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利水法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兔眼I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邢雁飞 彭清华 +1 位作者 付美林 陈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rative Vitreo-retinopathy,tPVR)增殖膜(ERM)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抽取32只,...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rative Vitreo-retinopathy,tPVR)增殖膜(ERM)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抽取32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活血利水组、活血化瘀组、利水明目组、模型组,另8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28天后,观察眼底PVR分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各组的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在活血利水组,ERM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阳性程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活血化瘀组与利水明目组也能降低IGF-1的阳性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血利水组IGF-1阳性程度低于活血化瘀和利水明目两个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通过抑制玻璃体腔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作用,从而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利水法 散血明目片 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青蒿琥酯联合用药防治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慈民 张雨 +1 位作者 陈美玲 徐柒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与青蒿琥酯(ART)联合用药在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青紫蓝兔,实验眼(右眼)玻璃体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0.3 mL制作TPVR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4组,...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与青蒿琥酯(ART)联合用药在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青紫蓝兔,实验眼(右眼)玻璃体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0.3 mL制作TPVR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0.2 mL生理盐水;单用药物组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2 mL的LU(LU组)及0.2 mL的ART(ART组),联合用药组(联合组)玻璃体内注射LU及ART各0.1 mL。注药后第4周通过眼部B超及眼底照相检查观察玻璃体混浊情况及视网膜改变情况并划分相对应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级;取眼球组织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制作眼球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结构改变。PVR分级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使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眼部B超及眼底照相检查观察结果提示,ART组、LU组及联合组兔玻璃体改变均优于对照组。ART组、LU组、联合组PVR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兔玻璃体内α-SMA表达水平最低;联合组、ART组、LU组α-SM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联合组α-SMA与L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α-SMA与A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视网膜脱离、水肿最严重,联合组兔视网膜浅脱离,结构大体平整,损伤轻于ART组及LU组。结论玻璃体内注射LU、ART的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实验动物模型TPVR的发展,优于LU、ART的单用治疗效果。未来应进一步研究联合用药的具体协同机制,为治疗TPVR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青蒿琥酯 联合用药 上皮间充质转化 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志刚 由彩云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海燕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a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bl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d和28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O.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d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I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21/分析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bFGF和PCNA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游江 姜德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37,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视网膜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视网膜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兔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及金雀异黄素治疗组。每组于制模后7、14、21、28d分别将2只模型兔眼球取出制作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组织bFGF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表达。结果①外伤性PVR视网膜组织bFGF mRNA和PCNA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14d时达到峰值;②金雀异黄素治疗组在7、14、21、28d时视网膜组织bFGFmRNA和PC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能抑制外伤性PVR视网膜组织bFGF mRNA和PCNA表达,具有防治外伤性PVR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金雀异黄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兔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洁 吴灵丹 +1 位作者 王资懿 徐柒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4-960,共7页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青紫蓝兔24只,共48只眼,在均造成眼外伤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2只眼:实验组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PRP]、转化生长因子...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青紫蓝兔24只,共48只眼,在均造成眼外伤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2只眼:实验组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PRP]、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TGF-β_(2)(50μg/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RPE细胞(1.5×10^(9)/L)],以及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生理盐水)。术后每周通过眼底照相和B超观察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增生情况;术后第4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玻璃体内视网膜增生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冰冻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结果:术后第4周,对照组及3组实验组TPVR的平均分级分别是0、3.67、2.33和2.50,3组实验组病变级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RP组病变级别高于TGF-β_(2)组和RPE组(P<0.05),TGF-β_(2)组与RPE组病变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玻璃体内视网膜α-SM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切片显示视网膜增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造成眼球穿通伤的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RPE细胞、PRP和TGF-β_(2)均能造成兔TPVR,其中玻璃体内注射PRP的建模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富血小板血浆 转化生长因子β_(2)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拉明防治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6
