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喻畅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1期84-84,86,共2页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组使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相当,但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小,也使得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对比经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黄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10-312,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分为对照组(后外侧入路,25例)和研究组(经直接前方入路,27例)。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5 d、1 w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m、3 m、6 m,研究组的BALP、HHS、BBS明显高于对照组,PⅠ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经直接前方入路行THA治疗FNF患者,能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骨代谢,改善髋关节功能和平衡功能,但会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外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指标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亚格 许波 +2 位作者 王亚飞 熊明月 鲁学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究Superpath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行THA术的晚期ONF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PLA小切口入路)、B组(41... 目的 探究Superpath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行THA术的晚期ONF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PLA小切口入路)、B组(41例,Superpath微创入路)。两组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首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更短;24h大腿周径差异更小;术后3个月比之术前,A、B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各项HHI评分均升高,B组更高;A、B组VAS评分均降低,B组更低,P<0.05;A、B组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PLA小切口入路,Superpath微创入路行THA术对晚期ONFH患者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但手术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小切口入路 Superpath微创入路 围术期指标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陈英华 莫凡 +2 位作者 韦武 黄巍峰 黄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柳杨城 辛皓 黄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创伤应激因子[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Cor、AD、NE等应激反应均高于同组手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7.32%)和传统组(17.07%)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优化了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小切口 外侧入路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3
6
作者 关智宇 冯殿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1.3±9.7)比(88.2±1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4.8±102.5)mL]、术后引流量[](129.1±25.4)mL]少于对照组[(540.4±108.8)、(346.4±3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25.45±7.13)比(26.83±6.62)分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f(89.42±6.28)分]高于对照组【(81.4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38%、1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常规切口 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向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万平 程功 +1 位作者 沈自力 周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8期83-85,共3页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外侧组和后路组,各25例。外侧组患者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小切...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外侧组和后路组,各25例。外侧组患者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髋关节恢复时间。结果 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外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中出血量(328.69±40.37)ml和术后引流量(143.73±15.28)ml均少于外侧组的(531.81±67.42)、(307.66±2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后路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髋关节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月华 蔡燕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65-466,共2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大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25cm,术中剥离广泛、出血较多、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存在髋关节后脱位风险[1].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大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25cm,术中剥离广泛、出血较多、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存在髋关节后脱位风险[1].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2,3],但是护理配合相当重要.本院2008年开展此类手术以来,已完成42例本类手术,本文重点就护理配合作一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外侧入路 小切口 围手术期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后脱位 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显著改善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明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2016年3月-2018年5月),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8例采取动力髋...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2016年3月-2018年5月),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8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试验组29例采取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疼痛(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用时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术后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廖磊 郭锐 张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直接前入路组切口长度较后外侧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后外侧入路组少,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后外侧入路组短(P<0.05);术后1 d直接前入路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水平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直接前入路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后外侧入路组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两种入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均安全有效,但直接前入路方式能减小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减轻创伤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创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外侧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天逸 樊敏 +1 位作者 管宏章 仇正鹏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5期332-333,共2页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关节外科治疗关节创伤、肿瘤、骨病等各类关节疾病最常用、最成熟的一类手术,其良好的疗效已被大量长期随访证实。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创伤较大,发生后脱位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小切口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代振动 袁宏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5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外组与后外组,各47例。后...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外组与后外组,各47例。后外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外组接受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RS、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前外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组,手术、术后引流、下床活动及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前外组VRS、VAS评分均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外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组,ADL评分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且能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翟良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4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89.58±7.28)分高于对照组(81.25±6.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外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民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元英 谢军 江红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23-25,共3页
目的 :分析用微创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分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比较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 目的 :分析用微创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分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比较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为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的时间、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术毕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的时间、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精神健康的评分、情感职能的评分、活力的评分、生理功能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总评分等)。结果 :1)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7%(29/30),比较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0.0%(24/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术毕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的时间、术后的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4±15.4)min、(155.4±34.5)ml、(7.4±1.3)cm、(2.4±0.6)d、(90.2±6.3)分、3.33%(1/30),比较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术毕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的时间、术后的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1.3±16.5)min、(495.6±59.4)ml、(16.1±1.6)cm、(7.6±1.4)d、(85.6±6.3)分、13.33%(4/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精神健康的评分、情感职能的评分、活力的评分、生理功能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67.9±10.7)分、(69.2±14.3)分、(52.8±13.2)分、(69.2±12.6)分、(65.2±11.3)分、(324.3±12.4)分,比较组患者精神健康的评分、情感职能的评分、活力的评分、生理功能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9.4±10.3)分、(58.3±11.3)分、(48.7±12.6)分、(61.3±14.2)分、(49.4±13.6)分、(277.1±1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微创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其围手术期的出血量,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微创后外侧小切口 术后并发症 出血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80-338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术中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5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改良小切口入路较传统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切口外侧入路 改良小切口入路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桂鉴超 喻忠 侯明夫 徐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270±94)ml与改良Harding组(280±107)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60,P=0.720)。术后第2天,双切口组病人能做主动直腿抬高的动作,且术后第10天抬高角度(53±12)°与改良Harding组(32±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262,P=0.000),但双切口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80.6±12.6)与改良Harding组(79.5±13.2)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756)。双切口组骨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9.5%,2/21)与改良Harding组(8.1%,3/3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9.0%,4/21)与改良Harding组(37.8%,14/37)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137)。结论在高龄患者中,选择性地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短期效果,但其远期疗效与改良Harding入路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改良Harding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康明 吴家文 +2 位作者 郭汉明 王新光 张理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0 VS 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股骨头坏死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