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排斥反应受者血常规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性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帅宇 聂曼华 +7 位作者 宋磊 谢益欣 钟明达 谭书波 安荣 李潘 谭亮 谢续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待探究;此外,常规检验参数的新开发利用也是探索肾移植疾病诊断策略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结合血常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相关性及其协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肾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根据排斥反应是否发生及其类型分为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并将TCMR组和ABMR组排斥反应治疗前的移植肾功能、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稳定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免疫抑制维持方案、移植肾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MR组的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长于稳定组(P<0.001)和TCMR组(P<0.05)。在移植肾功能方面,ABMR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稳定组和TCMR组(均P<0.01),并且TCMR组也高于稳定组(P<0.01);TCMR组和ABMR组的尿素氮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而TCMR组和AB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和ABMR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低于稳定组(均P<0.01)。在血常规方面:ABMR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稳定组(均P<0.05),AB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TCMR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和ABMR组(均P<0.05);TCMR组和ABM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的单核细胞比例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TCMR组和ABMR组的CD45+细胞和T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和B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斥反应的发生导致移植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肾移植受者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的特征性变化。TCMR和ABMR发生时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改变特点的不同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以及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常规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代娣 尚红 +7 位作者 姜拥军 张子宁 韩晓旭 耿文清 刁莹莹 王亚男 刘静 张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56-1157,共2页
关键词 CD4^+t细胞 t淋巴细胞凋亡 AIDS患者 HIV感染 疾病进展 外周血 t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病进程和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6 位作者 张剑平 冯鑫 何忠平 姚均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5-377,380,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动态观察我院收治的已治愈SARS病例和SARS死亡病例外周血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 ,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T细胞表面标志组合为CD3 CD8 CD4 5 CD4。结果 :所有治愈的SARS病人的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下降 ,而所有的死亡病例有不可逆性显著下降 ,直至死亡。T细胞下降程度和维持的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4 + T淋巴细胞数为 30 5± 15 0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39± 6 9cells μl(P <0 .0 0 1) ,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8+ T淋巴细胞数为 2 2 3± 89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71± 92cells μl(P <0 .0 0 1)。所有普通型病例和大部分重型病例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个别重型病例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 ,恢复后普通型平均为 991± 2 86cells μl,重型平均为 5 4 5± 2 2 5cells μl。恢复时间有所不同 ,普通型平均为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进程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和活化的改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海林 梁伊仁 张江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7-590,共4页
目的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 8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中的表达密度和细胞活化程度的变化 ,并探讨该变化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荧光直标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 3 8例正常人与 4 2例肺癌患者中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2 8的... 目的 :检测共刺激分子CD2 8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中的表达密度和细胞活化程度的变化 ,并探讨该变化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荧光直标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 3 8例正常人与 4 2例肺癌患者中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2 8的阳性率以及CD2 8+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率。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 +CD2 8+ ,CD4 +CD2 8+ ,CD8+CD2 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下降 (P <0 0 5 )。淋巴细胞及其T亚群中的CD2 5 +CD2 8+ ,CD3 8+CD2 8+淋巴细胞百分比亦有所下降 ( P <0 0 5 ) ,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CD2 8表达密度及CD2 8+T细胞的活性均有降低 ,但下降幅度与临床分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28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姬改珍 李培锋 +1 位作者 关红 何秀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0,共4页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组相比,秦公散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显著提高,对环孢菌素(CsA)抑制小鼠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秦公散高剂量(20 g/kg体重)可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19+细胞百分率(P<0.05),对环孢菌素抑制小鼠的CD19+细胞百分率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结果表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通过提高机体中CD3+细胞、CD19+细胞百分率和调节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菌素(CsA)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公散 脾脏 外周血 t、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光文 李冬芹 +3 位作者 何秋波 于建斌 贺付成 刘新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复发尖锐湿疣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FN-γ、IL-4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霞 许泼实 高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血清IFN-Γ IL-4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监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席亚鸣 孙蓓 +3 位作者 王华曦 李进义 徐以浩 苏运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治疗效果。方法 :对 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术前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术后 ,也明显低于正常对... 目的 :初步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治疗效果。方法 :对 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术前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术后 ,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可以灵敏地反映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监测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卫民 顾明君 +3 位作者 石勇铨 陈岚 邹秀兰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GO)的疗效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GO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n=29),所有患者口服常规抗甲状腺药物和(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GO)的疗效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GO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n=29),所有患者口服常规抗甲状腺药物和(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5g的生理盐水250ml及含环磷酰胺0.2g的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d,连用3d,间隔4d重复用,共3~6个疗程。A组在冲击治疗结束后口服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片,B组在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结果:A组中2例退出,B组中1例退出,B组的疗效好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突眼度、突眼活动度、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外周血NK细胞、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突眼度及突眼活动度、CD3^+、CD8^+T淋巴细胞较A组降低更显著(P〈0.05),CD4^-/CD8^-比值增高较A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在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治疗后的TRAb、TPOAb、CD3^+、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RAb、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在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GO能缓解失调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疗效明显,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更佳;GO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降低可能预示疗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相关性眼病 免疫抑制剂 冲击治疗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增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浩 李松岩 +5 位作者 胡时栋 邹贵军 胡子龙 魏华华 王玉锋 杜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4,88,共5页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阳性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方法选取胃腺癌术前患者2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不同亚群淋巴细胞表面PD-1...