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护理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李燕 尹媛媛 葛静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92,共12页
制定《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护理技术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降低介入诊疗围术期并发症以及为全程护理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本《共识》以专科发展前沿为导向,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介入诊疗医疗护理相关文献,聚焦外周血... 制定《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护理技术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降低介入诊疗围术期并发症以及为全程护理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本《共识》以专科发展前沿为导向,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介入诊疗医疗护理相关文献,聚焦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操作步骤,基于循证及临床实践,提炼并整合6项专科护理技术形成初稿。邀请48名介入血管相关领域医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共识》内容涵盖6项护理关键技术,每项技术包括操作前评估及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本《共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作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专科护理培训实践的指导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介入 护理技术 规范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2
作者 田伟玲 孟小茜 +5 位作者 廖华强 刘洪超 顾亚峰 黄立宇 董伟华 江海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同侧TUA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穿刺入路相关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 TRA失败后同侧TUA的成功率为96.3%(26/27),1例因发生尺动脉痉挛而转换成股动脉入路。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6.3%(26/2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对有一定经验的TRA操作者,TRA失败后转换为同侧TU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尺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20例次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子才 刘莉 +3 位作者 张海波 王宁 李玉 阎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2-736,共5页
目的分析在外周血管介入诊治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类型、发生原因、处置及结局,以提高认识和处理严重并发症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1620例次外周血管介入诊治中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每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后给予的处置,以及最... 目的分析在外周血管介入诊治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类型、发生原因、处置及结局,以提高认识和处理严重并发症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1620例次外周血管介入诊治中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每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后给予的处置,以及最后结局。结果在1620例次介入诊治中,在术中及术后1周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共76例次,发生率为4.69%。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达12种。大部分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合并症,如截瘫、下肢瘫痪、臀部肌肉坏死等。6例患者死亡。在死亡的6例患者中,4例同时发生肝功能衰竭及粒细胞缺乏症,1例死于腹膜后血肿及腹腔积血,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①多数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均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与术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低和操作失当相关。②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慎重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细心操作,是减少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外周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滔 周胜华 +5 位作者 沈向前 祁述善 刘启明 方臻飞 胡信群 李旭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31例患者中122例(2.7%)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局部血肿86例(1.90%)、假性...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31例患者中122例(2.7%)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局部血肿86例(1.90%)、假性动脉瘤15例(0.33%)、动静脉瘘8例(0.18%)、静脉血栓5例(0.11%)、严重出血5例(0.11%)、动脉血栓2例(0.04%)、股神经功能障碍1例(0.02%),除其中1例需外科处理外,其余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抗凝治疗是心脏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内科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导管插入术 外周血管疾病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外周血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淑彬 方平 +2 位作者 谭跃萍 王进华 丛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 目的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脉(RHA)、桡动脉(RRA)、股动脉(RFA)、腘动脉(RPA),获得M型曲线和多普勒血流频谱,同步连接心电图,计算Q波起始点与M型曲线波形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1)以及Q波起始点与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2)。结果健康成人脉冲多普勒方法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RCCA/AO、RAA/AO、RHA/AO、RRA/AO、RFA/AO、RPA/AO,较M型超声方法检测值为大,上述各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脉冲多普勒方法和M型超声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M型波形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快于脉冲多普勒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冠心病患者两种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可能与动脉僵硬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周血管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5
6
作者 潘楚梅 汤昌连 +2 位作者 张琢玉 黄丽荷 戴艳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组),包括规范使用TR-band止血器,加强医护沟通和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减压及加强巡视观察等。结果干预组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沿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 外周血管并发症 TR-band止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诸葛海鸿 邹莺 +2 位作者 孙琳 李敏 郝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并初步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对 388例PCI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 (PCV)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 ,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①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CAG)组出血...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并初步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对 388例PCI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 (PCV)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 ,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①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CAG)组出血和血肿 1 1例 ,无其他并发症。