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对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洋帆 陈先睿 +1 位作者 施惠宣 黄建琪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评价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诊断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的... 目的评价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诊断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描绘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最终纳入5篇研究,包括1301例患儿,合并灵敏度为0.70[95%CI(0.66,0.73)]、合并特异度为0.65[95%CI(0.60,0.6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36[95%CI(1.57,7.19)]、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45[95%CI(0.34,0.60)]。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Q=0.711。回归分析显示未发现研究间异质性来源。结论初诊ALC对预测诊断儿童慢性ITP仅具有中等灵敏度及特异度,ALC对于预测儿童ITP慢性发展的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权政 崔春吉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5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16例对照组与5 080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某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16例对照组与5 080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某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死亡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肝硬化肝功能A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肝功能C级组(P<0.01)和B级组(P<0.01);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P<0.01);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品 邱彩玲 +2 位作者 陈祥云 林景涛 宣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9期141-143,16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IA)评分分为活动期SLE患者50例(SLEDIA评分≥5分,活动组)、非活动期患者50例(SLEDIA评分≤4分,非活动组),另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按入院先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间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和Ly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IgM和Ly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动态监测SLE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和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
4
作者 徐颖 刘晓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 分析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HbA1c/ApoA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并治疗的200例... 目的 分析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HbA1c/ApoA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并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同期100例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依据Syntax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对比3组的外周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分析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HbA1c/ApoA1、CHR、NLR比值对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预测价值,同时对比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的HbA1c/ApoA1、CHR、NLR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组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增加(P<0.05);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289、0.279、0.277,P<0.05);HbA1c/ApoA1、CHR、NLR比值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发生MACE组的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ApoA1、CHR、NLR比值为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尽早检测可对其预后(MACE事件)予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 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表达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勇 牟方祥 +4 位作者 钟兵 乾灿 吴红 游苘霞 方勇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14,21,共4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28例中重度活动期RA患者[DAS28(4)ESR:3.21~7.8...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28例中重度活动期RA患者[DAS28(4)ESR:3.21~7.80](RA组)和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的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上升[(47.46±12.10)%比(40.85±7.70)%,P<0.05],CD3^+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显著增高[(2.41±1.42)比(1.57±0.61),P<0.05],淋巴细胞计数、总的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计数、CD3-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计数、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及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中DAS28(4)ESR与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比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失衡在活动期R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 淋巴细胞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昕 林琳 +3 位作者 张超英 魏瑾 李青 秦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衰 外周血淋巴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试验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姬改珍 李培锋 +1 位作者 关红 何秀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0,共4页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组相比,秦公散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显著提高,对环孢菌素(CsA)抑制小鼠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秦公散高剂量(20 g/kg体重)可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19+细胞百分率(P<0.05),对环孢菌素抑制小鼠的CD19+细胞百分率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结果表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通过提高机体中CD3+细胞、CD19+细胞百分率和调节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菌素(CsA)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公散 脾脏 外周血 T、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 mRNA转录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司兴奎 郭鑫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1(P<0.01)和24.0(P<0.01)倍;IL-12p40 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1 DPI分别为对照组的1.7(P<0.05)和1.2(P<0.05)倍;感染组IFN-γmRNA转录水平除在7 DPI低于对照组外(P<0.05),在28和42 D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38.2(P<0.01)和4.0(P<0.05)倍。Th2类细胞因子波动较为明显,28 DPI IL-4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L-10mRNA在7(P<0.01)和14 DPI(P<0.05)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35 D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NF-αmRNA转录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上述6种细胞因子mRNA变化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在28 DPI前后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在35 DPI IL-10 mRNA显著下降(P<0.05),提示PCV2感染可造成猪体内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增强而体液免疫应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外周血淋巴细胞 qcRT—PCR 细胞因子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上调 被引量:9
