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置入PICC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倪梅 潘彩琴 +2 位作者 洪丽 郑丽华 孔雪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004-1005,100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应用。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50 cm中心静脉置管对30例体重<2 000 g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拔管及X线的情况。结果:30例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应用。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50 cm中心静脉置管对30例体重<2 000 g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拔管及X线的情况。结果:30例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31 d,15例计划拔管,5例意外拔管,6例堵管拔管,4例外渗拔管,经X线检查12例位于右胸第2,3肋间,6例位于锁骨下静脉,5例位于肩峰处,7例位于右心房。结论:PICC置管为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和治疗的早产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通道,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少,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患儿提供安全的静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外周置入pic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性分离扩皮法在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刘家红 杨红 +2 位作者 张静 王文娟 秦玉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96-2403,共8页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钝性分离扩皮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钝性分离扩皮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使用钝性分离扩皮法置入PICC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9月1日。采用RevMan 5.4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7.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7种钝性分离扩皮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置管后24 h出血情况、穿刺点渗液方面,盲穿针外套管与插管鞘内鞘组装扩皮、插管鞘内鞘扩皮与常规刀片扩皮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性分离扩皮法较常规刀片扩皮法在PICC置管中表现出了一定优势,但最优钝性分离扩皮法的选择有待于开展更多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分离扩皮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唐红梅 张惠英 +6 位作者 文凤 牛小霞 尚丽丹 储芳 黄顺 刘素霞 唐永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以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主,占80.0%;置管静脉以贵要静脉为主,占65.33%;通过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置入长度容易达到预测长度,导管尖端容易达到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使用时间较长,且较少发生静脉炎。[结论]新生儿PICC是NICU中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进行肠道外营养和治疗用药的有效途径,高效的置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管长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断层扫描在肺癌病人预测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蕾 夏广惠 +2 位作者 薛静 田宇燕 万光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8-51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测量方法对导管末端位置预估的准确率。[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方法,即病人平卧位,外展手臂90o,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测量方法对导管末端位置预估的准确率。[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方法,即病人平卧位,外展手臂90o,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体外测量法。观察组采用从穿刺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在CT下测量的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垂直距离。比较两组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一次尖端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T预测量PICC导管长度相比利用单纯的体表位置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胸部CT断层扫描 肺癌 上腔静脉 长度 导管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经心脏起搏器同侧肢体置入PICC患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沙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69,共3页
对1例右前臂离断行再植术及左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成立由7个专科成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针对PICC困难与禁忌证进行会诊,最终从起搏器植入同侧肢体谨慎置入PICC行药物治疗。患者带管61d,实际使用33d,期间导管... 对1例右前臂离断行再植术及左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成立由7个专科成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针对PICC困难与禁忌证进行会诊,最终从起搏器植入同侧肢体谨慎置入PICC行药物治疗。患者带管61d,实际使用33d,期间导管功能正常,未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拔管后见导管完整通畅,表面无附着物。提出针对特例PICC患者,多学科团队诊疗形式有利于克服治疗中的困难和保障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衰竭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前臂离断再植 静脉血栓 多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置管赋能教育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欧阳静 江华容 +3 位作者 陈大春 杨亭 杨英 万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PICC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101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1)和赋能组(n=50),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赋能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PICC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101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1)和赋能组(n=50),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赋能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赋能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及自我减压、正性态度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赋能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患者掌握PICC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赋能教育 肿瘤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肿瘤病人化疗间歇期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黄钰清 陈国连 +1 位作者 麻玲霞 王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带管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运动管理能力、日常导管观察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异常处理能力、导管管理信心及导管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维度、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化疗病人导管管理能力,降低病人置管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置管期间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信平台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化疗 导管管理能力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患儿下肢静脉PICC尖端位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翠 唐梦琳 +2 位作者 罗玉兰 胡琳 宋锦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8-4365,共8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14岁)18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器软件生成随机数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置管;试验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联合IC-ECG定位技术置管。两组患儿置管固定后均用床旁腹部X线判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比较两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试验组PICC固定时的P波振幅(P’)与正常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P)比值(P’/P),获得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变化区间。结果:试验组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7.529,P<0.001);试验组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89,P=0.003);试验组90例患儿中,当P’/P≤60%时,导管尖端均不在最佳位置;当P’/P处于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比例均为100%。结论: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技术不但能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精确度,还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当P’/P比值在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定位效果更精确。与仅进行体外测量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下肢静脉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尖端定位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情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志松 李金香 陈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618-2620,共3页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置管结束后对病人紧张、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统计病人血管痉挛例数及一次置管成功例数,评价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紧张、焦虑发生率为14.00%,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紧张、焦虑发生率为90.67%,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67%,病人总满意度为99.33%,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2.00%,病人总满意度为9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置管中给予病人亲情护理,有利于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血管痉挛,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护理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负性情绪 血管痉挛 满意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爱珍 马威 +2 位作者 陈玉静 王君 段丽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期127-128,共2页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自1997年引进我国,其留置时间长,感染率和并发症比中心静脉导管(CVC)低,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自1997年引进我国,其留置时间长,感染率和并发症比中心静脉导管(CVC)低,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1]。