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肺血管病变影像学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昊 钟玉敏 +4 位作者 高伟 朱铭 孙爱敏 王谦 顾晓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外周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的非青紫型CHD患儿(其中164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36例合并术后残存外周肺血管狭窄),在手术前或心导管造影(ACG...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外周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的非青紫型CHD患儿(其中164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36例合并术后残存外周肺血管狭窄),在手术前或心导管造影(ACG)前行CT血管造影(CTA)和(或)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测量外周肺血管狭窄处内径,并与手术或ACG实测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CG、CTA和MRA均能清晰显示外周肺血管及其分支形态学发育情况,CTA和MRA对外周肺血管内径的测量值与手术或ACG实测值相似。结论 CTA、MRA是无创性评估外周肺血管形态学发育情况的良好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取代有创性AC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外周肺血管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心导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