。目前大量用于复发难治性(relapse/refractory,RR)PTCL的新药研究正在进行,因缺乏常规挽救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大样本数据,新药对RR-PTCL预后的改善尚未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复发 进展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曲沙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莉霞 贺瑾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1期1973-1974,共2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新药普拉曲沙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确诊的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给药前进行有效的护理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黏膜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进行预防性健康指导,密... 目的探讨抗肿瘤新药普拉曲沙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确诊的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给药前进行有效的护理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黏膜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进行预防性健康指导,密切监测给药进程,对症护理。结果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在临床新药应用中,进行有效的护理评估,密切监测给药进程,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曲沙 外周t细胞淋巴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8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8
作者 冯晓莉 杨琳 +3 位作者 应建明 刘秀云 孙耘田 吕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n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确诊PTCL-NOS 8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中5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4.7个月。病变位于淋巴结69...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n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确诊PTCL-NOS 8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中5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4.7个月。病变位于淋巴结69例,结外15例;61例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27例,Ⅲ期15例,Ⅳ期1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表达T细胞抗体CD3 88.0%,CD4 60.2%,CD5 59.3%,CD2 25.6%,CD7 55.4%,CD8 55.4%;细胞毒相关抗体TIA-1 60.5%,粒酶B 18.1%,穿孔素7.2%;候选相关基因Bcl-10 89.2%,nm23 85.4%,TOPⅡA 73.2%。结论PTCL-NOS主要发生在淋巴结,T细胞抗体CD3、CD4、CD5、CD7、CD8表达依次递减,CD2表达较低;细胞毒相关抗体TIA-1表达较高,PTCL-NOS可能与细胞毒分子有相关性;候选相关基因Bcl-10、nm23和TOPⅡA可能有潜在靶向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细胞 外周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刘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165-167,共3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HOP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CHO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HOP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CHO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因子水平、治疗效果、骨髓抑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精氨酸酶1(A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分别为(12.68±1.62)ng/ml、(15.94±3.26)pg/ml、(15.08±1.22)U/ml,均低于对照组的(14.95±1.43)ng/ml、(20.46±2.49)pg/ml、(17.02±0.9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7.50%(7/40),低于对照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时能稳定其不良反应发生并控制VEGF、iNOS等指数趋于正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方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片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松虹 魏晋艳 +1 位作者 曹向荣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576,580,共2页
1病例简介 男,23岁,于40d前头顶部发现2个肿块,质硬,15d前患者左上肢无力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无异常。
关键词 淋巴 t细胞 外周 颅骨肿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