但在 PICC的应用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发生,PICC穿刺点渗液就是 PICC应用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并且处理复杂[2]。PICC穿刺点发生渗液后导致敷贴松动和脱落,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导管不同程度的脱出,甚至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目前针对 PICC穿刺点渗液,临床上不得不频繁更换敷贴,导致护士工作量加大,更主要的是病人经济难以承受,生活带来不便。针对目前 PICC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液问题,我们特设计了一种导管穿刺点渗液的防渗液装置。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渗液 防渗液装 设计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丽 颜美琼 +6 位作者 薛慧 李晓旭 刘腊根 施如春 孟爱凤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综述有导线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研究现状,包括PICC置管前的多学科团队评估、PICC置管路径选择、PICC置入难点及对策、PICC置管后护理要点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起搏器 安全性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前臂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红 赵京雷 范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3期857-858,共2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建立了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可长期留置,能减少静脉炎发生[1].常规选择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但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血管空间较小,常常只可见1条或2条.作者对2008年1月—201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建立了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可长期留置,能减少静脉炎发生[1].常规选择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但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血管空间较小,常常只可见1条或2条.作者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的1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前臂静脉留置PICC,如穿刺失败,再选择肘部静脉,使血管选择空间增大,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对前臂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 前臂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颖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7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采取修复导管,对1例导管断裂体内患者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结果 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通过导管修复后继续使用,未出现导管修复后相关性并...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采取修复导管,对1例导管断裂体内患者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结果 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通过导管修复后继续使用,未出现导管修复后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后顺利拔除PICC。1例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患者,术后血管恢复良好,术后第12天复诊行切口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断裂导管,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断裂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导管断裂 导管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局部冰敷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方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6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顺序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压迫15 min,观察组常规人工压迫5 min后采用冰敷压迫。比较两组渗血时间及更换敷贴次数。... 目的探讨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6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顺序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压迫15 min,观察组常规人工压迫5 min后采用冰敷压迫。比较两组渗血时间及更换敷贴次数。结果观察组渗血时间、更换敷贴次数及人工按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人工按压加局部冰敷压迫法止血效果好,且可减少人工压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穿刺点 出血 止血 冰敷 生理盐水冰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龙国利 刘光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454-2460,共7页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首次进行...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首次进行PICC置管的10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首次进行PICC置管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根据制定的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病人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不良结局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每月居家延续护理频次、病人自我感受情况。结果:前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函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75和0.8842。第2轮专家函询3个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566,0.561和0.557。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39个三级条目的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PICC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计划外拔管、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发生率及皮肤受损、张力性水疱等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每月居家延续护理频次多于对照组,病人自我感受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构建的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应用于临床可提高PICC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 picc 延续护理 护理质量 评价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经同一血管重复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分析及其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群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纷纷出现,从而增加了病人治疗的机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化疗病人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它的使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但是,PICC也存在着感染、...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纷纷出现,从而增加了病人治疗的机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化疗病人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它的使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但是,PICC也存在着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等风险。吴红娟等[1]报道,PICC置管后有症状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5%。而刘聿秀[2]研究发现,PICC相关血栓形成率高达50.5%,其中只有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栓形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月葵 郭舒文 +3 位作者 杨玉燕 林娟斌 张秀虹 郑碧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9月—2021年3月8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总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操作总耗时为(12.14±3.18)min,总留置时间为20(10,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操作总耗时为(11.71±2.34)min,总留置时间为20.00(6,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5%;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总耗时、总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0~3分26例,4~7分38例;对照组NIPS评分0~3分38例,4~7分46例,两组操作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与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无显著差异,为新生儿PICC置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部位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外周导管 右下肢小隐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虹 胡君娥 +1 位作者 陈红宇 丁永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64-66,71,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2014年3月成立医护技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2014年3月成立医护技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针对真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理论和操作培训、制作冲封管操作视频、改进PICC温馨提示牌和PICC患者专用服、建立PICC维护网点、拍摄PICC健康教育微电影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工作能力。结果此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4.04%;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73%降至活动后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组成员在PICC风险防范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革新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责任心、品管圈手法、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品管圈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姚兰 潘国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2]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是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化疗泵联合PICC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倩 奉赛芝 +1 位作者 高娟 缪景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化疗泵联合PICC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6年7月—2016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化疗泵联合PICC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6年7月—2016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注时间误差和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为10%,明星低于对照组的2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便携式化疗泵联合PICC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化疗泵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