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聪聪 陈春富 +4 位作者 王爱武 冯亚波 程红霞 张汶汶 辛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半暗带 线粒体 外周受体 黄芪甲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与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3 位作者 左萍萍 王湘庆 夏程 杨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中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外周血血小板膜PBRs相关性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3组。动物断头取血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提取大脑皮质线...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中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外周血血小板膜PBRs相关性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3组。动物断头取血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提取大脑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结合活力。结果:3组比较,大脑皮质线粒体(F=194.6)、海马突触体(F=94.2)、外周血血小板膜(F=162.2)[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随着鼠龄增加,上述指标显著下降。外周血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与大脑皮质线粒体(r=0.894)、海马突触体(r=0.893)[3H]PK11195结合活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海马突触体PBRs水平呈增龄下降改变,外周血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能够反映脑组织该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小板 线粒体 外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的研究
3
作者 黄鹤 任绪义 +2 位作者 缪明永 周运恒 王学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4-748,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专一性配体结合动力学变化,探讨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部分切除(PH)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专一性配体结合动力学变化,探讨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部分切除(PH)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120 h和168 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利用PBR专一的配体[3H]PK11195测定肝再生时线粒体膜上PBR的含量以及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变化。结果:在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3H]PK11195与PBR最大结合量(Bm 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PH后3 h和120 h非常显著(P<0.01),168 h接近正常水平;平衡解离常数(Kd)在PH后72 h和168 h明显低于假处理照组(P<0.01)。假处理组之间Bm ax和Kd无明显差异。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肝线粒体PBR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BR与配体结合动力学明显改变提示PBR与线粒体PT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线粒体 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俊华 陈盛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检测脑组织...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检测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治疗组小鼠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水平在感染12周和20周时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治疗组治疗前、中和后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黄芪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表达,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此机制对肝性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吸虫病 小鼠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外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初发脑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嫄 陈春富 +1 位作者 李聪聪 肖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性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3H]PK11195结合活性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298.2±25.1)pmol/(g protein)]比较,脑梗死组[3H]PK11195结合活性[(1 410.8±41.4)pmol/(g protein)]显著升高(P<0.01)。与脑梗死组比较,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361.7±30.6)pmol/g protein]显著降低(P<0.01)。PSD组男性、女性患者之间比较,[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不显著。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与患者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27,P>0.05),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结论: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下降,PBRs影响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梗死 外周受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衰老大鼠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3 位作者 左萍萍 王湘庆 杨楠 夏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s)的影响,探讨PBRs在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实验动物连续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qd,共56次)制...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s)的影响,探讨PBRs在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实验动物连续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qd,共56次)制备衰老动物模型。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动物分别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或DHEA,隔日一次,共28次。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后动物断头,采用梯度离心法制备大脑皮质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Bmax显著升高,KD无显著变化,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大脑皮质线粒体PBRs特异结合活性与迷宫试验动物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PBRs表达量与衰老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DHEA可以增加脑组织PBRs的表达量,并改善衰老动物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老化 线粒体 脱氢表雄酮 外周[艹]受体 学习 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7