作者 闫爱民 赵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抑制剂苏拉明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玻璃体中生长因子的影响及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制备外伤性PVR模型。然后分别...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抑制剂苏拉明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玻璃体中生长因子的影响及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制备外伤性PVR模型。然后分别将生理盐水(0.1mL)和浓度分别为40g.L-1、60g.L-1和80g.L-1苏拉明(0.1mL)注入模型组和实验1、2、3组玻璃体腔内,空白组不进行注射。对眼底连续观察28d并对PVR进行分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玻璃体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第28天,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1、2、3组玻璃体腔中TNF-α含量分别为(0.245±0.346)μg.L-1、(3.984±0.302)μg.L-1、(3.024±0.163)μg.L-1、(2.038±0.239)μg.L-1、(1.285±0.151)μg.L-1;EGF含量分别为(0.180±0.385)μg.L-1、(1.025±0.092)μg.L-1、(0.540±0.073)μg.L-1、(0.274±0.069)μg.L-1、(0.242±0.322)μg.L-1。实验1、2、3组和空白组玻璃体腔中TNF-α和EGF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1、2、3组玻璃体腔中TNF-α的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1组玻璃体腔中EGF的含量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3组玻璃体腔中EGF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3组玻璃体腔中TNF-α和EGF含量均低于实验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形态学上未发现明显视网膜毒副作用。结论苏拉明玻璃体腔注射安全有效,通过降低玻璃体中细胞因子TNF-α和EGF的含量,有效抑制了兔外伤性PVR的发展,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苏拉明 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利水法对兔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膜上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付美林 彭清华 +1 位作者 陈吉 邢雁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rative Vitreo-retinopathy,tPVR)增殖膜(ERM)中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防治PV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成年有色家兔随机抽取32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rative Vitreo-retinopathy,tPVR)增殖膜(ERM)中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防治PV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成年有色家兔随机抽取32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活血利水组、活血化瘀组、利水明目组、模型组,另8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30天后,观察眼底PVR分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β1表达在各组的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在活血利水组,ERM中整合素β1阳性程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活血化瘀组与利水明目组也能降低整合素β1表达的阳性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血利水组整合素β1阳性程度低于另两个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血利水治疗组整合素β1阳性程度略高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活血利水法是活血化瘀和利水明目两者作用的协同,能通过拮抗增殖膜中整合素β1表达的作用来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从而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利水法 散血明目片 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殖膜(ERM) 整合素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生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陶勇 姜燕荣 高新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生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我科就诊的开放性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均曾在我科或外院行裂伤缝合...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生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我科就诊的开放性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均曾在我科或外院行裂伤缝合手术并存在视网膜裂孔。对性别、年龄、视力和眼压、开放性眼外伤分类、外伤分区、外伤时程、前房出血、晶状体缺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下出血、脉络膜脱离性质等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部分采用χ2检验进行验证。结果所有开放性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PVR表现,其中PVR D级所占比例最大(46.5%),46.5%的患眼并不存在明显的前部PVR表现,25.6%患眼4个象限均存在前部增生性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PVR危险因素仅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晶状体缺如2项被保留于方程中,其中前者为正相关因素(B=18.853),后者为负相关因素(B=-1.946)。严重PVR发生率在年龄<18岁组和年龄≥18岁组分别为41.67%和48.39%(P=0.692),破裂伤组的D级PVR发生率(48.15%)较裂伤组(43.75%)更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80)。玻璃体出血对严重PVR的影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14),但前房有/无出血组间和视网膜下有/无出血组间差异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43,0.037)。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存在特发性PVR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晶状体缺如是影响PVR发生的重要因素,后者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外伤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外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8
9
