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黄晓东
罗会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利用NCEP/NCAR数据集中1950~1999年4~9月500 hPa位势高度和逐日降水率(PRATE)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主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移动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模态方差的大小只反映模态对整个分析时段和整个分析区域贡献...
利用NCEP/NCAR数据集中1950~1999年4~9月500 hPa位势高度和逐日降水率(PRATE)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主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移动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模态方差的大小只反映模态对整个分析时段和整个分析区域贡献的大小,但对某些时段、某些区域来说,方差较小模态的贡献很大;因而仅以模态方差贡献的大小来判定模态的重要性是不完全的,只有多个模态的配合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两个场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雨带在不同地区的跳跃对应着西太平洋副高的三次突变,不同模态对三次突变有不同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夏季风雨带
西太平洋副高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宗海锋
陈烈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的850 hPa风场,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温场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1951~2005年间中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西太平洋副高夏季各月活动特点的差...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的850 hPa风场,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温场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1951~2005年间中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西太平洋副高夏季各月活动特点的差异,及其与前期冬季东亚季风和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与夏季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模态对应的西太平洋副高自春至夏的两次北跳有明显不同的过程,而且两次北跳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次北跳主要对6月的雨带特征有重要影响,第二次北跳对7、8两月的雨带分布有决定性意义。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的影响是多态的,在不同季风—ENSO循环的位相有不同的表现。第一模态主要出现在El Nio减弱位相,第二模态在La Nia发展位相,第三模态在El Nio发展位相,第四模态在La Nia减弱位相,第五模态ENSO的信号较弱,第六模态在La Nia持续位相。此外,不同海洋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对我国雨带季内变化也有不同的调控作用。黑潮区的海温与6月的雨带活动关系密切,而赤道东太平洋的ENSO循环对7、8两月的雨带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模态与夏季雨型关系的分析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些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雨带
季内变化模态
东亚季风
ENSO循环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夏季三个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高纬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
20
3
作者
覃军
王盘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71,共9页
分析了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风三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雨带的开始日、结束日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自1990年代至今,三雨带开始日推迟,华北雨带终止日明显提前。夏季风的进程与...
分析了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风三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雨带的开始日、结束日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自1990年代至今,三雨带开始日推迟,华北雨带终止日明显提前。夏季风的进程与两极涛动密切相关,也与局地海陆热力差异有关:长江流域降水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正异常,而华南和华北降水都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负异常。华南、华北降水与北太平洋中纬度SST年代际变率密切相关,而长江流域降水与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和西太平洋暖池SST的年代际变率有关。这说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风进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显著的环流和海温差别,中高纬的环流和海温对夏季风降水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雨带
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高纬环流和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修订与应用
4
作者
刘芸芸
章大全
+1 位作者
宋连春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1-815,共15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为影响东亚季风区气候异常的重要环流系统之一,气候监测业务中主要通过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北界和西伸脊点5个指数来反映副高的强度、位置和空间形态。受全球变暖影响,北半球副热带位势高度整体增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为影响东亚季风区气候异常的重要环流系统之一,气候监测业务中主要通过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北界和西伸脊点5个指数来反映副高的强度、位置和空间形态。受全球变暖影响,北半球副热带位势高度整体增强,导致现行业务中的副高指数已不能准确刻画其变化特征,与区域性旱涝或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关系也减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副高指数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1)先确定副高的空间形态,再计算其面积和强度指数;(2)考虑全球变暖背景下副高的西伸形态,将副高面积指数规定为西伸脊点所在经度至150°E范围内5880 gpm等值线所包围区域的实际面积;(3)补充西段和东段副高脊线和北界指数,更细致地表征副高形态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与现行指数对比结果显示,修订的副高指数提升了副高对中国气候异常演变的指示性。在变暖背景下,除副高脊线指数外,各月的副高指数显示副高明显增大、增强、北扩且西伸。盛夏时期副高更倾向于北扩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其他季节副高则更倾向于西伸影响西部地区。修订的副高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和高温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且较现行业务指数与降水的关系更为显著,尤其是西伸脊点和西段脊线指数,它们与夏季各月降水和高温的空间相关分布,体现了随着东亚夏季风推进,降水和高温的高相关区也逐渐北抬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
带
高压指数
东亚
夏季风雨带
夏季
高温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黄晓东
罗会邦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900项目第一部分基金资助
文摘