作者 潘家浩 陈东泰 +5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温丽丽 朱翠贞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周()受体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并吡啶类外周苯二氮卓受体配体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斌 李剑峰 黄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咪唑并[1,2-a]吡啶类PBR配体新的合成方法及其同位素125I-标记。方法非放射活性的咪唑并[1,2-a]吡啶通过5-氯-2-氨基吡啶与溴代酮酯缩合后再酰胺化而得。起始溴代酮酯经付-克酰化、酯化和溴代而被制备。放射标记的125I-咪唑并[1,2-a... 目的咪唑并[1,2-a]吡啶类PBR配体新的合成方法及其同位素125I-标记。方法非放射活性的咪唑并[1,2-a]吡啶通过5-氯-2-氨基吡啶与溴代酮酯缩合后再酰胺化而得。起始溴代酮酯经付-克酰化、酯化和溴代而被制备。放射标记的125I-咪唑并[1,2-a]吡啶通过Na125I在氯胺T反应体系中经碘脱锡交换反应被制备。由反向HPLC纯化得125I-咪唑并[1,2-a]吡啶。结果非放射活性的咪唑并[1,2-a]吡啶6步合成总收率25.2%,放化得率68%,放化纯度大于98%。结论咪唑并[1,2-a]吡啶类PBR配体的合成和标记方法简便,且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咪唑并[1 2-a]吡啶 合成 外周受体 碘脱锡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ET显像剂^(11)C-PK 11195的合成
9
作者 王明芳 唐刚华 +2 位作者 李葆元 梁明泉 罗志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ET显像剂N-[11C]甲基-N-(1-甲基丙基)-1-(2-氯苯基)异喹啉-3-氨甲酰(11C-PK11195)在国内现有合成模块上进行自动化合成工艺,并建立11C-PK11195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国产11C-CH3I合成模块生产的11C-CH3I与1... 目的研究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ET显像剂N-[11C]甲基-N-(1-甲基丙基)-1-(2-氯苯基)异喹啉-3-氨甲酰(11C-PK11195)在国内现有合成模块上进行自动化合成工艺,并建立11C-PK11195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国产11C-CH3I合成模块生产的11C-CH3I与1-(2-氯苯基)-N-(1-甲基丙基)-异喹啉-3-氨甲酰去甲基前体在TracerLabFXF-N自动化合成模块中进行甲基化反应,利用半制备型HPLC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制备11C-PK11195,并进行放化纯度、化学纯度、稳定性检测和异常毒性检查。同时探讨了影响11C-PK11195合成的因素。结果从11C-CO2生产到11C-PK11195合成结束,总的合成时间约35min,甲基化反应时间为3~4min,平均放化产率为(33±5)%,11C-PK11195的放化纯度和化学纯度均大于99%,比活度为30~65GBq/μmol(EOS)。11C-PK11195的稳定性高,毒性低。结论利用该方法能够合成出适合临床应用的11C-PK11195,其合成程序也适合于在国内其他模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放射性配体 11C-PK 11195 自动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苯二氮卓受体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作用
10
作者 刁玉刚 祖剑宇 +3 位作者 刘洁 刘海梅 马虹 王俊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 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BR拮抗剂PK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5-4864组(R组)、PK11195 +Ro5-4864组(PR组)。P、R组在缺氧前30 min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10-4mol/L PK11195和Ro5-4864 ,PR组在缺氧前30 min加入以上浓度的两种药物共同孵育,然后再进行缺氧复氧。结果:R组细胞凋亡率(9 .4±0 .6) %与HR组(26 .6±2 .7)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R组细胞凋亡(27 .4±3 .1) %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 ;R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172±29)与HR组(20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R组(222±26)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R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21±4) %与HR组(12±4)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R组(11±4) %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PBR激活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苏合香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内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的影响
11
作者 刘赫 刘雁勇 +6 位作者 杨楠 纪超 左萍萍 龚韬 廖磊 侯晓明 蔡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阳性药组给予乳果糖6 g/kg,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苏合剂,同位素法检测PBRs。结果模型...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阳性药组给予乳果糖6 g/kg,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苏合剂,同位素法检测PBRs。结果模型组PBRs结合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PBRs结合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脑皮层线粒体PBRs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苏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PBRs结合活性,减少神经损伤,从而延缓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苏合香 肝性脑病 外周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许亮 陈春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卓艹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10 mg/Kg体重),AST 40 mg组...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卓艹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10 mg/Kg体重),AST 40 mg组(40 mg/Kg体重),AST 100 mg组(100 mg/Kg体质量)。各药物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ST。