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夏秋季2次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及传输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春燕 李岩瑛 +3 位作者 吴雯 陈静 马幸蔚 聂鑫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3-1373,共11页
2023年夏季河西走廊出现了近60 a最强的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大风沙尘天气频发,9月6—7日民勤县出现近40 a来9月最强沙尘暴。选取2023年河西走廊夏秋季2次强沙尘暴过程,对前期气象要素变化、天气学条件、边界层特征等进行分析,应用HYSPLI... 2023年夏季河西走廊出现了近60 a最强的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大风沙尘天气频发,9月6—7日民勤县出现近40 a来9月最强沙尘暴。选取2023年河西走廊夏秋季2次强沙尘暴过程,对前期气象要素变化、天气学条件、边界层特征等进行分析,应用HYSPLIT模式向后轨迹、Himawari-8卫星沙尘监测等方法得出该区沙尘的来源及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2023年夏季河西走廊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为沙尘暴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条件。(2)西西伯利亚65°~85°E、50°~58°N存在低压槽,新疆东部-河西走廊呈阶梯槽形势,河西走廊存在中尺度切变,500 hPa冷中心≤-20℃、700 hPa冷中心≤0℃,中空急流≥20 m·s^(-1)、低空急流≥14 m·s^(-1),K指数≥21℃,辐合区位于700 hPa以下,散度≤-0.75×10^(-5) s^(-1);辐散区位于700~650 hPa,散度≥0.75×10^(-5) s^(-1);上升运动层位于800~600 hPa,垂直速度≤-0.6 hPa·s^(-1);700 hPa以下为正涡度区,强度≥0.75×10^(-5) s^(-1)。(3)沙源以本地沙尘为主时,近地层空气湿度是沙尘暴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4)相较春季沙尘暴,夏秋季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更强的上升运动、更大的近地层风速及地面3 h变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季强沙尘暴 区域性高温干旱 遥感监测 传输特征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