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朱建军 柳婷婷 +3 位作者 王政力 马艳 申红 王俊刚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4-124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芜菁块根,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和DEAE-52纤维素柱纯化,获得纯度为99.85%、分子质量为118 ku的芜菁多糖。静脉采血收集黄羽鹌鹑的静... 本试验旨在探究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芜菁块根,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和DEAE-52纤维素柱纯化,获得纯度为99.85%、分子质量为118 ku的芜菁多糖。静脉采血收集黄羽鹌鹑的静脉血液样品,通过PBLs提取试剂盒收集黄羽鹌鹑淋巴细胞,悬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然后使用台盼蓝染色计数,调整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液中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中设置5个芜菁多糖浓度(0、25、50、100和200μg/mL),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孔,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测定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测定免疫相关基因IL-1β、IL-8、IL-10、TNF-α、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与抗氧化相关基因GSH-Px、CAT、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免疫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0μg/mL芜菁多糖)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A、IgM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上清液中IL-1β、IL-8、TNF-α含量(P<0.01);此外,50和100μg/mL芜菁多糖还可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G含量(P<0.05)。2)在抗氧化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CAT活性(P<0.01);同时,上清液中TLR4、NF-κB、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和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25和50μg/mL时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芜菁多糖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响应,提高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多糖 黄羽鹌鹑 外周血淋巴细胞 免疫 抗氧化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排斥反应受者血常规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性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帅宇 聂曼华 +7 位作者 宋磊 谢益欣 钟明达 谭书波 安荣 李潘 谭亮 谢续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 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待探究;此外,常规检验参数的新开发利用也是探索肾移植疾病诊断策略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结合血常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相关性及其协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肾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根据排斥反应是否发生及其类型分为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并将TCMR组和ABMR组排斥反应治疗前的移植肾功能、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稳定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免疫抑制维持方案、移植肾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MR组的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长于稳定组(P<0.001)和TCMR组(P<0.05)。在移植肾功能方面,ABMR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稳定组和TCMR组(均P<0.01),并且TCMR组也高于稳定组(P<0.01);TCMR组和ABMR组的尿素氮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而TCMR组和AB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和ABMR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低于稳定组(均P<0.01)。在血常规方面:ABMR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稳定组(均P<0.05),AB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TCMR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和ABMR组(均P<0.05);TCMR组和ABM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的单核细胞比例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TCMR组和ABMR组的CD45+细胞和T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和B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斥反应的发生导致移植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肾移植受者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的特征性变化。TCMR和ABMR发生时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改变特点的不同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以及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常规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治疗老年高危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窦立萍 靖琙 +2 位作者 王全顺 梅俊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2-666,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HLA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的5例老年高危MDS和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完全缓解率及副反应。结果表明:5例初治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既往无MDS病史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血小板数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主要副作用为IV度骨髓抑制,全部患者治疗中无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老年MDS和AML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CAG化疗 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3 位作者 周清华 杨燕 袁淑兰 杨玉琼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了 7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癌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对其中 12种化疗药的敏感性有...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了 7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癌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对其中 12种化疗药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化疗敏感性检测对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肺肿瘤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昕 林琳 +3 位作者 张超英 魏瑾 李青 秦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衰 外周血淋巴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试验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壳聚糖浓度培养液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俊良 史彬林 +5 位作者 闫素梅 金鹿 徐元庆 李倜宇 郭祎玮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离提取断奶仔猪PBLs,在含有0、40、80、160和320ixg/mL壳聚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48h后,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环氧合酶-...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离提取断奶仔猪PBLs,在含有0、40、80、160和320ixg/mL壳聚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48h后,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环氧合酶-2(COX-2)和5-脂氧化酶(5-LOX)的活性及AA、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的浓度;测定细胞中cPLA2、COX-2和5-LOX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cPLA2、COX-2和5.L0x的活性及AA、PGE2和LTB4浓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淋巴细胞中的cPLA2、COX-2和5-LOX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壳聚糖添加水平也呈显著的二次剂量依赖关系(P〈0.05)。