作者 姜彩辉 张卯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的接近实际的实验性眼后节穿通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兔睫状体扁平部作一 8mm长切口 ,将脱出的玻璃体剪除 ,用 8 0尼龙线缝合切口。将兔自体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密度为 2 2 4×...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的接近实际的实验性眼后节穿通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兔睫状体扁平部作一 8mm长切口 ,将脱出的玻璃体剪除 ,用 8 0尼龙线缝合切口。将兔自体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密度为 2 2 4× 10 8/ml) 0 4ml注入玻璃体。定期观察眼底情况并选择照相。结果 术后第 3d玻璃体内开始出现增殖 ,第 12d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第 2 8d及 3 5d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是 78 1%及 81 3 %。结论 这种新的外伤性PVR动物模型 ,接近人眼外伤性PVR的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牵引视网膜脱离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外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细胞增殖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彩辉 张卯年 +1 位作者 张鲲 周春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眼后节穿通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细胞增殖情况及意义.方法 32只青紫蓝兔组制备外伤性PVR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在伤后第3、7、14、21 d各抽取0.3 ml玻璃体进行细胞计数并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出增殖细胞... 目的研究实验性眼后节穿通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细胞增殖情况及意义.方法 32只青紫蓝兔组制备外伤性PVR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在伤后第3、7、14、21 d各抽取0.3 ml玻璃体进行细胞计数并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出增殖细胞比例.定期观察眼底情况并选择照相.结果在伤后第3、7、14、21 d玻璃体内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82%、13.21%、18.21%、31.48%;增殖细胞密度分别为2.862×103/ml、8.725×103/ml、12.249×103/ml、18.823×103/ml.伤后7 d内无明显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出现,在第35 d,TRD的发生率为81.3%(26/32).第7 d的增殖细胞数可以预测第35 d的TRD发生情况.结论 FCM分析玻璃体内增殖细胞数量可用来早期筛选高危PVR,反映PVR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外伤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缓释剂植入脉络膜上腔防治外伤性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帅 金中秋 +2 位作者 陈晓 王博川 刘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8-432,共5页
背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临床尚无常规应用于防治aPVR的药物。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给药载体,载药量大,药物作用时间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 背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临床尚无常规应用于防治aPVR的药物。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给药载体,载药量大,药物作用时间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脉络膜上腔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防治外伤性aPVR的疗效。方法75只健康青紫蓝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A+壳聚糖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兔(15只眼)。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于兔左眼距角膜缘2.5mm处10:30~11:30位制作长为5mm的巩膜穿孔伤,并用11号手术尖刀穿刺深约10mm,用刀轻划兔眼虹膜睫状体部制作外伤性aPVR模型,空白对照组在脉络膜上腔植入空白壳聚糖,TA+壳聚糖组在脉络膜上腔植入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载药1mgTA),TA注射组在玻璃体腔注射TA溶液(含1mgTA),模型对照组仅制作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2、5、8周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各组睫状体增厚程度以及有无增生膜形成;术后8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制作眼部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组织学检查表明,实验后8周空白对照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兔睫状体组织均明显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TA+壳聚糖组兔睫状体组织水肿较轻。电子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兔睫状体组织细胞器明显损伤,TA+壳聚糖组损伤减轻。UBM检查显示TA+壳聚糖组兔睫状体组织及虹膜为轻度异常,而空白对照组、TA注射组、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异常。术后2、5、8周,5个组睫状体厚度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938、515.323、447.919,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A注射组兔睫状体组织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壳聚糖组睫状体厚度值接近正常对照组(2周:0.484±0.075VS.0.327±0.094;5周:0.422±0.089VS.0.327±0.094;8周:0.418±0.085VS.0.327±0.094).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TA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能够抑制虹膜、睫状体等的增生,防治外伤性aPVR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 曲安奈德 脉络膜上腔 前部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辅助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2
12
作者 章晖 叶波 +3 位作者 邱新文 兰丽霞 任旋 刘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 G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传峰 王玉 +3 位作者 舒相汶 张华 盛艳娟 吴昌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Ⅴ期和Ⅵ期3组,并将Ⅳ期患者根据行玻璃体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治疗组;比较各组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4眼中,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有271眼(70.6%),其中Ⅳ-Ⅴ期171眼(85.5%),Ⅵ期100眼(5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4,P<0.05);Ⅳ期的早、中晚期治疗组术后视力>0.05患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8%和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98眼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其中Ⅳ-Ⅴ其39眼,Ⅵ期59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控制PDR的病情,及时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是挽救严重PDR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晓鹏 焦军杰 +2 位作者 王爽 李彦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切割术中两种联合术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沈玺 钟一声 +1 位作者 焦秦 谢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6-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术中出现医源性裂孔的PDR患者共76例(86眼),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2~3级核;46眼)作为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术组或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保留后囊膜(3级核以上;40眼)作为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吸出术组,一期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完成玻璃体手术后予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囊膜或后囊膜混浊情况、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粘连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的为32眼、25眼,分别占69.6%和62.