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崛起背景下构建中国自己的外交哲学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洲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随着中国崛起,如何立足过去的历史和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具有外交理念基础性、世界观系统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的、新型的中国外交哲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崛起作为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背景,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依... 随着中国崛起,如何立足过去的历史和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具有外交理念基础性、世界观系统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的、新型的中国外交哲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崛起作为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背景,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依据、中国过去的外交哲学观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崛起对于构建中国新型外交哲学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对外交哲学概念的认知并界定了外交哲学的基本概念,认为外交哲学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哲学观念和世界观念在外交领域中的反映。文章着重阐述了“超越西方”是构建中国外交哲学必然要求的观点,以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以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内容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外交哲学 中国外交哲学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赋使命”与美国外交——兼论外交哲学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宏宇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9,共7页
“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1 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论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体现。它的基本含义是 :美国受上帝委托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 ,美国自视为... “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1 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论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体现。它的基本含义是 :美国受上帝委托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 ,美国自视为天下唯一的道义之邦 ,用自身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认为在外交方面有义务和责任将美国式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地。“天赋使命”意识对美国外交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天赋使命 外交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与理性:汉斯·摩根索的外交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成 《太平洋学报》 2003年第4期46-53,共8页
汉斯·摩根索既突出权力更崇尚理性的外交哲学思想 ,尽管有其与生俱来的缺陷 ,但可以为当今中国外交的战略取向和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教益和启迪 :始终重视高质量的外交在促进中国国家利益、谋求与自己日益增长的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 汉斯·摩根索既突出权力更崇尚理性的外交哲学思想 ,尽管有其与生俱来的缺陷 ,但可以为当今中国外交的战略取向和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教益和启迪 :始终重视高质量的外交在促进中国国家利益、谋求与自己日益增长的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影响中的首要意义 ;始终重视奉行审慎原则的高质量外交在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和营造相对宽松的国家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切实地“有所为 ,有所不为” ;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安全制度和安全机制的缔造与改善 ,更多参与全球安全事务处理 ,参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事务 ;寻求谨慎地引导公众舆论走向而不是屈从于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汉斯·摩根索 外交哲学思想 外交质量 理性审慎原则 中国 外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什政府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
4
作者 李静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59-362,共4页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和理念,即追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及不排除以寻求武力推进民主;对民主和现实之所以得以结合并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主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在处理对华政策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保守主义 外交哲学 民主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外交哲学进路——革命、平等与引领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贞晔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5期33-53,153,154,共2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交哲学演进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以革命哲学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平等哲学为主导的阶段,以及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引领哲学的价值指引更为突出的新时代。革命外交哲学的核心价值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交哲学演进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以革命哲学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平等哲学为主导的阶段,以及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引领哲学的价值指引更为突出的新时代。革命外交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以新的国际秩序代替旧的国际秩序。它起始于“一边倒”方针,中间经过万隆会议、中苏大论战以及“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理论的探索,最终使中国找到了新的独立身份。平等外交哲学既受毛泽东时代革命哲学探索的启迪,同时也是在批判革命哲学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工具价值服务于中国发展和崛起的目的性价值,成功推动了中国国内发展,并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深度参与者。引领外交哲学萌生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阶段,在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得到凸显。它强调中国在外交上的引领者和塑造者角色,与平等哲学和革命哲学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外交哲学内涵,中国有望在此哲学价值指引下走向一个新的大外交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70年 外交哲学 革命哲学 平等哲学 引领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哲学构建:一个研究线索的探寻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武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91,127,共15页
"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如何走向细化和深入是学界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就是要明确"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的学科方向、基本思路、分析框架和逻辑基础,从... "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如何走向细化和深入是学界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就是要明确"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的学科方向、基本思路、分析框架和逻辑基础,从而提出"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的目标和有待解决的难题。最终,"中国外交哲学构建"研究能够名副其实,实现形式与内容、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哲学构建 学科方向 基本思路 分析框架 逻辑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心波 严安林 +2 位作者 牛海彬 王健 周方银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53,共21页
2022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召开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联合召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国际形势系列视频研讨会”,还单独召... 2022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召开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联合召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国际形势系列视频研讨会”,还单独召开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征程学术研讨会”。这里汇集的是历次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习近平外交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意蕴。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正确处理百年变局中的若干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发展中国家外交,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进入当前时代后的重大倡议和引领性思想,以其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区域国别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哲学 中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区域国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与中国特色外交创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乐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155,共20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创新。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稳步推进并不断深化拓展。在此过程中,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了首倡、推动和引领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中国外交所开展的理念创新主要包括共商共建...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创新。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稳步推进并不断深化拓展。在此过程中,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了首倡、推动和引领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中国外交所开展的理念创新主要包括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相互对接的合作思路、互联互通的合作主线、正确义利观的合作伦理、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愿景;中国外交所开展的机制创新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三方市场合作、“国际组织+”。在本质上,包容性建构是中国外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创新的核心特征与根本价值,具体体现为“一带一路”合作设想的世界性、合作内容的亲缘性、合作对象的开放性、合作议题的延展性、合作设计的交互性、合作安排的兼容性等多重内涵,而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一体思想、无外思想与协和思想的现代转换。与此同时,中国外交对于“一带一路”的包容性建构还面临着包容成本、不对等包容和包容悖论三重挑战。对此,可从循序逐步包容、促使双向包容和塑造包容规范三个方面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 外交创新 外交哲学 包容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思想传统理路的点滴考订
9
作者 盖彦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3,共2页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形成一种稳定、独特的外交哲学。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天下"概念的辨析与对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管理经验的总结,认为中国的外交哲学在世界观上受到其影响。
关键词 中国外交哲学 传统政治哲学 多民族国家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与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立平 钟琦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53,158,159,共18页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是共生理论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全新框架体系,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分析范式和理论依据。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共生体,必须从全...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是共生理论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全新框架体系,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分析范式和理论依据。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共生体,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国际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即对立的统一。全球体系内部与中国周边体系内部的互相依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相互依存是指相互依存的双方都从关系中受益,而消极的相互依存是指任何一方对相互依存关系的破坏都可能给另一方甚至双方带来损失。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共生体系高级阶段的目标。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的相互依存论决定了优化中国周边体系以实现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应成为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关键要素。我们应以此来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建立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和合共生 系统理论 外交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