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用透析器预充效果与预充技术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娟 李荣藻 +3 位作者 刘金枝 卢志坚 曾宜坤 李瑞青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7期483-485,共3页
目的减少复用透析器中的甲醛含量 ,降低病人费用。方法选择内循环时间 (因素A)、0 9%氯化钠溶液(NS)预充量 (因素B)、血泵流速 (因素C) 3个因素 ,各因素取 3个水平 (第 1水平为因素A 10min、因素B 10 0 0ml、因素C 2 0 0ml/min ;第 2... 目的减少复用透析器中的甲醛含量 ,降低病人费用。方法选择内循环时间 (因素A)、0 9%氯化钠溶液(NS)预充量 (因素B)、血泵流速 (因素C) 3个因素 ,各因素取 3个水平 (第 1水平为因素A 10min、因素B 10 0 0ml、因素C 2 0 0ml/min ;第 2水平为因素A 2 0min、因素B 15 0 0ml、因素C 30 0ml/min ;第 3水平为因素A 30min、因素B2 0 0 0ml、因素C 4 0 0ml/min) ,分别预充经 4 %甲醛消毒后的复用透析器 ,用低含量甲醛检测盒测试甲醛残留量。结果甲醛残留量 (μg/ml)第 1水平 3个因素分别为 1 30± 1 32、1 2 7± 1 34、1 34± 1 30 ;第 2水平分别为 0 84± 0 2 0、0 71± 0 2 0、0 79± 0 2 0 ;第 3水平分别为 0 71± 0 2 0、0 88± 0 15、0 72± 0 2 1。第 1与第 2、3水平间比较 ,均P <0 0 1,第 2与第 3水平间比较 ,P >0 0 5。结论预充中各因素均选取第 2水平即内循环时间 2 0min ,NS预充量 15 0 0ml,血泵流速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预充效果 预充技术 相关因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管方法对复用透析器冲洗后消毒液残余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菊林 雷丽静 卫皓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冲管方法对复用透析器冲洗后残余消毒剂反跳现象的影响,以保证透析器消毒剂残余量在允许范围。方法将采用伦拿灵(peracidin)透析器使用浓缩液消毒的100个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B组采用改...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冲管方法对复用透析器冲洗后残余消毒剂反跳现象的影响,以保证透析器消毒剂残余量在允许范围。方法将采用伦拿灵(peracidin)透析器使用浓缩液消毒的100个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B组采用改良后的冲洗方法,即在冲洗结束血泵降至90ml/min,继续循环60min;冲洗结束后用peracidin残余测试条在设定时间检测透析器内残余的peracidin浓度,并记录结果。结果A、B两组在15min内透析器内残留的peracidin浓度均在正常范围,15min到60min内B组透析器内残留的peracidin浓度在正常范围,A组透析器内残留的peracidin浓度超标。结论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在冲洗结束后15min内即要开始血液净化治疗;如若不能及时上机,冲洗就不能停止;否则,透析器内残留的peracidin水平会升高(反跳),需要再次冲洗并检测消毒液残留剂量水平,以保证透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伦拿灵 残余量 反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预充复用透析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学香 朱高峰 马春玲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快捷、简便、安全有效的复用透析器预充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费用。方法将200只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只,对照组采用传统预充方法预充,即先将透析器中的消毒剂排出,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室和透析液室;实验... 目的探讨快捷、简便、安全有效的复用透析器预充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费用。方法将200只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只,对照组采用传统预充方法预充,即先将透析器中的消毒剂排出,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室和透析液室;实验组采用快速预充方法,先不排出透析器中的消毒剂,夹住侧管避免预充液流入,再将动脉血路驱净空气后直接连接复用透析器冲洗,并将透析机温度调至38℃。结果两组复用透析器测试全部合格,实验组生理盐水用量和预冲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快速预充复用透析器与传统预充法同样安全有效,且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减少患者费用和等待透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预充技术 快速预充 预充时间 生理盐水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用透析器不同冲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萍 常晓敏 高玉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2期341-342,共2页
[目的]比较复用透析器的不同冲洗方法。[方法]将过氧乙酸消毒后的复用透析器2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套。对照组采用直接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采用透析液循环法冲洗。[结果]对照组冲洗透析器耗时14.60min±1.08min,需生... [目的]比较复用透析器的不同冲洗方法。[方法]将过氧乙酸消毒后的复用透析器2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套。对照组采用直接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采用透析液循环法冲洗。[结果]对照组冲洗透析器耗时14.60min±1.08min,需生理盐水2210mL±171mL,且终末管路冲洗液仍可检出残留的过氧乙酸。实验组冲洗透析器耗时5.40min±6.84min,需生理盐水453mL±46mL,且终末管路冲洗液只检出微量的过氧乙酸。两组比较冲洗所用时间、生理盐水用量、过氧乙酸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用透析液循环法冲洗复用透析器,减少病人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降低透析成本,减少病人等待透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过氧乙酸 消毒 透析液 循环法 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乙酸与伦拿灵用于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敏 李晓波 +4 位作者 周金梅 刘敏 马晓化 熊玉莎 吴家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7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监测的对比分析,选择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可靠、经济和实用的消毒剂。方法采取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细菌学监测筛选菌种;确定过氧乙酸和伦拿灵的有效浓度... 