上述所有指标的最大值出现在壳聚糖的添加水平为80~160μg/mL时,而当壳聚糖的添加水平增加到320μg/mL时其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在本试验中,适当水平的壳聚糖可以促进断奶仔猪PBLs内AA代谢网络途径中参与炎症或免疫调节的主要介质PGE2和LTB4的产生、关键控制酶cPLA2、COX-2和5-LOX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断奶仔猪 外周血淋巴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国栋 吴笛 +4 位作者 孙立伟 封少龙 陈源高 孔志明 刘征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污染十分广泛 ,且具有诱发某些肿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并呈现出...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污染十分广泛 ,且具有诱发某些肿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结果亦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烷基酚类化合物 DNA损伤 损伤程度 剂量效应 细胞凝胶电泳 肿瘤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木其尔 王贵 +3 位作者 敖长金 王特日格乐 陈仁伟 萨茹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6-873,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对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的影响。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22、33 mg/kg的沙葱总黄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正试期第60天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1、22、33 mg/kg沙葱黄酮可提高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中33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能够显著提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5);3)与对照组和11 mg/kg组相比,22和33 mg/kg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1~33 mg/kg沙葱黄酮可促进肉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并使细胞向DNA合成期转化,促进细胞分裂,对细胞凋亡有显著促进作用,以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黄酮 肉羊 外周血淋巴细胞 转化率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TNF-ɑ/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淑娅 蒋能刚 +2 位作者 曾婷婷 粟军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89-691,共3页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为(5.97±6.78)%和(15.20±11.28)%,正常对照组为(1.56±0.87)%,(1.76±0.8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治疗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1.67±1.26)%,(4.35±4.33)%,与初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显著下调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免疫抑制治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先胜 徐永健 +2 位作者 张珍祥 熊盛道 倪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 1)分 3组即 5g/LLTZ处理组 ( 6例 )、5 μmol/LPKC阻断剂Ro31- 82 2 0处理组 ( 6例 )和对照组 ( 6例 ,以下各批均以此组为阴性对照组 ) ;( 2 )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乙酰甲胆碱 (Mch ,5例 )、5g/LLTZ +10 0nmol/LMch( 5例 )或 5 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Mch( 5例 )处理。 ( 3)共 3组分别采用 10 0nmol/L组胺、5g/LLTZ +10 0nmol/L组胺 ( 5例 )或 5 μmol/LRo31-82 2 0 +10 0nmol/L组胺 ( 5例 )处理。 ( 4)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PMA( 5例 )、5g/LLTZ +10 0nmol/LPMA( 5例 )或 5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PMA( 5例 )。结果 ( 1)LTZ对正常人PBL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 2 )乙酰甲胆碱及组胺均可促进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 ,LTZ对该作用有抑制效应 (P <0 0 5 )。 ( 3)LTZ对PMA诱发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的效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外周血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C 通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昆 蒋成砚 +1 位作者 全舒舟 王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58,共2页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密度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效果,以及ConA不同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对鸡淋巴细胞的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禽类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离效果 体外培养 培养时间 CONA 诱导培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屠重棋 袁淑兰 +2 位作者 王艳萍 陈晓禾 杨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30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其肿瘤细胞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细胞药敏试验对CBP、DDP、EADM、MTX、THP、VM26中度敏感;对ADM、BLM、MMC、VCR低度敏感;对HCPT、DTIC、Vp-16不敏感。结论: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肉瘤细胞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 mRNA转录的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司兴奎 郭鑫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1(P<0.01)和24.0(P<0.01)倍;IL-12p40 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1 DPI分别为对照组的1.7(P<0.05)和1.2(P<0.05)倍;感染组IFN-γmRNA转录水平除在7 DPI低于对照组外(P<0.05),在28和42 D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38.2(P<0.01)和4.0(P<0.05)倍。Th2类细胞因子波动较为明显,28 DPI IL-4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L-10mRNA在7(P<0.01)和14 DPI(P<0.05)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35 D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NF-αmRNA转录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上述6种细胞因子mRNA变化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在28 DPI前后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在35 DPI IL-10 mRNA显著下降(P<0.05),提示PCV2感染可造成猪体内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增强而体液免疫应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外周血淋巴细胞 qcRT—PCR 细胞因子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青 袁淑兰 +1 位作者 陈国经 陈佩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59,共2页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以指导部分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 ,采用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 ,检测了 3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以指导部分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 ,采用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 ,检测了 3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除 VCR外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其余 1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MTT法 药物敏感试验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秀平 朱榕嘉 +3 位作者 庄晨 王烁 赵春华 宋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0-796,共7页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患者A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3例患者的AMSCs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患者A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3例患者的AMSCs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 (Th17)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抑炎及促炎因子情况。