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阳性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方法选取胃腺癌术前患者2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不同亚群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数。结果胃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和CD4^+CD25^+FOXP3^+T细胞频数高于健康志愿者。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与CD4^+CD25^+FOXP3^+T细胞存在正相关。结论胃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外周血 淋巴细胞 CD4+CD25+FOXP3+t细胞(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分选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伟芳 蒋就喜 +2 位作者 王雪雯 洪雪 容桂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3-1535,共3页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前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51.9±9.6)%,分选后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5.8±1.2)%,细胞的形态保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选 流式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3+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病毒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智海东 王云峰 +5 位作者 孙永科 张晶 王玫 彭金美 刘永刚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38,共4页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新城疫弱毒疫苗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TCRγδ+)的...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新城疫弱毒疫苗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TCRγδ+)的变化动态进行监测。重组疫苗和禽痘疫苗免疫之后,CD8+和TCRγδ+的细胞数先升高后回落;在NDV强毒攻击之后,ND疫苗免疫组的TCRγδ+数量升高,rFPV-gB-F免疫组的三种细胞数量在第1周都下降,随后升高;ILT疫苗在免疫后的第1周,CD4+细胞数量下降。结果提示rFPV-gB-F可以诱发相应的细胞免疫应答,但是有关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导致的细胞免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 新城疫 重组禽痘病毒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最佳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宸铄 刘芳 杨鸣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8,24,共5页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mL-1)、ConA质量浓度(5.0,7.5,10.0,12.5和15.0μg/mL)、培养时间(36,48,60h)3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培养T淋巴细胞,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SRB显色后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处测量OD492值,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筛选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淋巴细胞含量1×106 mL-1,ConA质量浓度5.0μg/mL,培养时间48h。【结论】确定了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ConA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及淋巴细胞含量,证实用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可靠,是切实可行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活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磺酰罗丹明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肉仔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晓 史彬林 +4 位作者 李慧英 方丽惠 张彩芬 郭晓宇 陈志刚 《饲料工业》 2008年第6期41-42,共2页
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属于天然来源的碱性多糖。已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且具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近年来... 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属于天然来源的碱性多糖。已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且具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近年来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壳聚糖不能为动物消化吸收(Gallaher等,2000),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口服壳聚糖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壳聚糖 外周血 肉仔鸡 动物生产性能 体液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孕鼠T淋巴细胞亚群在外周血及蜕膜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炳兰 王玲 王海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孕鼠T淋巴细胞亚群在外周血及蜕膜的变化。方法 正常及弓形虫感染 (感染后 72h)孕鼠均于孕 1 8天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及蜕膜CD+ 4、CD+ 8T细胞百分率。结果  (1 )在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CD+...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孕鼠T淋巴细胞亚群在外周血及蜕膜的变化。方法 正常及弓形虫感染 (感染后 72h)孕鼠均于孕 1 8天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及蜕膜CD+ 4、CD+ 8T细胞百分率。结果  (1 )在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CD+ 4T细胞增多 (P <0 0 1 ) ,CD+ 8T细胞几乎无改变 ,CD+ 4/CD+ 8细胞比值增大 (P <0 0 1 )。 (2 )在蜕膜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CD+ 4T细胞减少 (P <0 0 5) ,CD+ 8T细胞增多 (P <0 0 5) ,CD+ 4/CD+ 8细胞比值减小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孕鼠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人工感染牛外周血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类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红 李媛 +4 位作者 宋晓华 孟庆文 吴东来 于康震 刘宝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1-333,共3页
通过人工接种 ,使牛患牛流行热 ,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Τ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 ,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 ;其它淋... 通过人工接种 ,使牛患牛流行热 ,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Τ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 ,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 ;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 ,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Τ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 ,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 ,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热病毒 人工感染 外周血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立利 苟三怀 +1 位作者 贾连顺 李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C001-C001,F003,共2页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 15例急性 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急性 SCI患者 T细胞 CD3、CD4和 CD4 / 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1)。这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机体T细...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 15例急性 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急性 SCI患者 T细胞 CD3、CD4和 CD4 / 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1)。这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机体易受感染状态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流式细胞 检测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火金 陈晶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哮喘 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NF)...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哮喘 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 果哮喘患者血清sIL-2R、IL-4、IL-5及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IL-2R、IL──4、IL-5和 TNF-α浓度显著下降。结论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抗气道炎症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军初 江道振 +4 位作者 徐昕昀 张玲珍 李莉 仲人前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62-962,965,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指标测定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和钢 李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53-1154,共2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恶性淋巴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