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出现高眼压眼分别为7眼和8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各级囊膜混浊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中虹膜不同程度粘连于囊膜分别为5眼和6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组中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眼,在晶状体切除术组中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术后酌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都是处理严重PDR合并白内障眼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玻璃体手术 晶状体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司霞 孙楚枫 +2 位作者 陈月 冯婉玉 封宇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3-78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术前...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术前IVC联合PPV治疗PD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个队列研究和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 625例患者1 844眼。所有RCT文献质量评分均≥3,所有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5。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VC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1,95%CI:1.21~1.42,P<0.001)。与单纯PPV组相比,术前IVC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MD=-21.11,95%CI:-26.39^-15.83,P<0.001),降低VEGF水平(MD=-15.33,95%CI:-19.40^-11.26,P<0.001),减少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IVC辅助PPV治疗PDR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PPV,并发症减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手术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陶勇 姜燕荣 黎晓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19-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 目的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玻璃体再出血的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依据术前或术中是否出现视网膜裂孔来选择眼内填充物,总的视网膜在位率92.54%;保留灌注液患者显示出更好的视力提高率(76.24%)和视网膜复位率(92.00%),低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2.78%)和白内障发生率(8.11%),保留灌注液和填充其他填充物总视网膜复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保留灌注液、填充气体、填充硅油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均以少量为主,以填充气体组的再出血率最低(10.14%)。结论术前或术中是否合并视网膜裂孔是PDR病例玻璃体手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重要因素,PDRⅥ期并不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形成可以减少硅油或气体的使用,以避免二次手术硅油取出和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 灌注液 膨胀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宁宁 柳力敏 +4 位作者 万超 王建英 周赟 才娜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3-1144,1150,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行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例(70眼)Ⅳ期PDR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38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行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例(70眼)Ⅳ期PDR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38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ed photocoagucation,PRP)治疗,B组23例(3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2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复查眼底彩色照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A组:治疗后视力不变19眼(50.0%),视力上升10眼(26.3%),视力下降9眼(23.7%);B组:治疗后视力不变5眼(15.6%),视力上升27眼(84.4%),无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FFA检查结果显示:A组:FFA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消退或部分消退11眼(28.9%),黄斑水肿加重16眼(42.1%),发生新的渗漏7眼(18.4%),玻璃体再次出血4眼(10.6%);B组:FFA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消退或部分消退30眼(93.75%),无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仍有渗漏2眼(6.25%),无玻璃体再次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07±121)μm,与术前(428±151)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术后6个月B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05±69)μm,与术前(417±159)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结论 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者,宜尽早行玻璃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敬花 李松峰 卢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69,1073,共4页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切口有无缝合分为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两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并行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内术后1d、7d、1个月眼压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68眼(100%)视网膜均复位,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3眼(48.5%),视力不变12眼(17.6%),视力下降23眼(33.8%),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手术时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38.25±6.01)m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79.15±8.34)min,术毕巩膜切口缝合51眼(75%),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G 玻璃体切割术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鹤南 李迅 +2 位作者 濮伟 陆岩 陈晓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3,8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V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V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评价IVB对PDR玻璃体切除术影响的RCT。统计学分析使用Stata/SE 11.2,分析指标包括:手术中出血发生率、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频次和平均次数、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项符合标准的RCT。结果显示:IVB组手术中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平均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前IVB能够有效的易化PDR玻璃体切除术,并且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仍需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