结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培养组[(1. 0±0. 1)%]比较,健康人AMSCs促进Treg细胞[(3. 2±0. 5)%]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患者AMSCs有促进Treg细胞[(1. 3±0. 2)%]增殖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85)。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患者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Treg细胞叉头转录因子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能力和健康人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比较下降(P=0. 00,P=0. 03),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 mRNA的表达有促进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和健康人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 [(156. 9±41. 8) ng/μl]和TGF-β[(2774. 1±526. 4) ng/μl]比较,患者A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抑炎细胞因子IL-10 [(90. 4±28. 8) ng/μl]和TGF-β[(1597. 9±55. 7) ng/μl]的能力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患者AMSCs共培养组Th17细胞[(0. 8±0. 3)%]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培养组中Th17细胞[(1. 1±0. 1)%]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相比较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患者AMSCs共培养组Th17细胞比例与健康人AMSCs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患者和健康人AMSCs可能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Th17转录因子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及促炎因子IL-17、IL-23的作用不明显,且两组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健康人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AMSCs调控外周血Treg淋巴细胞免疫抑炎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而对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的免疫促炎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外周血淋巴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乾芬 高树梅 +2 位作者 王晓栋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F患者红细胞促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栗群英 李素华 +1 位作者 钱江龙 李广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红细胞 (RBC)促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能力 ,了解CRF患者RBC免疫调控功能状况。方法 :CRF患者 (检测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RBC为效应细胞 ,正常人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红细胞 (RBC)促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能力 ,了解CRF患者RBC免疫调控功能状况。方法 :CRF患者 (检测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RBC为效应细胞 ,正常人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 ,检测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 :健康人RBC促PBL增殖的作用明显 ,其增殖率为5 7 3%± 10 2 % ,而CRF患者RBC促PBL增殖作用较健康人明显低下 ,增殖率为 32 7%± 7 8% (P <0 0 0 1) ,透析后有较明显的改善 ,增殖率为 4 0 6 %± 11 6 % ,但仍低于健康人。结论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F 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增殖反应 实验研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受体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静 何小军 +3 位作者 冯永东 杨长永 韩中博 龚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33-536,共4页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集素刺激(PHA)进入细胞周期后Fas、TNFRⅠ、TNFRⅡ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特异性,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抗Fas抗体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经植物凝集素刺激24小时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TNFRⅠ、TNFRⅡ表达率较G0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增加了(35.55±6.63)%,(30.63±2.66)%,(26.62±5.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主要表达在G1期;未经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停留在G0期,TNF-α和anti-Fas诱导后没有发生凋亡,而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淋巴细胞经TNF-α和anti-Fas诱导后发生凋亡,其凋亡主要在G1期。结论:凋亡受体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与凋亡受体表达的细胞周期特异性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是否进入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及最佳体外增殖性反应条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颖 胡红霞 +2 位作者 田照辉 王巍 东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以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并探讨其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作为淋巴细胞增殖丝裂原,采用L25(56)五因... 以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并探讨其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作为淋巴细胞增殖丝裂原,采用L25(56)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Enhanced Cell Counting Kit-8法(增强型CCK-8或WST-8)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细胞密度、胎牛血清浓度及丝裂原浓度等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70%的Percoll液(比重为1.092 g/m L)作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分离效果最佳。鲟鱼最佳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条件为:3.625×10~6初始细胞量、20μg/m L的PHA或50μg/m L的Con A或10μg/m L的LPS作为丝裂原、10%-20%胎牛血清(FBS)、20-25℃培养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外周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离 增殖性反应 植物血凝素 刀豆蛋白A 脂多糖 CCK-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法研究辐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凤梅 赵经涌 +3 位作者 劳勤华 王六一 洪承皎 宁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目的是用克隆法研究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抗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的量效关系。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 ,每份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加滋养细胞 ,另一份不加滋养细胞 ,种于 96孔板 ,进行淋巴细胞... 本文目的是用克隆法研究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抗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的量效关系。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 ,每份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加滋养细胞 ,另一份不加滋养细胞 ,种于 96孔板 ,进行淋巴细胞的克隆和突变细胞的筛选 ,比较二者结果 ;剂量效应关系实验为取一健康成年男子外周血 2 5mL分成 5等份 ,分别用 0、1、2、4和 6Gy照射 ,分离淋巴细胞 ,种于 96孔板 ,不加滋养细胞条件下观察淋巴细胞的克隆效率和HPRT基因突变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滋养细胞组的克隆效率高于不加滋养细胞组 (p <0 0 1 ) ,但二者HPRT基因突变频率无差别 (p >0 0 5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效率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RT基因突变 外周血淋巴细胞 滋养细胞 照射剂量 克隆效率 血分 健康成年人 次黄嘌呤 负相关 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