9
作者 傅春玲 童建 +2 位作者 江伟威 张军宁 洪承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体外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运用mRNA水平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1、2、3、5Gy X射线照射后24h,GADD45和...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体外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运用mRNA水平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1、2、3、5Gy X射线照射后24h,GADD45和p21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GADD45基因表达在1-5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指数相关。p21基因表达在1-3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但5.0Gy照射后,其表达不再继续增加。结果表明,X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上调,GADD45更适合发展为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的分子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 p21 基因表达变化 电离辐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成分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5
10
作者 高微微 曹丽 +2 位作者 李展 佟建明 萨仁娜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6期16-18,共3页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不同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体外对 Con A和 LPS刺激鸡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4种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及 2种工艺生产的黄芪皂苷对 Con A诱导的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中 2种黄芪...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不同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体外对 Con A和 LPS刺激鸡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4种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及 2种工艺生产的黄芪皂苷对 Con A诱导的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中 2种黄芪多糖对 LPS诱导的鸡外周血 B淋巴细胞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实验所用的 3种工艺生产的黄芪皂苷对 LPS诱导的鸡外周血 B淋巴细胞增殖均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黄芪皂苷 淋巴细胞 外周血 细胞增殖 细胞免疫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s在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吉海 王坚 +3 位作者 夏欣一 杨滨 顾萍 李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CD1s是一种可以识别脂质抗原的特殊分子,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1s(CD1a、CD1b、CD1c、CD1d)的表达。方法:取33例G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取1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目的:CD1s是一种可以识别脂质抗原的特殊分子,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1s(CD1a、CD1b、CD1c、CD1d)的表达。方法:取33例G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取1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1s+表达细胞的百分数,并同时使用微量放射免疫法检测G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结果: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1a+表达的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CD1b+、CD1c+及CD1d+表达的细胞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c+与FT3、FT4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部分CD1s在GD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这将为我们探究G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 甲状腺机能亢进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原花青素活性组分的分离及其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金玉 王晶 +3 位作者 张海军 武书庚 岳洪源 齐广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本试验通过分离葡萄原花青素(grape procyandins,GPC)混合物的不同组分,研究其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增殖的影响,为筛选GPC功能组分提供依据和方法借鉴。首先选取0、0.24、1.2、6.0、30、150μg/mL 6个终浓度的GPC混合物,确... 本试验通过分离葡萄原花青素(grape procyandins,GPC)混合物的不同组分,研究其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增殖的影响,为筛选GPC功能组分提供依据和方法借鉴。首先选取0、0.24、1.2、6.0、30、150μg/mL 6个终浓度的GPC混合物,确定混合物对肉仔鸡PBLs增殖效果最佳的浓度;然后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实时分馏,得到GPC最佳浓度时的不同组分;选取GPC最佳浓度的不同组分,研究其对肉仔鸡PBLs增殖效果的最佳组分。结果显示,对肉仔鸡PBLs增殖效果最佳的GPC浓度为30μg/mL,最佳组分为16-25min馏出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原花青素 肉仔鸡 外周血淋巴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啸 董香玉 朱传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841-841,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苦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春梅 赵春亭 +3 位作者 滕清良 杨宪勇 李毅 孙兆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6-7,共2页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8例 ITP患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0 、CD2 8、CD86 表达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相...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8例 ITP患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0 、CD2 8、CD86 表达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G)水平 ;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2 8表达率降低 ,CD80 表达率略增加 ,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CD86 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2 ITP组 2 1例 PAIg G水平升高 ,均值为 (197.39± 6 7.81) ng/ 10 7PA。 3IT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6 表达率与其巨核细胞数值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 CD2 8、CD80 表达无缺陷 ;CD86 表达明显增加。表明 CD86 可能参与 ITP的发病机制 ,应用抗 CD86 单克隆抗体方法可能治疗 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外周血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表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方法学的建立及免疫组化染色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庆暖 王丽娜 +1 位作者 韩增磊 黄维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23-25,29,F0004,共5页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以期建立更加简单直观且能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液基细胞保存液中过夜保存,液基薄层涂片...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以期建立更加简单直观且能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液基细胞保存液中过夜保存,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制作细胞涂片,并通过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和CD20在涂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表达部位获取两种抗原的免疫表型保存情况。