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阿富汗变局解析卡塔尔的调停外交 被引量:3
1
作者 丁隆 李楠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56,156,共20页
卡塔尔调停外交在阿富汗变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塔尔对阿富汗局势的影响始于允许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哈设立外交机构,随后卡塔尔又促成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阿富汗变局发生后,卡塔尔协助美方人员从阿撤离,展开密集外交调停,... 卡塔尔调停外交在阿富汗变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塔尔对阿富汗局势的影响始于允许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哈设立外交机构,随后卡塔尔又促成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阿富汗变局发生后,卡塔尔协助美方人员从阿撤离,展开密集外交调停,成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与外部沟通的桥梁。卡塔尔投身阿富汗调停外交的动机包括:将油气财富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实施扈从战略,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推行伊斯兰主义的价值观外交;实施国家品牌战略,增强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卡塔尔的调停外交实践为小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启示,然而缺乏巩固调停成果的长效机制、内外政策相悖、调停外交反噬自身等制约因素,使卡塔尔调停外交存在明显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尔 阿富汗变局 阿富汗塔利班 调停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甲午战争前夕英俄的远东外交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7,共6页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列强在华利益 远东政策 外交调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双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5,共8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相继率兵船北上 ,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对此 ,清政府的策略有一个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进行调停的转变过程。然而 ,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助俄美调停 ,都是清政府从...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相继率兵船北上 ,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对此 ,清政府的策略有一个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进行调停的转变过程。然而 ,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助俄美调停 ,都是清政府从传统的外交体制出发以应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本质的无知 ,而且显示出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交涉时的无能 ,清政府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 清政府 清朝 英国 法国 俄国 美国 对外政策 外交调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淞沪停战协定》中的英美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任东来 刘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月初与中国达成了《淞沪停战协定》,维持了上海的和平。该协定的达成,与英美两个大国的调处是分不开的。不过,英美两国调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绥靖日本倾向,也对本次调解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事变 东亚国际关系 英美外交调停《淞沪停战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