结果模型组PBR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AST 4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0±0.4;P=0.002),AST 10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2±0.5;P=0.022),AST 40 mg梗死体积减少(72.40±12.31;P=0.001),AST 100 mg梗死体积减少(75.70±18.34;P=0.001)。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51.43±3.01;P=0.001),AST 10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减少(53.65±2.07;P=0.018)。与AST 10 mg组相比,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51.43±3.01;P=0.010)。结论 AST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BRs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缺血再灌注 半暗带 外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O:外周苯二氮卓受体的新命名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悦 左萍萍 郎森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2-435,共4页
早期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是根据其在外周组织的广泛分布而命名的,用以区分中枢苯二氮卓受体(CBR)。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BR已不能反映该蛋白的分布、生理特性及其功能等,故2006年Papadopoulos等提出了18ku转位蛋白... 早期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是根据其在外周组织的广泛分布而命名的,用以区分中枢苯二氮卓受体(CBR)。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BR已不能反映该蛋白的分布、生理特性及其功能等,故2006年Papadopoulos等提出了18ku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18ku),简称TSPO,将其作为PBR的新名称。该文将从TSPO的分子特性、定位分布、生理特性,特别是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PBR) 18ku转位蛋白 TSPO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退行性疾病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衰老大鼠脑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 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悦 杨楠 +2 位作者 纪超 孙博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以3月龄青年大鼠为对照,观察24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结合数量及亲和力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以差速离心法提取大脑皮层线粒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小板膜。采用放射配基[3H]P... 目的以3月龄青年大鼠为对照,观察24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结合数量及亲和力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以差速离心法提取大脑皮层线粒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小板膜。采用放射配基[3H]PK11195单点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通过受体饱和实验和Scatchard作图得到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和平衡解离常数Kd值。结果与3月龄组大鼠相比,24月龄组的大脑皮层线粒体及外周血小板膜PBRs特异结合活性均显著上升(P<0.001)。饱和实验结果表明,24月龄组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PBRs的受体容量(Bmax)升高而受体亲和力明显下降,Kd值显著增高(P<0.001)。结论老龄鼠PBRs容量上升而亲和力下降,可能参与脑老化进程。外周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与脑内该指标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大脑皮层 线粒体 血小板 外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氮卓受体的提纯及受体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鹏新 颜光美 +2 位作者 胡本荣 苏兴文 刘乐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42-44,47,共4页
用不实验室建立的亲和层析系统成功地址猪脑分离纯化了苯二氮卓受体(BZ-R)。结合试验显示,纯化的BZ-R和专一配基最大的结合容量为1970fmol/mg蛋白,解离常数Kd值为5.7lnmol/L,圆盘电泳和等电聚焦电... 用不实验室建立的亲和层析系统成功地址猪脑分离纯化了苯二氮卓受体(BZ-R)。结合试验显示,纯化的BZ-R和专一配基最大的结合容量为1970fmol/mg蛋白,解离常数Kd值为5.7lnmol/L,圆盘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均显示出单一区带。纯化受体经SDS一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电泳,可分离出分子量分别为59ku、56ku、51ku、48ku和38ku的5条区带。用这些区带蛋白免疫动物,得到了3种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显示,它们和纯化受体结合的最大滴度分别为1:30000,1:22000,1:22000.免疫印迹显示,3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和59ku、56ku、51ku的亚基结合,显示出单一清晰的反应带。以上结果说明,我室建立的BZ-R亲和层析系统是一个稳定、重复性好的受体纯化系统。纯化的BZ-R对专一配基有根高的亲和力并达到较高的纯度。纯化的BZ-R最少由4个亚基组成。制备的3种单克隆抗体有一定效价及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药物/分离和提纯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丰 李婧 +3 位作者 刘文洁 张高峰 袁阳 时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在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对照组、脂多糖组、瑞马唑仑+脂多糖组(瑞马唑仑组)、...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在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对照组、脂多糖组、瑞马唑仑+脂多糖组(瑞马唑仑组)、瑞马唑仑+脂多糖+Neoseptin-3组(激动剂组)、瑞马唑仑+脂多糖+二甲基亚砜组(激动剂对照组)。对照组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脂多糖组加入浓度为1μg/ml的脂多糖孵育24h,瑞马唑仑组经100μg/ml瑞马唑仑预处理20min,激动剂组和激动剂对照组分别给予TLR4激动剂Neoseptin-350μmol(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孵育1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和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脂多糖组比较,瑞马唑仑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瑞马唑仑组比较,激动剂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水平、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激动剂对照组上清液TNF-α、IL-1β水平、iNOS和TLR4蛋白及其mRNA与瑞马唑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组i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4.757±0.986)%vs(1.561±0.08)%,P<0.05]。