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生地·熟地中土壤有机碳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宣 韩霁昌 王欢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75-77,80,共4页
[目的]探索种植对新生土壤中养分及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了3种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并且分别在生地和熟地两种条件下对小区内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结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砒砂... [目的]探索种植对新生土壤中养分及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了3种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并且分别在生地和熟地两种条件下对小区内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结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生地的有机碳含量,并且1∶2复配土的含量增加最大,其次是1∶5复配土,最后是1∶1复配土。熟地中,不同比例复配土中有机碳含量最多的是0-10 cm土层,大部分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生地中,3种复配土中〉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对比表现为1∶1复配土〉1∶2复配土〉1∶5复配土。熟地中,〉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对比表现为1∶2复配土〉1∶5复配土〉1∶1复配土。3种复配土的分形维数与生地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于砒砂岩与沙复配土这种新生土壤,种植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改变土壤结构,改良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土 生地 熟地 有机碳 水稳定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复配土种植玉米对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垟杰 李娟 +1 位作者 郭振 徐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3,5,共4页
通过在砒砂岩与沙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复配土上种植玉米,研究复配土中硝态氮、铵态氮的分布及运移情况。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容易被水分淋洗,且复配土中沙的比例越大,土壤硝态氮淋洗的速度越快、淋洗的深度越深;复配土中铵态氮含量普遍偏... 通过在砒砂岩与沙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复配土上种植玉米,研究复配土中硝态氮、铵态氮的分布及运移情况。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容易被水分淋洗,且复配土中沙的比例越大,土壤硝态氮淋洗的速度越快、淋洗的深度越深;复配土中铵态氮含量普遍偏低,复配土含沙量越高,铵态氮变化越大。因此,在含沙量较高的复配土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养分流失造成的肥力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硝态氮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的复配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振 曹婷婷 +1 位作者 陈田庆 王欢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3,共6页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季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复配土有机碳含量较CK的分别提高了27.27%~46.59%、42.47%~70.57%,除种植玉米的C1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过程中,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稳的3个阶段,在培养结束时,均以C3的降幅最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形式上升,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及互作效应均对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影响显著,种植玉米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大,种植马铃薯的则C3的较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在2种作物间的差异较大,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率较低;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常数与半周转期变化趋势相反,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矿化半周转期较大。可见,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均对复配土有机碳矿化产生了影响,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以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1∶2较适,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助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风沙 砒砂岩 复配土 壤有机碳矿化 拟合参数 毛乌素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砒砂岩与砂复配路基土动模量与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儒 强春鹏 朱皓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5-110,共6页
将砒砂岩与福建标准砂混合制成复配土,利用GDS土动三轴仪,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配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发展演化规律,提出了动剪切模量比的对数衰减模型与阻尼比的对数增长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讨论了模型参数... 将砒砂岩与福建标准砂混合制成复配土,利用GDS土动三轴仪,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配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发展演化规律,提出了动剪切模量比的对数衰减模型与阻尼比的对数增长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讨论了模型参数与复配土质量比、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比、含水率的复配土在达到破坏动应变时的动应力幅值,确定了复配土最大动强度时对应的砒砂岩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沙漠地区路基采用复配土处理地基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砒砂岩与砂复配土发生大应变时动本构关系可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模型参数与砒砂岩和砂的质量比、含水率相关;当含水率一定,砒砂岩与砂的质量比约为7∶3时,复配土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当质量比一定,复配土动剪切模量比衰减模型的参数M,N,其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增长模型的参数P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增大,参数Q则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质量比和含水率对其动力特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本构关系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 被引量:113
5
作者 韩霁昌 刘彦随 罗林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94,共8页
研究目的:以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为目标,将制约该区域的"两害"砒砂岩和沙作为研究对象,破解同类地区土地整治的技术难题,使沙地成为耕地开发的重要后备资源。研究方法: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首次发现... 研究目的:以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为目标,将制约该区域的"两害"砒砂岩和沙作为研究对象,破解同类地区土地整治的技术难题,使沙地成为耕地开发的重要后备资源。研究方法: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首次发现了砒砂岩与沙两种物质结构在成土中的互补性,获取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需求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2)提出了在生态脆弱区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3)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技术体系;(4)创新性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的成土造地工程,成功实现了沙地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了毛乌素沙地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化经营为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研究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砒砂岩和沙配比,可实现砒砂岩和沙资源化利用并使荒漠变为良田,为毛乌素沙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整理 毛乌素 砒砂岩与沙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简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欢元 韩霁昌 +2 位作者 杜宜春 张海欧 童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60-161,186,共3页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已经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介绍该技术的提出背景、简要技术内容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砒砂岩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成效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宜春 王欢元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3期181-182,185,共3页