PVC发生率为 5 .2 6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组出血和血肿 2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动静脉瘘 1例 ,PVC发生率 1 1 .73%。PVC总发生率 8.2 5 %。②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患者PVC发生率最高 (6 0 .0 0 % ) ,其次为高龄患者 (4 2 .85 % )、多次重复介入手术者 (30 .0 0 % )和止血压迫时间过长者 (2 8.0 0 % ) ,PVC发生率女性略低于男性 (6 .4 9%vs8.6 8% ) ,高血压病患者为 8.99% ,比以往报道低。 结论 :①应当加强PTCA支架组患者的护理 ;②对手术前危险因素的预测 ,有利于术后重点护理 ;③针对不同并发症 ,制订护理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外周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储毓舜 李东霞 +3 位作者 张梅 王慧敏 刘超 姜铁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97-4100,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4-12月住院并确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253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曲美他嗪组129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 目的:评价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4-12月住院并确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253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曲美他嗪组129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较治疗前踝肱指数、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最大步行距离、疼痛发作时间及最大步行时间等临床疗效检查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踝肱指数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以显著改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盐酸曲美他嗪 踝肱指数 最大步行距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西琪 刘林祥 +2 位作者 程永德 王永利 周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8-641,共4页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外周血管 再狭窄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晓东 解雨春 +3 位作者 杨俊 娄青林 卞茸文 何戎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PVD)与炎症因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比(ABI)值<0.9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组),≥0.9者为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组)。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PVD)与炎症因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比(ABI)值<0.9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组),≥0.9者为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组)。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3项炎症因子指标,以及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病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VD组hsCRP水平高于N-PVD组(0.61±0.72vs0.12±0.93,P<0.001)。当hsCRP水平大于0.83时患PVD的危险有明显增加(OR值为11.08)。在PVD组中,有心脑血管病患者的IL-6水平高于无心脑血管病者(0.48±0.43vs1.02±0.40,P<0.001)。PVD组患者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中风患病率均高于N-PVD组;PVD组的舒张压小于N-PVD组。结论: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PVD发生发展中具有临床价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VD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非PVD患者。当hsCRP水平高于0.83mg/L时,OR值可达到11.08,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作为CRP的调节因子,IL-6能否作为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血管病变 炎症因子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ndo-PAT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美慧 吴延庆 +2 位作者 龚韧 张洪洲 程晓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5-7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拟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5-7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拟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均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应用Endo-PAT无创测定患者右手臂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分析比较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正常组术前RHI为2.1±0.3,术后为1.6±0.2;病变组术前RHI为1.5±0.4,术后为0.8±0.3,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术侧外周血管RHI均低于术前,正常组和病变组术前与术后RHI差值各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术前及术后术侧RHI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可损伤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病变组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 内皮功能 经桡动脉介入术 Endo-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康卫华 赵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8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 7.5MHz ,对 5 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大动脉炎侵及血管...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8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 7.5MHz ,对 5 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大动脉炎侵及血管分布 :头臂动脉为主 38例 ,其中锁骨下动脉 6例 ;主肾动脉 12例 ,合并血栓形成 3例。表现为病变动脉血管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闭塞 ,出现盗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有确切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外周血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精兵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77-579,共3页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目前覆膜支架应用于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研究尚少。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的长期畅通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高度扭曲的血管植入覆膜支架存在困难和挑战。改进支架材料、覆膜结构和推送装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拓展覆膜支架的新用途,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架是介入医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冬 汪珊珊 +7 位作者 陈明卫 胡红琳 何勇 邓大同 代芳 王长江 王佑民 贾敬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08,共2页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由于存在高血糖、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静珍 肖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 例经临床证实的动静脉瘘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灰阶血流成像对动静脉瘘及周围组织显示情况。结果 9例患者超声对瘘口均正确诊断,表现为瘘口处高速湍流、瘘口近...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 例经临床证实的动静脉瘘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灰阶血流成像对动静脉瘘及周围组织显示情况。