目的通过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监测的对比分析,选择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可靠、经济和实用的消毒剂。方法采取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细菌学监测筛选菌种;确定过氧乙酸和伦拿灵的有效浓度,对标准菌株进行杀、抑菌试验;观察2种消毒剂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标准菌株和样本液及HBsAg的杀灭效果;在透析器复用机上进行过氧乙酸破膜试验。结果血液透析器污染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5.76%);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原始浓度分别为19.2%和4.99%,杀、抑菌浓度均相同,分别为0.125%和0.0313%,且在pH1.07~4.21、温度9~32℃、浓度为0.5%,作用时间不少于10min条件下,对样本液和标准菌株及HBsAg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可复用透析器经压力测试未出现破膜现象。结论过氧乙酸和伦拿灵比较,两者杀、抑菌浓度相同。在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稳定剂,可延长放置时间。在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相同情况下,过氧乙酸因其成本低、易清洗,更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伦拿灵 复用透析器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用血液透析器(人工肾)膜表面粘附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瑜静 谷雪莲 +2 位作者 徐秀林 朱根娣 王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3,98,共6页
以Fresenius F6聚砜膜复用透析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膜表面粘附的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用4种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及超声波的方法,对膜表面粘附的蛋白进行清洗,以获得最佳清洗方法;对透析器不同部位膜上的蛋白进行测定,获得不同部位膜上蛋白... 以Fresenius F6聚砜膜复用透析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膜表面粘附的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用4种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及超声波的方法,对膜表面粘附的蛋白进行清洗,以获得最佳清洗方法;对透析器不同部位膜上的蛋白进行测定,获得不同部位膜上蛋白含量的差异性;用双向电泳的方法检测膜上粘附的蛋白含量及其性质,获得不同种类蛋白与聚砜膜结合的特异性关系.结果显示:使用5次后每克纤维膜表面粘附的蛋白量至少为0.1 mg,且在透析器各部位分布不同;超声波是一种用来清洗膜上残留物质的有效方法;膜表面粘附的蛋白主要是中性或偏酸性的蛋白,中、大分子量的蛋白容易造成膜孔堵塞且不易去除,而小分子量的蛋白较易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粘附蛋白 超声波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器复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龚德华 季大玺 谢红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研究采用过氧乙酸 (PAA)消毒后复用高通量透析器对几种不同分子量溶质清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复用第 1、4、8、9及 1 1次时测定聚砜膜 BL S6 2 7对患者血清小分子物质尿素、肌酐、尿酸和中分子物质及 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 目的 :研究采用过氧乙酸 (PAA)消毒后复用高通量透析器对几种不同分子量溶质清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复用第 1、4、8、9及 1 1次时测定聚砜膜 BL S6 2 7对患者血清小分子物质尿素、肌酐、尿酸和中分子物质及 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 结果 :透析器复用至 1 1次时对小分子物质清除能力无变化 ,复用至 8次以上时 ,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开始下降 ,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高通量透析器采用 PAA消毒后复用在一定程度是可行的 ,复用中除监测小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外 ,还必需监测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透析 透析器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natron透析器自动复用机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斌 张翼翔 +3 位作者 叶朝阳 王勇平 嵇爱琴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消毒 临床观察 Renatron透析器自动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器复用的医学、经济与法制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琼书 杜鹃 刘幼英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5期33-35,共3页
回顾透析器复用的历史并分析其复用现状 ,医学原因和经济学原因是透析器复用的基础 ,复用存在的医学和法律相矛盾问题 ,并分析透析器复用的标准和效果评价。从医学、法律、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透析器复用的前景 ,认为透析器复用有利于患者... 回顾透析器复用的历史并分析其复用现状 ,医学原因和经济学原因是透析器复用的基础 ,复用存在的医学和法律相矛盾问题 ,并分析透析器复用的标准和效果评价。从医学、法律、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透析器复用的前景 ,认为透析器复用有利于患者和减轻社会压力 ,但是存在医疗风险 ,透析器的“单用比复用好 ,而复用比不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器复用 医学 经济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器复用的伦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琼书 李怡勇 刘幼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6期52-53,共2页
分析透析器复用的原因和现状以及复用存在的问题,我国经济状况决定了透析器复用的客观现实,并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透析器复用的价值和风险,认为复用透析器有利于减轻患者和社会经济压力,确保更多患者可以接受透析治疗,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关键词 透析器复用 伦理学 研究 医学伦理学 医院 医疗纠纷 卫生行政管理 传染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血液透析对透析器复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平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76-777,共2页