利用NCEP/NCAR数据集中1950~1999年4~9月500 hPa位势高度和逐日降水率(PRATE)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主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移动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模态方差的大小只反映模态对整个分析时段和整个分析区域贡献的大小,但对某些时段、某些区域来说,方差较小模态的贡献很大;因而仅以模态方差贡献的大小来判定模态的重要性是不完全的,只有多个模态的配合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两个场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雨带在不同地区的跳跃对应着西太平洋副高的三次突变,不同模态对三次突变有不同的贡献。
关键词
东亚
夏季风雨带
西太平洋副高
奇异值分解
Keyword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band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VD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宗海锋
陈烈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401
2013CB430201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18
文摘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的850 hPa风场,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温场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1951~2005年间中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西太平洋副高夏季各月活动特点的差异,及其与前期冬季东亚季风和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与夏季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模态对应的西太平洋副高自春至夏的两次北跳有明显不同的过程,而且两次北跳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次北跳主要对6月的雨带特征有重要影响,第二次北跳对7、8两月的雨带分布有决定性意义。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的影响是多态的,在不同季风—ENSO循环的位相有不同的表现。第一模态主要出现在El Nio减弱位相,第二模态在La Nia发展位相,第三模态在El Nio发展位相,第四模态在La Nia减弱位相,第五模态ENSO的信号较弱,第六模态在La Nia持续位相。此外,不同海洋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对我国雨带季内变化也有不同的调控作用。黑潮区的海温与6月的雨带活动关系密切,而赤道东太平洋的ENSO循环对7、8两月的雨带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模态与夏季雨型关系的分析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些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取代。
关键词
夏季风雨带
季内变化模态
东亚季风
ENSO循环位相
Keywords
Summer monsoon rain belt,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modes, East Asia Monsoon, Phase of ENSO cycle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夏季三个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高纬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
20
3
作者
覃军
王盘兴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7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江淮梅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40233037)资助
文摘
分析了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风三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雨带的开始日、结束日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自1990年代至今,三雨带开始日推迟,华北雨带终止日明显提前。夏季风的进程与两极涛动密切相关,也与局地海陆热力差异有关:长江流域降水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正异常,而华南和华北降水都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负异常。华南、华北降水与北太平洋中纬度SST年代际变率密切相关,而长江流域降水与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和西太平洋暖池SST的年代际变率有关。这说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风进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显著的环流和海温差别,中高纬的环流和海温对夏季风降水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夏季风雨带
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高纬环流和海温
Keywords
monsoon rainbands
rainfall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circulation systems and SST in mid-high latitudes
分类号
P426.61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修订与应用
4
作者
刘芸芸
章大全
宋连春
丁一汇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1-815,共15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5056、42175047、41975091)
+3 种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淮气象联合基金项目(2208085UQ10)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3J010、CXFZ2024J048)
国家民用航天计划(D040305)
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2022.0203)。
文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为影响东亚季风区气候异常的重要环流系统之一,气候监测业务中主要通过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北界和西伸脊点5个指数来反映副高的强度、位置和空间形态。受全球变暖影响,北半球副热带位势高度整体增强,导致现行业务中的副高指数已不能准确刻画其变化特征,与区域性旱涝或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关系也减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副高指数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1)先确定副高的空间形态,再计算其面积和强度指数;(2)考虑全球变暖背景下副高的西伸形态,将副高面积指数规定为西伸脊点所在经度至150°E范围内5880 gpm等值线所包围区域的实际面积;(3)补充西段和东段副高脊线和北界指数,更细致地表征副高形态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与现行指数对比结果显示,修订的副高指数提升了副高对中国气候异常演变的指示性。在变暖背景下,除副高脊线指数外,各月的副高指数显示副高明显增大、增强、北扩且西伸。盛夏时期副高更倾向于北扩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其他季节副高则更倾向于西伸影响西部地区。修订的副高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和高温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且较现行业务指数与降水的关系更为显著,尤其是西伸脊点和西段脊线指数,它们与夏季各月降水和高温的空间相关分布,体现了随着东亚夏季风推进,降水和高温的高相关区也逐渐北抬的特征。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
带
高压指数
东亚
夏季风雨带
夏季
高温
全球变暖
Keywords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indice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belt
Hot summer
Global warming
分类号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黄晓东
罗会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
宗海锋
陈烈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部夏季三个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高纬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覃军
王盘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修订与应用
刘芸芸
章大全
宋连春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