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钾水平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存泰 李运田 +2 位作者 陆再英 吴杰 王晨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观察正常血钾和低血钾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索他洛尔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2 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血钾组 (12只 )和低血钾组 (12只 ) ,分别静注索他洛尔 1.0 m g/ kg,3.0 mg/kg;同步记录兔左... 为了观察正常血钾和低血钾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索他洛尔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2 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血钾组 (12只 )和低血钾组 (12只 ) ,分别静注索他洛尔 1.0 m g/ kg,3.0 mg/kg;同步记录兔左室心外膜心肌 (Epi)、中层心肌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 ,研究发现低钾时与血钾正常时相比 ,索他洛尔增加跨室壁心肌复极离散度 (TDR)的作用更明显 ;更易引起 Mid发生早期后除极 (EAD) ;低血钾组尖端扭转性室速 (Td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不均一性 索他洛尔 低血钾 尖端扭转室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5 位作者 付晖 李泱 马洁 杨天娇 徐大文 陆再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心肌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3
作者 钟江华 张存泰 +2 位作者 李泱 周强 刘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 研究低钾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DC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 ,建立DCM家兔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灌流 ,观察低钾时两组之间 3层心肌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目的 研究低钾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DC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 ,建立DCM家兔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灌流 ,观察低钾时两组之间 3层心肌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的改变。结果 低K+ 灌流时DCM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层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TDR均长于正常K+ 灌流 (P <0 0 0 1) ,但以DCM实验组延长更为明显 (P <0 0 0 1)。结论 低K+ 延长中层心肌细胞APD ,增加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可能是DCM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其膜离子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3 位作者 李泱 杨天娇 马洁 陆再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02-2208,共7页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其中用植皮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膜下、中层、外膜下3层心肌。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结果肥厚组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90)较对照组3层心肌细胞APD90均分别有明显延长,而以中层心肌细胞APD90延长最为明显(延长比例中层260%±27%,外膜140%±16%,内膜100%±11%),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与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密度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层变低的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兔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Ito及IKs的跨室壁不均一性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离子电流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肥厚跨室壁电不均一性及缬沙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5 位作者 李泱 杨天娇 马洁 徐大文 张存泰 陆再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缬沙坦预防性给药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腹主动脉缩窄组 (缩窄组 )、假手术组、用药组。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胶原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内膜、中层...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缬沙坦预防性给药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腹主动脉缩窄组 (缩窄组 )、假手术组、用药组。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胶原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内膜、中层及外膜单个心肌细胞 ,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流。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外膜、中层、内膜 3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 (APD90 )均较假手术组及用药组延长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以中层心肌细胞延长最为明显 (延长比例 :中层 2 3% ,外膜 10 % ,内膜 8% )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用药组与假手术组间各层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均无明显差异。缩窄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s)密度均较用药组及假手术组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 ,而用药组及假手术组间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家兔心肌肥厚时中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延长及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下降较外膜和内膜细胞更为明显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大。缬沙坦预防性给药可抑制这一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心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 缬沙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普利对家兔陈旧性心梗跨室壁动作电位不均一性的影响
6
作者 高玉玲 王琳 +2 位作者 文毅 徐斌 李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785-787,共3页
目的研究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家兔非心梗区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取家兔结扎左心室冠状动脉前降支8周后,记录其单相动作电位;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左心室游离壁3层心肌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结果陈旧... 目的研究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家兔非心梗区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取家兔结扎左心室冠状动脉前降支8周后,记录其单相动作电位;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左心室游离壁3层心肌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家兔非心梗区心室肌中层的动作电位时程(MAPD90)明显延长,而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不明显,3层心肌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加。在体单相动作电位的离散度较单细胞动作电位要小。应用咪达普利后,其复极不均一性得到改善,室颤阈值上升。结论咪达普利可降低家兔非心梗区心室肌复极离散度,这可能是其减少陈旧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普利 心肌梗死 动作电位 复极不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洛诺司琼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华宇 高鸿 +3 位作者 刘艳秋 王贵龙 代东君 符校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24,共3页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大是导致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为亲合力较强的5-羟色胺3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大是导致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为亲合力较强的5-羟色胺3受体(5-hydroxytryptamine-3 receptor,5-HT 3R)选择性拮抗剂,可明显降低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但其是否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产生进一步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观察帕洛诺司琼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帕洛诺司琼 内分泌疾病 不良事件发生率 术后恶心呕吐 全麻患者 亲合力 复极不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左心室中层肌细胞电生理特征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周筠 臧伟进 +4 位作者 杜克莘 于晓江 崔长琼 智宏 余忠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2-516,522,共6页
目的 观察 2 5 0~ 80 0g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复极不均一性及室壁中层是否具有Mcell的特性。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不同基础周长时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各种参数变... 目的 观察 2 5 0~ 80 0g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复极不均一性及室壁中层是否具有Mcell的特性。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不同基础周长时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各种参数变化。结果 在所有刺激周期(BCL)测试中 ,中层肌细胞的复极至动作电位 90 %的时程 (APD90 )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长 ,在BCL =3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0 7± 1 5 )ms,(2 1 4± 2 1 )ms,(2 1 5±2 7)ms( x±s;n =9;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0 6± 3 4 )ms,(1 99± 2 8)ms,(2 4 7± 2 5 )ms( x±s;n=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在BCL =3 0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94± 3 4 )ms,(2 90± 49)ms,(3 1 3± 5 0 )ms( x±s;n =1 0 ;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96± 42 )ms,(2 5 9± 5 8)ms,(3 2 8± 3 6 )ms( x±s;n =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中层肌细胞APD 频率依赖性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更明显。结论 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存在复极不均一性 ,中层肌细胞有更长的APDs,更明显的APD 频率依赖性。豚鼠左心室游离壁中层细胞具有Mcell的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细胞 豚鼠 复极不均一性 动作电位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