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185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记...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185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测量骨密度,比较三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NLR与BMD的关系。结果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NLR水平明显升高(P<0.05);偏相关分析提示,控制年龄、病程、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显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与NL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负相关(r=-0.470,P<0.001;r=-0.218,P=0.00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绝经年龄、NLR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NLR水平升高,与骨密度相关,说明炎症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评估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201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进行了常规外周血检测的...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评估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201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进行了常规外周血检测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骨量组(T≥-1.0)、骨量减少组(-2.5<T<-1.0)和骨质疏松组(T≤-2.5),并且在术后随访患者中将接受内固定术者根据NLR值高低分为高NLR组(NLR>2.33)以及低NLR组(NLR≤2.33)。其中统计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本信息,骨折分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以及血脂水平等,还对102例术后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并收集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预后康复信息,以观察外周血NLR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多组间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的SNK-q检验)、单因素偏相关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与骨量正常组以及骨量减少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中的年龄、三酰甘油以及NLR水平升高,BMD明显下降,而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BMD与NLR以及三酰甘油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NLR和三酰甘油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此外,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NLR升高会增加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断端不愈合的风险以及延长术后功能恢复的时间。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周血NLR水平升高并与骨密度相关,提示外周血NLR可作为早期筛查和预防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指标之一;此外,外周血NLR也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预后和康复的主要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CC患者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NLR,分为低NLR...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CC患者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NLR,分为低NLR组(NLR<3.5)和高NLR组(NLR≥3.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对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22.4个月,其中高NLR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低NLR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4.2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总胆红素、胆碱酯酶、NLR是影响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NLR是影响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中NLR可作为HCC患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预后指标,肝内原发灶越大、NLR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185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测量骨密度,比较三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NLR与BMD的关系。结果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NLR水平明显升高(P<0.05);偏相关分析提示,控制年龄、病程、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显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与NL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负相关(r=-0.470,P<0.001;r=-0.218,P=0.00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绝经年龄、NLR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NLR水平升高,与骨密度相关,说明炎症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文摘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评估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201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进行了常规外周血检测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骨量组(T≥-1.0)、骨量减少组(-2.5<T<-1.0)和骨质疏松组(T≤-2.5),并且在术后随访患者中将接受内固定术者根据NLR值高低分为高NLR组(NLR>2.33)以及低NLR组(NLR≤2.33)。其中统计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本信息,骨折分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以及血脂水平等,还对102例术后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并收集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预后康复信息,以观察外周血NLR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多组间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的SNK-q检验)、单因素偏相关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与骨量正常组以及骨量减少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中的年龄、三酰甘油以及NLR水平升高,BMD明显下降,而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BMD与NLR以及三酰甘油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NLR和三酰甘油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此外,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NLR升高会增加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断端不愈合的风险以及延长术后功能恢复的时间。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周血NLR水平升高并与骨密度相关,提示外周血NLR可作为早期筛查和预防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指标之一;此外,外周血NLR也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预后和康复的主要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dio,PLR)与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病情进展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170例PC患者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进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等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进展至CRPC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PLR对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排除14例失访及2例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剩余154例中44例纳入进展组,11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Gleason评分、T分期、N分期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NLR和PLR高于稳定组(P<0.05),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其最低值(PSA nadir)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NLR组(log-rankχ^(2)=5.094,P=0.024);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PLR组(log-rankχ^(2)=9.931,P=0.002);Gleason评分≥8分(OR=3.998,P=0.034)、PLR(OR=1.156,P<0.001)、NLR(OR=13.844,P<0.001)、T4分期(OR=16.252,P=0.048)为进展至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预测PC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5和0.86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基线NLR和PLR值与CRPC发生相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RPC的有效手段。
文摘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CC患者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NLR,分为低NLR组(NLR<3.5)和高NLR组(NLR≥3.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对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22.4个月,其中高NLR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低NLR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4.2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总胆红素、胆碱酯酶、NLR是影响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NLR是影响HC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中NLR可作为HCC患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预后指标,肝内原发灶越大、NLR越高,患者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