瑞马唑仑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脂多糖组[(3.767±0.364)%vs(14.757±0.986)%,P<0.05]。激动剂组iNOS表达高于瑞马唑仑组[(6.827±0.642)%vs(3.767±0.364)%,P<0.05]。激动剂对照组与瑞马唑仑组iNOS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马唑仑抑制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药物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巴占耐受听源性惊厥大鼠脑GABA_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文 王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巴占耐受听源性惊厥大鼠中枢GABA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和这种改变与氯巴占耐受性机制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氯巴占 2wk ,产生听源性惊厥大鼠氯巴占耐受模型。用竞争性定量RT PCR测定大鼠脑皮质运动区和海马区的GABAA 受体α... 目的 探讨氯巴占耐受听源性惊厥大鼠中枢GABA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和这种改变与氯巴占耐受性机制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氯巴占 2wk ,产生听源性惊厥大鼠氯巴占耐受模型。用竞争性定量RT PCR测定大鼠脑皮质运动区和海马区的GABAA 受体α1、α3、α5、γ2L和γ2S亚单位mRNA的含量。结果 氯巴占耐受组大鼠皮质运动区α1亚单位下降 2 7% ,α5上升 73% ,γ2L下降 4 3% ,γ2S下降 37% ;海马区的α1下降 2 8% ,γ2L下降 32 % ,γ2S下降 3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听源性惊厥大鼠的氯巴占耐受机制与中枢GABAA 受体α1、α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受体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刁玉刚 祖剑宇 +3 位作者 刘海梅 刘洁 马虹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411,417,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与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的关系。方法:将培养融合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K11195组(P组)、Ro5-4864组(R组)、咪达唑仑组(M组)、PK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与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的关系。方法:将培养融合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K11195组(P组)、Ro5-4864组(R组)、咪达唑仑组(M组)、PK11195+Ro5-4864组(PR组)和PK11195+咪达唑仑组(PM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R组细胞凋亡,与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H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组细胞凋亡,与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M组细胞凋亡与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R组PBRmRNA表达,与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H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组、PM组、HR组PBR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激活PBR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咪达唑仑减轻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是非PBR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外周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时肝PBR、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鹤 任绪义 +4 位作者 缪明永 周运恒 王洁 王学敏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ermeabilitytransition,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Bcl2家族成员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ermeabilitytransition,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Bcl2家族成员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切除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部分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6、12、24、48、72、120和168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降低,但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Bcl2在肝切除后3h和120h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假处理组和正常组(P<0.05);Bax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和假处理组,其中在肝切除后12h和72h时显著低于相应的假处理组(P<0.05)。结论:PBR、Bax、Bcl2在肝再生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线粒体PT时相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线粒体 通透性转换 外周Zhuo受体 BCL-2 BAX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PBR、p27^(Kip1)、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庆凯 徐惠绵 王明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p27Kip1、Cyclin E的表达,探讨大肠癌可能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5例手术治疗大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27Kip1、Cyclin E...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p27Kip1、Cyclin E的表达,探讨大肠癌可能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5例手术治疗大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27Kip1、Cyclin E蛋白的表达;收集4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新鲜冰冻标本,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PBR、p27Kip1和Cyclin E蛋白表达,RT-PCR检测PBR、p27Kip1、Cyclin E mRNA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BR、Cyclin E高表达,p27Kip1低表达,且Cyclin E与p27Kip1蛋白表达负相关;Cyclin E阴性和p27Kip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增加;p27Kip1和Cyclin E的表达进入Cox风险比例模型。结论大肠癌组织PBR、p27Kip1、Cyclin E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外周受体 细胞周期蛋白E P27K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