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勇 马力 +5 位作者 肖冰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温丙昭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杂核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8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琼 朱雨 +4 位作者 仇红霞 仇海荣 王蓉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93-996,共4页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1例。结果表明:81例标本中CCA涉及所有染色体,而8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5.8%(29/81),其中AML为56%(14/25)、CML为28.6%(10/35)、MDS为23.8%(5/21),CML加速期、急变期发生率分别为20%(1/5)、33.3%(9/27)。29例伴8号染色体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有15例为非平衡易位,占51.7%。结论:8号染色体异常是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多为不平衡性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恶性血液病 复杂核型异常 8号染色体异常 多重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复杂核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红云 潘莹 +3 位作者 安福润 张家奎 杨冬冬 翟志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阐明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复杂核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复杂核型组),从同时间诊断的248例非复杂核型AL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作为对照(非复杂核型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和...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阐明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复杂核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复杂核型组),从同时间诊断的248例非复杂核型AL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作为对照(非复杂核型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同期非复杂核型组比较,复杂核型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髓外浸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为11.7%(33/281)。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4%(19/32)和85.0%(3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杂核型和非复杂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R率分别为47.6%(10/21)和79.3%(23/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核型复杂程度高和核型复杂程度低的复杂核型AL患者CR率分别为41.2%(7/17)和80.0%(12/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AL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2和462 d(P=0.002)及256和769 d(P<0.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25和741 d(P<0.01)及293和939 d(P=0.0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较低,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及预后较差;复杂核型AL患者染色体复杂程度越高,疗效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 复杂核型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红白血病1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玥潞 周敏航 +7 位作者 曹婷婷 窦立萍 陆晓林 张茜菲 姚子龙 王莉莉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2-1147,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3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红系及非红系同时表达...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3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红系及非红系同时表达增高,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34,部分有核红系抗原表达Gly、CD71。核型分析显示3例有轻微核型异常,2例有复杂核型,1例为正常核型,在其余患者未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5例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其中3例MLL-MLL融合基因阳性,1例MLL突变,1例为NRAS基因突变,在其余8例中未检测出异常基因。经含地西他滨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患者CR率为53.8%(7/13),PR率为15.4%(2/13),最终8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OS率79%,3年RFS率78%。结论:AML-M6为急性白血病中特殊亚型,由MDS转化,含有不良基因,预后较差,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DAC相关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红白血病 MLL-MLL融合基因 复杂核型 地西他滨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L-MRC患者遗传特征及预后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哲 牧启田 +1 位作者 吴安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患者的遗传特征及其预后特点。方法:选取近5年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非M3 AML患者230例,其中58例初发AML-MRC患者,对其进行随访并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患者的遗传特征及其预后特点。方法:选取近5年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非M3 AML患者230例,其中58例初发AML-MRC患者,对其进行随访并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9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测,29例(59.2%)染色体异常,其中7q-8例(16.3%),5q-6例(12.2%),17p异常5例(10.2%),高度异常的复杂核型(CK)(≥5个无关染色体异常)13例(26.5%),CK中包含有+8、5q-等染色体异常,单体核型(MK)12例(24.5%)。37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24例(64.9%)存在基因突变,其中ASXL1突变8例(21.6%),TET2突变6例(16.2%)。Kaplan-Meier分析显示,伴有高度CK(P=0.012)、5q-(P=0.038)以及TP53突变(P=0.008)的AML-MRC患者总体生存率更差。结论:AML-MRC具有独特遗传学特征,高度CK、5q-及TP53突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5q- TP53 复杂核型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