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模态正交性理论的异常现象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淼 于澜 鞠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091,共11页
利用复模态正交性理论的数值实验发现并提出了标号现象.首先根据复模态理论在两种状态空间格式下,对不同振动系统的状态向量解耦功能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对称及非对称重频系统的状态向量正交性的相关结论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继而发现并提... 利用复模态正交性理论的数值实验发现并提出了标号现象.首先根据复模态理论在两种状态空间格式下,对不同振动系统的状态向量解耦功能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对称及非对称重频系统的状态向量正交性的相关结论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继而发现并提出了标号现象,并指出了克服标号现象的方法;最后以工程应用中的一个常见的灵敏度分析问题为例,用数值算例的结果说明了忽略标号现象可能存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模态理论 标号现象 正交性 解耦 对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复模态振动分析理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吕振华 冯振东 邬惠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27,13,共9页
本文首先推证了线性振动系统的复模态特征参数退化为实模态特征参数的过渡方式;其次,基于实模态理论与复模态理论的统一性要求,规定了复特征向量的正规化条件;然后,建立了复特征向量空间中的展开定理的表达式,并证明了其与实特征向量空... 本文首先推证了线性振动系统的复模态特征参数退化为实模态特征参数的过渡方式;其次,基于实模态理论与复模态理论的统一性要求,规定了复特征向量的正规化条件;然后,建立了复特征向量空间中的展开定理的表达式,并证明了其与实特征向量空问中的展开定理的表达式的统一性;最后,阐述了目前对复模态振动现象的特点的一些基本认识,并对复模态振动系统的共振慨念的近似定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振动 复模态理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弹性连杆机构振动的复模态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邵长健 张宪民 沈允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7-530,共4页
应用 Hamilton虚功原理 ,建立了含有压电元件的弹性机构振动主动控制有限元模型。运用复模态理论 ,研究了机构的独立模态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给出了一种简便的包含状态反馈和干扰前馈的混合主动控制技术。针对一曲柄摇杆机构 ,进行了动... 应用 Hamilton虚功原理 ,建立了含有压电元件的弹性机构振动主动控制有限元模型。运用复模态理论 ,研究了机构的独立模态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给出了一种简便的包含状态反馈和干扰前馈的混合主动控制技术。针对一曲柄摇杆机构 ,进行了动态分析和主动振动控制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机构 振协 主动控制 复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反应谱法的MSCSS控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婷 张洵安 +1 位作者 连业达 彭泽靖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1,932,共6页
巨子型结构体系(Mega-sub Controlled Structure System,即MSCSS)作为一种新型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性使得结构体系的阻尼矩阵呈现出非经典阻尼的分布特征。为准确高效地研究MSCSS的控制特性,避免强迫解耦和时程分析... 巨子型结构体系(Mega-sub Controlled Structure System,即MSCSS)作为一种新型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性使得结构体系的阻尼矩阵呈现出非经典阻尼的分布特征。为准确高效地研究MSCSS的控制特性,避免强迫解耦和时程分析法所带来的误差与不足,文中基于复模态理论对非经典阻尼系统进行解耦,验证了基于复模态的CCQC法(Complex 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对MSCSS的适用性,采用CCQC法对MSCSS进行抗震分析。结果显示出MSCSS优于MFS(Mega Frame Structure)的抗震特性,并且MSCSS的控制特性主要体现在含有调频子结构的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子型结构体系 非经典阻尼 复模态理论 CCQC法 抗震特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讲座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经湘 黄敦朴 《振动与冲击》 EI 1984年第4期65-78,共14页
第三讲频域识别(二)——优化方法图解识别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但存在着识别精度较差的缺点。因为试验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干扰,而图解方法不能排除这些干扰,这样个别数据干扰误差将直接影响参数估计的结果。因此图解方法是一种... 第三讲频域识别(二)——优化方法图解识别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但存在着识别精度较差的缺点。因为试验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干扰,而图解方法不能排除这些干扰,这样个别数据干扰误差将直接影响参数估计的结果。因此图解方法是一种粗糙的估计方法,严格地说,它不是系统识别的内容。完整的系统识别不是利用个别的试验数据,而是采用一系列的试验数据,经过优化运算,按一定准则建立一个尽可能接近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优化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地排除干扰误差。优化方法要处理大量数据,一般都使用计算机计算,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 留数 激振频率 采样频率 主振型 模态参数 传递函数 数学分析 残数 振型 转移函数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方程的解 总方差 误差函数 复模态理论 试验模型 数学模型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型固有振荡模式电力系统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书强 陈慷 +1 位作者 马燕峰 胡永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11,共6页
大规模电力系统具有振荡模式非常密集的特点,参数的微小变化会使系统产生模态不稳定现象。运用复模态摄动理论对密集型固有振荡模式电力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特征值对参数摄动不敏感,但密集振荡模式对应的左、右特征向量... 大规模电力系统具有振荡模式非常密集的特点,参数的微小变化会使系统产生模态不稳定现象。运用复模态摄动理论对密集型固有振荡模式电力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特征值对参数摄动不敏感,但密集振荡模式对应的左、右特征向量有很大的变化,影响状态变量对振荡模式的可控性和可观性。最后,以新英格兰10机系统和NPCC 48机系统为例验证了模态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 低频振荡 密集振荡模式 模态摄动理论 模态分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郭炎 何仁 +1 位作者 廖旭晖 徐年尧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了开发应用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分析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参数与汽车悬架参数的耦合特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减速带的动态模型激励函数,并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换能器模型,并从换能器的作用... 为了开发应用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分析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参数与汽车悬架参数的耦合特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减速带的动态模型激励函数,并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换能器模型,并从换能器的作用机理入手,通过复模态理论分析车辆—换能器的振动模型动力学特性;最后,依据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与汽车悬架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采用不同参数的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对汽车运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回收能量潜能大小的角度分析了汽车悬架参数对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运动特性的影响。为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带 振动能量回收 复模态理论 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结构刚度对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动态特性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洵安 张建霖 姜节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3,共5页
