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为例 |
王瑛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2
|
从简·奥斯汀到夏洛蒂·勃朗特——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发展轨迹 |
庄冬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3
|
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 |
冯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从《夏洛蒂·勃朗特传》看“责任”之说 |
孟姝怡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夏洛蒂·勃朗特传》的主题思想新探 |
薛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解读《简·爱》中的自我意识和自卑心理 |
康丹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7 |
5
|
|
7
|
谈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的创伤记忆书写 |
张莹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2
|
|
8
|
让简·爱来圆她的爱情梦──试谈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 |
高秀丽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1998 |
0 |
|
9
|
浅析爱米莉·勃朗特的文学创作 |
廖洪中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8
|
|
10
|
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 |
萨默塞特.毛姆
杨静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1 |
5
|
|
11
|
在反抗父权制过程中女性的自我实现——关于《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 |
钱东艳
刘晋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0
|
|
12
|
反思、批判与抗争——从后现代主义角度探析《简·爱》 |
郝宝燕
张玉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爱与恨,尽在不言中──试论《简·爱》中的心理表现手法 |
曾丽洁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4
|
简·爱的女性意识及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
麻欣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简·爱》翻译 |
林桂红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6
|
电影《简爱》与《呼啸山庄》语言对比研究 |
王艳萍
|
《电影评介》
|
2013 |
2
|
|
17
|
《教师》:传奇原型叙事模式下的双重意蕴 |
刘俊池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从成长视角谈电影《简·爱》中主题的构架 |
王彩云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生态视角下《简·爱》两译本研究 |
李新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20
|
《简·爱》中圣·约翰牧师形象——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
李新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