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朱建军 柳婷婷 +3 位作者 王政力 马艳 申红 王俊刚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4-124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芜菁块根,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和DEAE-52纤维素柱纯化,获得纯度为99.85%、分子质量为118 ku的芜菁多糖。静脉采血收集黄羽鹌鹑的静... 本试验旨在探究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芜菁块根,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和DEAE-52纤维素柱纯化,获得纯度为99.85%、分子质量为118 ku的芜菁多糖。静脉采血收集黄羽鹌鹑的静脉血液样品,通过PBLs提取试剂盒收集黄羽鹌鹑淋巴细胞,悬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然后使用台盼蓝染色计数,调整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液中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中设置5个芜菁多糖浓度(0、25、50、100和200μg/mL),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孔,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测定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测定免疫相关基因IL-1β、IL-8、IL-10、TNF-α、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与抗氧化相关基因GSH-Px、CAT、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免疫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0μg/mL芜菁多糖)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A、IgM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上清液中IL-1β、IL-8、TNF-α含量(P<0.01);此外,50和100μg/mL芜菁多糖还可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G含量(P<0.05)。2)在抗氧化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CAT活性(P<0.01);同时,上清液中TLR4、NF-κB、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和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25和50μg/mL时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芜菁多糖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响应,提高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多糖 黄羽鹌鹑 外周血淋巴细胞 免疫 抗氧化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排斥反应受者血常规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性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帅宇 聂曼华 +7 位作者 宋磊 谢益欣 钟明达 谭书波 安荣 李潘 谭亮 谢续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待探究;此外,常规检验参数的新开发利用也是探索肾移植疾病诊断策略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结合血常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相关性及其协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肾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根据排斥反应是否发生及其类型分为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并将TCMR组和ABMR组排斥反应治疗前的移植肾功能、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稳定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免疫抑制维持方案、移植肾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MR组的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长于稳定组(P<0.001)和TCMR组(P<0.05)。在移植肾功能方面,ABMR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稳定组和TCMR组(均P<0.01),并且TCMR组也高于稳定组(P<0.01);TCMR组和ABMR组的尿素氮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而TCMR组和AB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和ABMR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低于稳定组(均P<0.01)。在血常规方面:ABMR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稳定组(均P<0.05),AB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TCMR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和ABMR组(均P<0.05);TCMR组和ABM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的单核细胞比例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TCMR组和ABMR组的CD45+细胞和T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和B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斥反应的发生导致移植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肾移植受者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的特征性变化。TCMR和ABMR发生时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改变特点的不同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以及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常规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汪海燕 鲍春梅 +8 位作者 冯芷倩 王静 李亚群 李静 王红敏 唐莉莉 杨涛 徐若男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HC),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HBV DNA病毒载量、HBsAg定量、HBeAg半定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AST/ALT比值等临床指标。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B细胞及各亚群的频率、表型及功能标志物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细胞各亚群频率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过渡B细胞及幼稚B细胞频率均降低(P<0.05),而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激活记忆B细胞频率均升高(P<0.01);两组静息记忆B细胞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各亚群功能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激活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静息记忆B细胞的CD79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此外,CHB组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也高于H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B组整体B细胞频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P<0.05),且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的PD-1表达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导致CHB患者外周血部分B细胞的频率及功能发生耗竭,而年龄是导致CHB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B-淋巴细胞 免疫 体液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联合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鉴别肺结核及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4