目的 :评价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与持续普通肝素血液透析对透析器复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2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第 1、4、6次透析后复用透析器的残留预充容积 (RBV ) ,比较 1、5、7次血液透析的kt/v、尿素氮... 目的 :评价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与持续普通肝素血液透析对透析器复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2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第 1、4、6次透析后复用透析器的残留预充容积 (RBV ) ,比较 1、5、7次血液透析的kt/v、尿素氮清除率 (URR )。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组透析器复用平均次数分别为 5 7次和5 6次 (P >0 0 5 ) ,两组第 1、4、6次透析后复用透析器RBV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第 1、5、7次透析kt/v、URR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第 7次透析的kt/v、UR与第 1次透析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 透析器复用 残留预充容积 尿素氮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被引量:2
12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6期5-8,共4页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由于血液透析器价格昂贵,病人长期使用,国家、集体或个人均难以承受巨额费用负担,国外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已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进入我国,其...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由于血液透析器价格昂贵,病人长期使用,国家、集体或个人均难以承受巨额费用负担,国外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已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进入我国,其临床应用须遵照以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器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透析器复用 一次性使用 国家药监局 临床应用 长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外壳消毒的有效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菊林 于学文 辛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了解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污染情况及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复用透析器经过全自动复用消毒机清洗、检测、消毒后,放入储存柜存放前,于不消毒、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和浸泡消毒两种方式进行表面... 目的了解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污染情况及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复用透析器经过全自动复用消毒机清洗、检测、消毒后,放入储存柜存放前,于不消毒、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和浸泡消毒两种方式进行表面消毒后采样检测。结果 3组各100支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检测结果:未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15.52±3.81)CFU/cm2,合格率为87%;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3.22±0.71)CFU/cm2,合格率100%;浸泡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消毒剂内10 min组则未检出细菌,合格率100%。两消毒组与未消毒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结论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或将复用透析器整体浸泡在上述浓度的消毒剂内10 min,均能达到消毒要求,但后一种方法消毒灭菌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血液透析 消毒 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制作透析器防感染接头
14
作者 胡琼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3期612-612,共1页
可复用透析器透析完毕后,通过自动复用机处理前必须进行残血的初步处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透析器血室端需连接一次性防感染接头。但一次性防感染接头价格贵、用量大,增加了透析成本及病人经济负担。为此,我科自2011年3月开始采用一次... 可复用透析器透析完毕后,通过自动复用机处理前必须进行残血的初步处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透析器血室端需连接一次性防感染接头。但一次性防感染接头价格贵、用量大,增加了透析成本及病人经济负担。为此,我科自2011年3月开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制作防感染接头,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透析器 一次性注射器 防感染 接头 制作 头帽 初步处理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器标签的制作与应用
15
作者 艾春莲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透析器复用 制作 标签 血液透析器 应用 基层医院 医用胶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16
作者 陈荣姣 莫国华 +1 位作者 俸丽梅 张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2期3129-31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中脱水量少于800 mL的肾衰竭病人38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比较,每例病人透析中输液(实验组)和透析中不输液(对照组)各5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监测病人每次透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中脱水量少于800 mL的肾衰竭病人38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比较,每例病人透析中输液(实验组)和透析中不输液(对照组)各5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监测病人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复用机测定透析器复用后整体纤维血室容积(Tcv)。[结果]实验组透析第1次~第5次Kt/V和Tcv都保持比较稳定的数值,实验组Kt/V和Tcv均优于对照组,透析器使用5次后两组之间Kt/V、Tc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动脉端输液能保证透析器有效的Tcv值,保持Kt/V值的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输液 尿素清除指数 透析器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