结果 9例患者超声对瘘口均正确诊断,表现为瘘口处高速湍流、瘘口近端动脉血流为低阻型、远端为高阻型、静脉内血流动脉化;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灰阶血流成像更清晰显示动静脉瘘。结论 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外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对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评估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亚利 孔祥泉 +6 位作者 徐海波 熊茵 刘定西 于群 彭振军 常时新 戴文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提高对外周动脉狭窄的MRA征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方法 :对不同狭窄程度和狭窄长度的模型行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检查 ,并与造影结果和真实值对照。结果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对明显狭窄 (69% )的分级准确... 目的 :提高对外周动脉狭窄的MRA征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方法 :对不同狭窄程度和狭窄长度的模型行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检查 ,并与造影结果和真实值对照。结果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对明显狭窄 (69% )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 3 6.4%、9.1%、18.2 %和 72 .7%。 3DCEMRA对明显狭窄 (≥ 5 0 % )的狭窄程度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 (均P <0 .0 0 1) ,但与造影和真实值比仍有高估 (均P <0 .0 0 1)。对狭窄长度的评估 2DTOFMRA明显高估 (P <0 .0 0 1) ,3DCEMRA评估价值与造影和真实值相当 (均P >0 .0 5 )。结论 :3DCEMRA无论是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狭窄长度的测量均有明显优势 ,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需累积经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体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心输出量与总外周血管阻力分型的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丽君 段云友 +1 位作者 曹铁生 张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段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 临床诊断为重度妊高征(PIH)患者 (均为先兆子痫 ) 32例 ,正常妊娠 (NP) 2 4例 ,通过主动脉瓣环处内径及血流频谱计算心输出量及心指数 ;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指数 ...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段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 临床诊断为重度妊高征(PIH)患者 (均为先兆子痫 ) 32例 ,正常妊娠 (NP) 2 4例 ,通过主动脉瓣环处内径及血流频谱计算心输出量及心指数 ;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指数 ;取受检者右中指动脉血流频谱 ,测量记录各种血流参数。结果 本组PIH患者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正常NP组 (989 75± 96 0 2dyn·s·cm-5/m2 vs 6 6 7 37± 76 0 5dyn·s·cm-5/m2 ,P <0 0 5 ) ;心指数与NP组无显著差别 (3 92± 0 93L/min/m2 vs 4 0 0± 0 6 0L/min/m2 ,P >0 0 5 )。PIH患者血液动力学类型主要有 :低排高阻型 (占 46 9% )、正常排高阻型 (占 15 6 % )、高排低阻型 (占 12 5 % )及高排高阻型 (占 9 4% ) ,此外还有正常阻力型。指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与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PIH患者血液动力学模式复杂多样 ,总外周血管阻力较外周细小动脉阻力更能反映PI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外周血管阻力 多普勒超声 指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稳妥地开展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俊功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所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轻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严重者表现为静息痛,常合并足部的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当糖尿病的病程超过10年或年龄大于65岁外周血管病变的罹患率将显著增加。由于新材料和...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所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轻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严重者表现为静息痛,常合并足部的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当糖尿病的病程超过10年或年龄大于65岁外周血管病变的罹患率将显著增加。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善,包括低剖面、长球囊的应用,膝下/踝下动脉内膜下成形术,逆向穿刺或经足底足背动脉环技术,冷冻治疗,内膜斑块的环形切割、准分子激光消融,药物洗脱支架、球囊的应用,以及介入治疗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作战,使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腔内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经过介入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了,感染控制了,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截肢平面,保全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对外周血管创伤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希全 葛世堂 +2 位作者 陈众 窦树彬 潘晓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外周血管创伤患者,观察其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3月至2016年4月46例外周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23~61(39.8±11.6)岁。损伤类型:动脉内膜损伤16例,动脉部分断... 目的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外周血管创伤患者,观察其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3月至2016年4月46例外周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23~61(39.8±11.6)岁。损伤类型:动脉内膜损伤16例,动脉部分断裂11例,动脉完全断裂7例,假性动脉瘤9例,动静脉瘘3例。46例均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同时行腔内修复治疗。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90(50±16)min。腔内修复治疗后受损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消失,无对比剂外溢现象。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肢体缺血坏死、感染、截肢等严重并发症。46例患者无失访,随访12~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5个月。1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予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支架内再狭窄>50%,予球囊扩张等处理后血流恢复通畅;其余患者动脉血流保持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断裂、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外周血管创伤中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血管创伤 外周血管 支架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外周血管疾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美江 鲁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5-896,共2页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卒中、冠心病等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已引起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在进行了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血管...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卒中、冠心病等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已引起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在进行了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病史的校正后,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全因死亡率是无PAD患者的1.6-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