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房室隔不同区域细胞复极异质性及其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松梅 牛小麟 +2 位作者 张超英 党寅虎 凌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 ,即 :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 1/3(M区 ... 目的 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 ,即 :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 1/3(M区 )及下 1/3(P区 )进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 ,之后行组织连续切片 ,光镜下观察M区和P区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房室交界区中不同部位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特性 :AVN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 182± 17)ms]分别长于M区、P区及普通房肌细胞的APD90 [( 16 0± 9)ms,( 15 7± 8)ms ,( 15 1± 10 )ms ,P <0 .0 5 ]。普通房肌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90± 6 )ms和 ( 70± 7)ms]分别短于AVN、M及P区过渡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12 8± 13)ms和 ( 10 9± 12 )ms ,( 114± 9)ms和 ( 93± 8)ms ,( 10 6± 6 )ms和 ( 87± 6 )ms ,P <0 .0 1]。此外 ,在APD50 和APD3 0 上 ,AVN与P区的细胞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区可见一大束疏松平行排列的过渡细胞束 ,为房室结后延伸。P区可见一些过渡细胞束分别来自冠状窦口前方、下方和左房后壁。结论 房室交界区不同区域细胞间存在复极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房室隔 复极异质性 形态学 房室结后延伸 房结束 时程 房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动作电位同步记录电极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青海 崔长琮 +3 位作者 李强 王军奎 姚晓伟 赵永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设计跨心室壁三层单相动作电位(MAP)同步记录电极,为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以改造的 12 号不锈钢针头为外鞘,按先后顺序将彼此绝缘的外、中、内膜电极依次与外鞘组装,经过绝缘性、电导通性检测后,分... 目的 设计跨心室壁三层单相动作电位(MAP)同步记录电极,为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以改造的 12 号不锈钢针头为外鞘,按先后顺序将彼此绝缘的外、中、内膜电极依次与外鞘组装,经过绝缘性、电导通性检测后,分别在体记录了兔、犬跨左心室壁内、中、外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结果 ①兔左心室前壁内、中、外三层单相动作电位形态各不相同,中、外膜层 MAP复极起始部分具有典型的“峰和圆顶”特征,内膜层MAP复极过程中不存在明显切迹;在心率为272 次/min时,兔左心室内、中、外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为 140、140、130 ms;动作电位幅度分别为17.5、19.31、11.51 mV。②犬中、外膜层心肌复极起始部分具有“峰和圆顶”特征,中膜层心肌1期切迹不如外膜层典型,内膜层心肌复极1期仅有小的切迹;心率为 139 次/min时,犬内、中、外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为230、250、200 ms;动作电位幅度分别为46.33、66.41、43.30 mV。结论 自制单相动作电位能清晰、有效的记录在体动物跨心室壁各层的动作电位,可用于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 同步记录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标测技术观察I_(Na)-L和I_(Kr)对左、右心室间电异质性的影响
3
作者 孙红梅 李丽 +4 位作者 蒋永荣 杨琳 薛小临 孔澍 杨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0-505,共6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标测技术,观察INa-L、IKr对左、右心室间异质性及频率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兔离体心脏模型(12只),将电压敏感性染料通过Langendorff方法灌注兔离体心脏,使用波长为532nm的LED光源,分別记录心脏左、右心室动作电位时...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标测技术,观察INa-L、IKr对左、右心室间异质性及频率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兔离体心脏模型(12只),将电压敏感性染料通过Langendorff方法灌注兔离体心脏,使用波长为532nm的LED光源,分別记录心脏左、右心室动作电位时程(AP_(80)和APD_(50));分别使用多菲利特(30nmol/L)、多菲利特+ATX-Ⅱ(1nmol/L)、多菲利特+ATX-Ⅱ+美西律(10μmol/L)进行灌注,加药前为自身对照,每组分别给予刺激周长(BCL)为2 000、1 000、500、300ms的刺激,观察药物干预前后左心室或右心室APD的变化。结果 1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对照组右心室的AP_(80)、APD_(50)均长于左心室,呈反向频率依赖性;2加入多菲利特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_(80)、APD_(50)分别较对照组相应心室明显延长,但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频率的减慢,两心室的ΔAP_(80)较对照组增加明显。3加入ATX-Ⅱ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D_(80)、APD_(50)较单用多菲利特及对照组显著增加,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大于右心室。随刺激频率的减慢,两心室的ΔAP_(80)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加入美西律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_(80)、APD_(50)较使用前明显缩短,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心室的ΔAP_(80)与ATX-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ΔAPD_(50)与ATX-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频率的减慢,两心室ΔAP_(80)增加的幅度减小。结论 1多菲利特阻断IKr未能增大心室间的异质性,左、右心室表现出反向频率依赖性。2在阻断IKr的基础上使用INa-L开放剂ATX-Ⅱ,增加了左、右室间的异质性,并加强IKr的反向频率依赖性;美西律阻断INa-L减小心室间的异质性,并减轻其反向频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标测 左右心室 复极异质性 INa-L IK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