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湘西北2009年夏秋严重干旱灾害天气分析
- 1
-
-
作者
陈孟琼
朱金菊
黄萍
邹锦明
-
机构
湖南省张家界市气象局
湖南省益阳市气象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636-16639,共4页
-
文摘
[目的]分析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灾害天气。[方法]根据2009年6~9月湘西北张家界干旱期间的气象资料,对这次夏秋连旱的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从中高纬环流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热带系统活动等方面,对这次严重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损失大、高温酷暑时间长,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历史上罕见。干旱期间(6~9月)的大气环流异常,北半球极涡偏弱,中心偏北,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巴湖附近和鄂霍次克海到我国东部沿海各有一长波槽,而贝加尔湖至中亚地区有长波脊维持;长波脊稳定在90°~110°E中亚地区。6月中旬~9月中旬,西风指数向高指数调整,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在高纬度锋区上的冷空气是沿纬圈方向以小振幅波动形式向东传播,很难越过45°N附近这一西风屏障到达较低纬度;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长期控制江南和华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酷热少雨,导致干旱迅速发展。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凡是在春、夏季开始出现明显增温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爆发的当年或次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量一般以偏少为主,偏少概率80%。厄尔尼诺年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再加上受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登陆的路径偏东或偏南,此类台风对缓解湘西北的干旱作用不大。[结论]该研究为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极端气候事件认识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夏秋连旱
灾害天气
成因分析
湘西北
-
Keywords
Continuous drought in summer and autumn
Disastrous weather
Formation reason analysis
Northwest of Hunan
-
分类号
S4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东陵区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董秋婷
贺明慧
路爽
张云艳
刁军
雷紫茜
-
机构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气象局
-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3-89,共7页
-
文摘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
关键词
夏秋连旱
季节性
干旱
降水量
-
Keywords
Summer-autumn continuous drought
Seasonal drought
Rainfall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