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广州钦差大臣制度的形成及其终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富强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71-77,共7页
广州钦差大臣制度在1844年的形成,首先表现为清政府“置外务处理远离京师”的传统政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应用和延伸.面对西方炮舰政策的压力,清朝统治者尚未能有意识地运用国际政治生活规范来处理对外事务.正因为如此,这种体制其试验... 广州钦差大臣制度在1844年的形成,首先表现为清政府“置外务处理远离京师”的传统政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应用和延伸.面对西方炮舰政策的压力,清朝统治者尚未能有意识地运用国际政治生活规范来处理对外事务.正因为如此,这种体制其试验阶段就呈现了许多局限性,难以适应中外关系日益尖锐复杂的新局面.故在其实施十五年之后,清政府就不得不明令裁撤,代之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然而,让两广总督例兼钦差大臣头衔,主持全国五大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特别是授之以在特殊情况下具有“便宜行事”这种近似于西方全权代表的权力,在客观上表明清朝统治者已改变了将西方国家视若朝贡国的一贯看法,从而在对传统外交体制的改革方面迈出了通往近代外交体制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督 两广 清政府 广州 顾盛 对外事务 近代外交 林则徐 外务大臣 清朝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对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秋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120-125,119,共7页
一九一一年中国的辛亥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它不仅标志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而且也意味着“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泉源已在亚洲涌现出来了。”正是由于辛亥革命发生... 一九一一年中国的辛亥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它不仅标志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而且也意味着“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泉源已在亚洲涌现出来了。”正是由于辛亥革命发生在一个为帝国主义列强视为肥脔的四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并且一举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创建起亚洲大国中的第一个共和国。自然不能不在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震动,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探讨辛亥革命在国外的反应和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辛亥革命 日本人 护宪 中国革命 藩阀 根津一 正政 统治集团 外务大臣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1894年日本对华策略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文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日本政府 清政府 《中日修好条规》 李鸿章 中国政府 外务大臣 略探 甲午战争前 台湾高山族 江华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政局动荡未有穷期——村山内阁的内外政策评析
4
作者 吴寄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4期7-9,共3页
7月8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开幕宴会时因腹泻中途退场,住进了医院。此后的正式会议一度不得不由副首相兼外务大臣河野洋平代理。日本舆论对村山首相在如此重要的外交场合表现欠佳颇有微词。
关键词 政局动荡 内外政策 日本首相 小泽 日本政治 外务大臣 自民党总裁 民党 经常收支顺差 中曾根康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为什么没有进成城学校?
5
作者 祝肖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1期71-74,共4页
鲁迅为什么没有进成城学校?祝肖因鲁迅赴日留学初抵东京,在第一封家信中就有"不日进成城学校"①的话,但不久却进了弘文学院,个中原因是什么?最先披露其中曲折并作出解释的是周作人。他指出:"矿务学堂原来附设在陆师学堂内,这... 鲁迅为什么没有进成城学校?祝肖因鲁迅赴日留学初抵东京,在第一封家信中就有"不日进成城学校"①的话,但不久却进了弘文学院,个中原因是什么?最先披露其中曲折并作出解释的是周作人。他指出:"矿务学堂原来附设在陆师学堂内,这回往日本留学,也是同陆师学生一起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留学生 刘坤一 学校 日本外务 外务大臣 革命力量 张之洞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要闻
6
《人民论坛》 1995年第9期63-63,共1页
俄成立“左翼中间派”竞选联盟 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为首的“左翼中间派”竞选联盟7月21日宣布成立。雷布金宣布,将有50多个政党、运动和社会组织参加他领导的竞选联盟。另据报道。
关键词 竞选联盟 波黑 中间派 海湾地区 克林顿 外务大臣 岛村 武器禁运 塞族 卡斯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