作者 欧洪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联合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简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MPP)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入院诊断的5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5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MPP组),同时选...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联合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简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MPP)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入院诊断的5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5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MPP组),同时选择5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细胞因子联合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通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肺结核组的白介素-2(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MPP组与对照组,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MPP组与对照组;MPP组的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MPP组的IL-4、IL-6、TNF-α、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均低于MPP组与对照组,MPP组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低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的CD19+水平均低于MPP组与对照组,肺结核组的CD19+水平低于MPP组(P<0.05)。三组间的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及支原体肺炎患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有所增高,淋巴细胞亚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患者的炎症状态及程度、病情变化、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细胞因子联合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能够有效鉴别肺结核与支原体肺炎,对根据指标水平的变化鉴别和评估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 鉴别 肺结核 支原体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3 位作者 周清华 杨燕 袁淑兰 杨玉琼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了 7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癌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对其中 12种化疗药的敏感性有...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了 7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癌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对其中 12种化疗药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化疗敏感性检测对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肺肿瘤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壳聚糖浓度培养液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俊良 史彬林 +5 位作者 闫素梅 金鹿 徐元庆 李倜宇 郭祎玮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离提取断奶仔猪PBLs,在含有0、40、80、160和320ixg/mL壳聚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48h后,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环氧合酶-...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离提取断奶仔猪PBLs,在含有0、40、80、160和320ixg/mL壳聚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48h后,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环氧合酶-2(COX-2)和5-脂氧化酶(5-LOX)的活性及AA、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的浓度;测定细胞中cPLA2、COX-2和5-LOX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cPLA2、COX-2和5.L0x的活性及AA、PGE2和LTB4浓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淋巴细胞中的cPLA2、COX-2和5-LOX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壳聚糖添加水平也呈显著的二次剂量依赖关系(P〈0.05)。上述所有指标的最大值出现在壳聚糖的添加水平为80~160μg/mL时,而当壳聚糖的添加水平增加到320μg/mL时其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在本试验中,适当水平的壳聚糖可以促进断奶仔猪PBLs内AA代谢网络途径中参与炎症或免疫调节的主要介质PGE2和LTB4的产生、关键控制酶cPLA2、COX-2和5-LOX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断奶仔猪 外周血淋巴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引起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崔玉芳 高亚兵 +3 位作者 杨红 熊呈琦 夏国伟 王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经2,4,6和8Gy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与凋亡有关的Bax和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照射后早期(4h~7d),淋巴细... 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经2,4,6和8Gy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与凋亡有关的Bax和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照射后早期(4h~7d),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2,4,6和8Gy照射后4h,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2.6,3.8,5.5和10.4倍,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2)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淋巴细胞绝对数急剧降低,如2,4,6和8Gy照射后4h,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分别为对照值的82%,63%,47%和22%,与淋巴细胞凋亡呈相反趋势,提示凋亡可能是急性照射后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3)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3d,淋巴细胞出现特征性的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7d,凋亡率达到峰值,为照前值的16倍,这些结果与May-Grunwald-Giemsa染色所得数据基本符合。(4)照射后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二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为阐明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与修复的机制,以及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凋亡 辐射 BAX蛋白 BCL-2蛋白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屠重棋 袁淑兰 +2 位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杨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细胞药敏试验对CBP、DDP、EADM、MTX、THP、VM26中度敏感;对ADM、BLM、MMC、VCR低度敏感;对HCPT、DTIC、Vp-16不敏感。结论: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肉瘤细胞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病进程和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6 位作者 张剑平 冯鑫 何忠平 姚均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5-377,380,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动态观察我院收治的已治愈SARS病例和SARS死亡病例外周血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 ,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T细胞表面标志组合为CD3 CD8 CD4 5 CD4。结果 :所有治愈的SARS病人的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下降 ,而所有的死亡病例有不可逆性显著下降 ,直至死亡。T细胞下降程度和维持的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4 + T淋巴细胞数为 30 5± 15 0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39± 6 9cells μl(P <0 .0 0 1) ,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8+ T淋巴细胞数为 2 2 3± 89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71± 92cells μl(P <0 .0 0 1)。所有普通型病例和大部分重型病例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个别重型病例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 ,恢复后普通型平均为 991± 2 86cells μl,重型平均为 5 4 5± 2 2 5cells μl。恢复时间有所不同 ,普通型平均为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进程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先胜 徐永健 +2 位作者 张珍祥 熊盛道 倪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 1)分 3组即 5g/LLTZ处理组 ( 6例 )、5 μmol/LPKC阻断剂Ro31- 82 2 0处理组 ( 6例 )和对照组 ( 6例 ,以下各批均以此组为阴性对照组 ) ;( 2 )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乙酰甲胆碱 (Mch ,5例 )、5g/LLTZ +10 0nmol/LMch( 5例 )或 5 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Mch( 5例 )处理。 ( 3)共 3组分别采用 10 0nmol/L组胺、5g/LLTZ +10 0nmol/L组胺 ( 5例 )或 5 μmol/LRo31-82 2 0 +10 0nmol/L组胺 ( 5例 )处理。 ( 4)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PMA( 5例 )、5g/LLTZ +10 0nmol/LPMA( 5例 )或 5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PMA( 5例 )。结果 ( 1)LTZ对正常人PBL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 2 )乙酰甲胆碱及组胺均可促进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 ,LTZ对该作用有抑制效应 (P <0 0 5 )。 ( 3)LTZ对PMA诱发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的效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外周血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C 通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占举 郭惠学 +2 位作者 胡军 李富广 杜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h、24h、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CD69表达情况;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固有层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木其尔 王贵 +3 位作者 敖长金 王特日格乐 陈仁伟 萨茹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6-873,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22、33 mg/kg的沙葱总黄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正试期第60天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1、22、33 mg/kg沙葱黄酮可提高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中33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能够显著提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5);3)与对照组和11 mg/kg组相比,22和33 mg/kg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1~33 mg/kg沙葱黄酮可促进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并使细胞向DNA合成期转化,促进细胞分裂,对细胞凋亡有显著促进作用,以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黄酮 肉羊 外周血淋巴细胞 转化率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乾芬 高树梅 +2 位作者 王晓栋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外周血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发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剑平 冯鑫 +6 位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何忠平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姚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 CD5 6、B细胞表面标志为CD19。结果分析用BD公司的MultiSet自动分析软件。结果 :随着病程的进展92 %的SARS病人B细胞先降后升或持续升高 ,少部分病人B细胞无改变或下降。NK细胞显示不同的个体差异 ,73.7%的病人显示典型的抗病毒免疫现象 ,即发病初期NK细胞数升高 ,恢复期NK细胞数下降 ,也有部分病人NK细胞无变化 (15 .8% )或升高 (10 5 % )。结论 :在SARS发病进程中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NK细胞 B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切除对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宪富 宫茹清 +2 位作者 潘留兰 叶红军 王荣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05,共2页
为探讨肿瘤切除对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活性的影响,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技术检测了3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治疗变化。结果患者CD3、CD4细胞、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 为探讨肿瘤切除对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活性的影响,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技术检测了3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治疗变化。结果患者CD3、CD4细胞、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CD20细胞增多。手术切除肿瘤后,肺癌无转移的患者CD3、CD4细胞、NK细胞数量及CD4/CD8明显增高,接近正常水平,肿瘤有转移的病例NK细胞升高较少,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肿瘤无转移的患者免疫抑制轻,其预后好于己有转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切除 外周血 淋巴细胞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昕 林琳 +3 位作者 张超英 魏瑾 李青 秦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衰 外周血淋巴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试验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姬改珍 李培锋 +1 位作者 关红 何秀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0,共4页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组相比,秦公散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显著提高,对环孢菌素(CsA)抑制小鼠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秦公散高剂量(20 g/kg体重)可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19+细胞百分率(P<0.05),对环孢菌素抑制小鼠的CD19+细胞百分率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结果表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通过提高机体中CD3+细胞、CD19+细胞百分率和调节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菌素(CsA)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公散 脾脏 外周血 T、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吕青 袁淑兰 +1 位作者 陈国经 陈佩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59,共2页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以指导部分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 ,采用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 ,检测了 3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以指导部分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 ,采用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 ,检测了 3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除 VCR外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其余 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MTT法 药物敏感试验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谢昆 蒋成砚 +1 位作者 全舒舟 王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58,共2页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密度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效果,以及ConA不同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对鸡淋巴细胞的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禽类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离效果 体外培养 培养时间 CONA 诱导培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TNF-ɑ/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淑娅 蒋能刚 +2 位作者 曾婷婷 粟军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89-691,共3页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为(5.97±6.78)%和(15.20±11.28)%,正常对照组为(1.56±0.87)%,(1.76±0.8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治疗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1.67±1.26)%,(4.35±4.33)%,与初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显著下调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免疫抑制治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