建立随机风载激励下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 ,基于随机振动复模态理论 ,推导位移响应谱及均方响应的计算表达式 ,并对一巨型钢框架减振结构体系在 Davenport风速谱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计算 ,讨论了子结构刚度变化时结构体系的减... 建立随机风载激励下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 ,基于随机振动复模态理论 ,推导位移响应谱及均方响应的计算表达式 ,并对一巨型钢框架减振结构体系在 Davenport风速谱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计算 ,讨论了子结构刚度变化时结构体系的减振特性。结果表明 :子结构的刚度变化对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减振效果是非常敏感的 ,当子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时 ,可以形成 3个不同的控制机理区域 ,在第一、二区域中能使结构的第一振型得到有效的控制 ,获得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模态理论 随机风载 子结构刚度 巨型钢框架减振结构体系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消能减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 鞠三 +3 位作者 刘伟庆 王曙光 杜东升 李昌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基于系统化的集总数模型来表示土体的动力特性,建立土-消能减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采用复模态理论研究2个关键参数(土体剪切波速、结构高度与基础特征宽度的比值)对不同周期、不同阻尼比的减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基于系统化的集总数模型来表示土体的动力特性,建立土-消能减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采用复模态理论研究2个关键参数(土体剪切波速、结构高度与基础特征宽度的比值)对不同周期、不同阻尼比的减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非减震结构体系随着土体剪切波速的下降会加大整个体系的第一模态阻尼比;对于减震结构比,体系随着土体剪切波速的下降会削弱整个体系的阻尼比,且减震结构阻尼比越大,其削弱程度越明显。因此与普通结构相比,减震结构更需要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消能减震结构 动力特性 复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之超 郑兆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7年第3期15-17,8,共4页
对于无阻尼线性系统,外力频率不等于或不接近于系统的任一固有频率一直被认为是避免共振的条件.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建立并统一了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还尝试回答下面问题:外力频率等于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是否一定发生共振?... 对于无阻尼线性系统,外力频率不等于或不接近于系统的任一固有频率一直被认为是避免共振的条件.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建立并统一了线性系统避免共振的条件,还尝试回答下面问题:外力频率等于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是否一定发生共振?有阻尼系统情况又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共振 复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洵安 薛荣刚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下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MSCSS(Mega_sub controlled structural system)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带附加柱的MSCSS.采用串并联质点系计算模型,对带附加柱与不带附加柱MSCSS进行了时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带附加柱与不带附... 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下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MSCSS(Mega_sub controlled structural system)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带附加柱的MSCSS.采用串并联质点系计算模型,对带附加柱与不带附加柱MSCSS进行了时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带附加柱与不带附加柱MSCSS相比,带附加柱MSCSS不仅可以在结构上解决巨型梁的大跨度问题,而且在竖向地震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基于随机振动复模态理论,采用非平稳地震动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带附加柱MSCSS的子结构层数和巨(型)梁刚度等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子结构层数和巨(型)梁刚度等参数对带附加柱MSCSS巨型梁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均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 竖向地震 复模态理论 非平稳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弹性连杆机构振动的鲁棒H_∞控制
12
作者 邵长健 张宪民 +1 位作者 卢剑平 沈允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在含有压电元件的弹性机构振动主动控制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 ,基于复模态理论 ,研究了高速机构的鲁棒 H∞ 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给出了时变系统在模态截断下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抑制系统的持续干扰 ,并可以解决由于模... 在含有压电元件的弹性机构振动主动控制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 ,基于复模态理论 ,研究了高速机构的鲁棒 H∞ 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给出了时变系统在模态截断下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抑制系统的持续干扰 ,并可以解决由于模态截断引起的控制溢出问题。针对一曲柄摇杆机构的仿真计算表明 ,本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在线弹性振动 ,同时系统的低阶谐振现象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弹性连杆机构 振动 鲁棒H∞控制 主动控制 复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纱锭子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玉鼎 刘德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本文以D1201型锭子为例,应用复模态理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计算,分析了影响锭子动力学特性的因素,并获得计算结果,对改进锭子结构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复模态理论 锭子 锭端振幅 磨擦学特性 陀螺效应 动力学分析 细纱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