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昆虫外周嗅觉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莫建初
王成盼
尉吉乾
-
机构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0)~~
-
文摘
嗅觉作为昆虫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觅食、防御、交配、繁殖、信息交流及栖息地选择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环境中或来自生物体的气味分子作用于昆虫感觉器官引起昆虫产生行为反应的机制,有助于人们了解昆虫的寄主识别、种间互作和种内交流等行为及制定害虫治理和益虫保护等策略。本文对昆虫嗅觉系统中气味分子的传导过程,及外周嗅觉系统相关蛋白的功能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受器进入外周嗅觉系统,进而转化为电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处理。气味结合蛋白与气味分子进行结合,并将其运输到气味受体;化学感受蛋白也能够与气味分子结合,但其在昆虫体内具有更为广泛的功能;气味受体具有识别气味结合蛋白或化学感受蛋白传递而来的气味分子的功能,并将这种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离子受体在外周嗅觉系统具有和气味受体相似的作用,但其气味反应谱更窄;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在气味分子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气味降解酶也存在多种降解气味分子的假说。通过对昆虫外周嗅觉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今后研究昆虫外周嗅觉系统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外周嗅觉系统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气味受体
离子受体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
气味降解酶
-
Keywords
peripheral olfactory system
odorant‐binding proteins
chemosensory proteins
odorant receptors
ionotropic receptors
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
odorant‐degrading enzymes
-
分类号
S18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昆虫嗅觉中枢系统对外周信号的整合编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刘伟
王桂荣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6-154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1807,31725023,31861133019)。
-
文摘
灵敏、复杂的嗅觉对于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触角是昆虫主要的嗅觉器官,其表面覆盖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能够感受环境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将感受到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首先经嗅觉受体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中的初级嗅觉中枢触角叶,不同来源的信号在此被初步整合加工,再经投射神经元投射到高级神经中枢蘑菇体和侧角叶,蘑菇体主要与后天的气味学习行为有关,而侧角叶主要负责先天的气味行为反应。本文以模式昆虫果蝇和鳞翅目昆虫为主,综述了昆虫嗅觉中枢系统对外周信号整合编码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依靠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遗传操作技术的便利在该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系统阐释了初级嗅觉中枢对气味信息的整合与向下传递以及高级嗅觉中枢对这些信息的再次加工。由于遗传操作的限制,其他昆虫与果蝇相比研究进展较慢,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对鳞翅目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解剖和触角叶内各类神经元的记录等。因此,我们建议展开以下研究:(1)利用模式昆虫果蝇,全面解析侧角叶对气味信息的编码,阐明其对各类气味特异行为反应的神经机制;(2)大力发展非模式昆虫的遗传操作技术,结合双光子钙离子成像等新技术,阐明重要化合物在特定害虫脑中的投射、多种信号在害虫脑中如何进行整合加工,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
-
关键词
昆虫
嗅觉神经元
嗅觉编码
外周嗅觉神经系统
中枢嗅觉神经系统
-
Keywords
Insects
olfactory neurons
olfactory coding
peripheral olfactory nervous system
central olfactory nervous system
-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