结果对5名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制作淋巴细胞涂片,淋巴细胞获得率达95%以上,形态保存完好,SP免疫组化法显示,CD3和CD20抗原均清晰表达在相应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膜上,通过免疫组化法计数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文献结果相一致。结论与传统外周血手工涂片相比,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可快速有效地应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临床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淋巴瘤分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淋巴细胞 液基薄层制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皇甫超申 王玉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利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癌细胞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 ,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取肝癌标本的同时抽取其外周血 ,利用噻唑蓝 (MTT)法 ,体外检测 2 6例患者癌细胞和淋巴细胞对 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肝癌患者癌细胞... 目的 利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癌细胞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 ,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取肝癌标本的同时抽取其外周血 ,利用噻唑蓝 (MTT)法 ,体外检测 2 6例患者癌细胞和淋巴细胞对 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肝癌患者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药物筛选试验 外周血 细胞 药物敏感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侯春阳 马玉梅 +1 位作者 刘莉 李宗芬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建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报告...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建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报告的HBV 34例(CHB组)及2014年1—12月在建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注册的乙型肝炎后LC 31例(乙型肝炎后LC组)和乙型肝炎后HCC 29例(乙型肝炎后HCC组),另选择2014年1—3月参加建平县医院体格检查结论健康的志愿者3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Th(CD3+、CD4+、CD8+、CD4+/CD8+)检测并比较。结果 4组外周血Th各指标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乙型肝炎后LC组及乙型肝炎后HC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后HC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CHB组及乙型肝炎后LC组,而CD8+值明显高于CHB组及乙型肝炎后LC组;乙型肝炎后L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CHB组,而CD8+值明显高于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及乙型肝炎后LC、HCC患者均存在明确外周血Th异常表达,乙型肝炎后HCC患者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肿瘤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对HLA-I类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静 邹雄 +1 位作者 张义 邹明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对HLA I类抗原的影响及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 ,2 0例正常对照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法测定PBLHBVDNA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PBLHLA I...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对HLA I类抗原的影响及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 ,2 0例正常对照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法测定PBLHBVDNA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PBLHLA 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对PBLHBVDNA阳性患者HBVDNA含量与相应HLA I类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HLA I类抗原的表达率 (% )和平均荧光强度 (M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PBL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HLA I类抗原的表达率和MFI显著降低 (P <0 .0 1) ;17例PBLHBVDNA阳性者的PBLHBVDNA含量对数值与相应HLA I类抗原表达率和MFI均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8893和 - 0 .86 89。结论 HBV感染PBL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I类抗原表达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 外周血 淋巴细胞 HLA-I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rdU法研究γ射线外照射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涛 崔凤梅 +2 位作者 赵经涌 劳勤华 王六一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法检测 ,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 (MFs) ,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 ,分成 5组 ,分别用 0 .0— 4 .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 ,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 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法检测 ,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 (MFs) ,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 ,分成 5组 ,分别用 0 .0— 4 .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 ,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检测淋巴细胞HPRT基因MFs。结果表明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Fs随外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 ,且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研究证明了BrdU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较敏感的检测外照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 ,HPRT基因辐射突变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外照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 基因突变 BrdU法 HPRT基因 突变频率 剂量效应关系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探讨——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红 袁维中 姜淑珍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妊娠时,母体对胎儿为什么不发生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我们采用了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的方法标记T淋巴细胞,对母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探讨。观察83例正常孕妇并分早、中、晚三期和23例正常未孕妇女作对照。结果表明妊娠各期淋巴... 妊娠时,母体对胎儿为什么不发生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我们采用了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的方法标记T淋巴细胞,对母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探讨。观察83例正常孕妇并分早、中、晚三期和23例正常未孕妇女作对照。结果表明妊娠各期淋巴细胞百分率均下降,与未妊娠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妊娠各期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均下降,与未妊娠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到妊娠晚期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又有回升,与早、中期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支持妊娠期母体细胞免疫机能降低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ANAE 细胞 细胞免疫功能 妊娠期 阳性率 外周血 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