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替代静脉留置针注射放射性药物在PET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世容 程祝忠 +5 位作者 赵檬 肖定琼 张歌 江骁 王潇雄 陆皓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2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分析PICC代替静脉留置针注射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对PE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及注射室表面污染的情况,进而摸索出一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及推广性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方式。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8)0... 目的分析PICC代替静脉留置针注射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对PE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及注射室表面污染的情况,进而摸索出一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及推广性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方式。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8)0例受试者,其中120例为观察组(置有PICC导管),60例为对照组(未置管者);观察组又根据给药后生理盐水冲管用量分为观察A组(10mL冲管,正压封管)、观察B组(20mL冲管,正压封管)。观察组经PICC导管注射^(18)F-FDG、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射^(18) F-FDG后各循环1h,行常规PET/CT显像,评价不同注射方法下所得图像质量,并计算图像质量合格率;注射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大小(用操作者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判定);测量操作台面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检者PET图像质量的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人员直接接触^(18) F-FDG的时间及操作台面污染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ICC导管注射^(18)F-FDG后行PET检查的患者,与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相比,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操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以及台面的污染度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现场穿刺、减轻受检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 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射 接触时间 辐射剂量 表面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