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套干旱区夏季晴天与阴雨天大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崔洋
常倬林
王澄海
桑建人
-
机构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气候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6,共8页
-
基金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3253)
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4M58)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2013年7月1~31日气象站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和K/LLX802J型机动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试验资料,对河套干旱区夏季典型晴天和阴雨天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河套干旱区夏季晴天边界层高度一般在1 644.3~3 024.5 m之间,平均为2 309.4 m;阴雨天一般在494.2~2 187.5 m之间,平均为1 457.2 m;该地区夏季晴天最大边界层厚度为3 024.5 m。(2)河套干旱区夏季边界层,晴天位温在700 m以下随高度增加显著增大,递增率平均为0.76℃·(100 m)^(-1);阴雨天易在50~1 500 m之间出现多层悬空位温逆温现象,位温随高度递增率平均为0.51℃·(100 m)^(-1)。在700 m以下大气位温随高度递增率晴天比阴雨天大,700 m以上则是阴雨天比晴天大。(3)河套干旱区夏季晴天和阴雨天边界层比湿随高度总体上均呈减小趋势;边界层平均比湿晴天为4.88~9.13 g·kg^(-1),阴雨天为6.64~12.35 g·kg^(-1),阴雨天比晴天高;阴雨天在地面到1 500 m之间易出现多层悬空逆湿现象。(4)河套干旱区夏季边界层平均风速晴天为3.0 m·s^(-1),阴雨天为3.85 m·s^(-1);晴天100 m以下近地层风速随高度递增速率平均为1.30 m·s^(-1)·(100 m)^(-1),阴雨天为1.35 m·s^(-1)·(100 m)^(-1)。离地500 m高度以上边界层主要吹偏东风和偏南风,晴天和阴雨天分别易在离地100 m和400 m以下发生风速、风向切变。
-
关键词
河套干旱区
大气边界层
夏季晴天
夏季阴雨天
风廓线雷达
-
Keywords
Hetao arid regio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ummer sunny day
summer rainy day
wind profile radar
-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陆面过程特征
被引量:68
- 2
-
-
作者
张强
王胜
-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9-60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5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6)
-
文摘
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影响大气边界层形成和发展的气候环境和大气环流背景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文中用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位于西北干旱区的敦煌荒漠夏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结构特征,发现该地区无论白天的对流边界层还是夜间的稳定边界层均比一般地区更深厚。在夏季晴天,夜间稳定边界层厚度超过900m,最厚可以达到1750m,其上的残余层一般能达到4000m左右的高度;白天混合层最高达3700m,混合层顶的逆温层顶盖的厚度大约450m,甚至更厚,对流边界层厚度能够超过4000m,对流边界层进入残余层后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表明,白天深厚的对流边界层是夜间保持清晰而深厚的残余混合层的先决条件,夜间深厚的残余混合层又为白天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热力环境条件。该地区经常性出现连续性晴天使得大气残余层的累积效应得以较长时间持续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于大气对流边界层发展的大气热力环境条件。同时,该地区陆面过程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也为这种独特的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就该地区发展超厚大气对流边界层的物理机理而言,地表显著增温是强有力的外部热力强迫条件,近地层强感热通量提供了较充足的能量条件,较大的对流运动和湍流运动的速度是必要的运动学条件,大气残余层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有利的热力环境条件。
-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夏季晴天
大气边界层厚度
垂直结构
陆面过程
-
Keywords
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Clear sky day in summer,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epth, Vertical structure, Land surface process
-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