基于砒砂岩与沙理化性状互补特性开展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究,已成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式。基于此,综合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基于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发的造田技术、固沙技术和节水技术,... 基于砒砂岩与沙理化性状互补特性开展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究,已成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式。基于此,综合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基于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发的造田技术、固沙技术和节水技术,开展技术介绍、技术应用成效以及技术示范推广进行简要介绍,借此推进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振嘉 范王涛 杜宜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5,共6页
砒砂岩是一种结构松散、利用率较差并广泛分布于我国陕北、内蒙古以及山西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化岩石,而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推出,改变了砒砂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以及资源大量闲置的现状。通过对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 砒砂岩是一种结构松散、利用率较差并广泛分布于我国陕北、内蒙古以及山西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化岩石,而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推出,改变了砒砂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以及资源大量闲置的现状。通过对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作用机理的研究,详细综述了复配技术在土壤固沙能力、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应用成效、现有研究的局限。并据此指出复配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研究尚不充分,技术研究应用周期较短,在土壤固碳和重金属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砒砂岩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 复配技术 壤固沙能力 壤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荣颖 胡振琪 +2 位作者 杜玉玺 杨坤 赵会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土壤基质改良是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如何充分利用矿区本地自然资源进行土壤基质改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材料特性和来源将土壤基质改良材料分为表土、表土替代材料及复配土3大类,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土壤基质... 土壤基质改良是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如何充分利用矿区本地自然资源进行土壤基质改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材料特性和来源将土壤基质改良材料分为表土、表土替代材料及复配土3大类,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土壤基质改良材料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表土是土壤基质改良的首要选择,但仅适用于土源充足的矿区;表土替代材料有效地解决了土壤基质改良过程中表土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了矿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但表土替代材料的筛选和配制需在全面调查和分析上覆岩石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复配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土壤之间在性质上的交互作用是复配成土的前提和关键。目前,对于适宜不同区域类型的矿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的研究不够全面,关于露天矿区土壤基质改良所面临的共性问题研究较少,表土和植物种子库的收集和保存要求不够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土壤基质改良材料,明确提出表土和植物种子库的收集和保存要求,加强土壤基质改良共性问题的研究。此外,配制不同类型的表土替代材料和复配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应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壤改良 替代材料 复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生物硅藻精土AA/O工艺处理综合性工业废水
10
作者 高小平 《中国市政工程》 2007年第4期49-51,共3页
介绍了采用复配生物硅藻精土AA/O工艺处理综合性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通过以复配生物硅藻精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的连续流中试实验,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对复配生物硅藻精土AA/O工艺处理综合性工业废水的效果。简介了试验过程,经试验结果分析... 介绍了采用复配生物硅藻精土AA/O工艺处理综合性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通过以复配生物硅藻精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的连续流中试实验,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对复配生物硅藻精土AA/O工艺处理综合性工业废水的效果。简介了试验过程,经试验结果分析可知,水力停留时间的长短对CODcr、SS、色度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对BOD5、NH4-N、TP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停留时间越长,去除效果相对较好。该工艺在水质复杂的工业废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生物硅藻精 生物载体 AA/O(厌氧 缺氧/好氧)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储水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婴婴 孙绪博 +1 位作者 曹婷婷 张海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0,121,共7页
为探析砒砂岩对于风沙土储水能力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设置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试验小区(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分别为1∶1,1∶2,1∶5),进行单季玉米种植,并分别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对0—12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 为探析砒砂岩对于风沙土储水能力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设置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试验小区(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分别为1∶1,1∶2,1∶5),进行单季玉米种植,并分别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对0—12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13—2015年,适量砒砂岩的加入将风沙土储水量从100mm左右提升至200mm以上,并可逐步调节土壤水分至不亏缺状态,显著提升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需求;土壤储水以40cm以下中深层土壤储水能力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且经多年种植,0—40cm和80—120cm土层逐步成为土壤水分较为稳定的土层,利于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砒砂岩与沙1∶1~1∶5范围内,随砒砂岩所占比例提高,复配土储水特征的改善作用有增强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与沙复配 壤储水 壤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