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胍乙啶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胍乙啶 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乙啶治疗四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2
作者 聂发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胍乙啶 治疗 四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万福铭 王文熠 王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314-3318,共5页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难以解决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之一,近年来成为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虽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复杂性局...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难以解决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之一,近年来成为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虽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机制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洁 尹诚语 +8 位作者 郑小莉 聂慧敏 曾丹怡 王洁 陈瑞香 刘伯宇 台燕 邵晓梅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拟CRPS-Ⅰ。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组)、CPIP模型组(CPIP组)、CPIP模型+电针组(CPIP+EA组)和CPIP模型+假电针组(CPIP+Sham EA组)。于模后1 d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30 min后,采用von Frey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8-OHG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50%PWTs明显降低(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50%PWTs显著上升(P<0.01);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和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降低CPIP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CPIP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氧化应激 针刺镇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常宝 司马蕾 +1 位作者 杨克勤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12,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神经妥乐平对腰、下肢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患者 19人 ,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其中 12例有脊柱手术史 ,7例有脊柱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 ,性质为烧灼样...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神经妥乐平对腰、下肢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患者 19人 ,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其中 12例有脊柱手术史 ,7例有脊柱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 ,性质为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 ,大部分患者还伴有麻木、痛觉减退或过敏、冷感、睡眠障碍及焦虑等综合症状。 1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 (10例 )与对照组 (9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疗法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消炎镇痛药 :2 %利多卡因 3ml、维生素B11ml(10mg)、弥可保 1ml(0 .5mg)、生理盐水 1ml,每日一次 ,14天为一疗程 ,在第 1、7、13天的消炎镇痛药中加入地塞米松 2 .5mg ,同时每日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治疗组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神经妥乐平 7.2iu/次 ,每日一次 ,14次为一疗程 ,同时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每日一次。治疗前后通过VAS法评价镇痛效果并按主观感觉评价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两组对麻木、痛觉减退、痛觉过敏、冷感、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经硬膜外侧间隙穿刺将消炎镇痛药及神经妥乐平直接注射到受损神经的部位 ,对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经妥乐平 治疗 复杂性局部综合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爱娜 许波 衣玉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08-610,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临床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中枢和外周病理生理学变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兵 陶蔚 +1 位作者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3-703,共1页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无缓解,且逐渐加重,VAS评分10分,并伴左膝部以下肿胀、肤色加深、皮肤易出汗、发热、痛觉过敏,轻触患侧皮肤可诱发剧烈疼痛。口服多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既往体健。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确异常,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腰椎MRI示:脊髓栓系,圆锥结束于L4椎体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脊髓栓系 电刺激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腰椎管狭窄 小腿外侧 VAS评分 下肢深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命名、诊断和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566,共2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于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的,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的综合征。CRPS涉及多个临床科室,但由于脑卒中后CRPS往往...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于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的,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的综合征。CRPS涉及多个临床科室,但由于脑卒中后CRPS往往在卒中起病数周后发生,而骨折后的CRPS往往在其拆除固定后表现出,因此康复医学科成为负责CRPS诊疗和临床研究最主要的科室,面临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压力。本文主要归纳CRPS命名、诊断和评价上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区域性 复杂性 诊断 CRPS 组织损伤 临床科室 康复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下垂体阻滞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5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柴玫 严相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脑下垂体阻滞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李倩雨 刘玉珠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 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雪晶 曲福玲 +2 位作者 段晓琴 刘颜芬 刘忠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0-1095,共6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发生于身体局部区域的疼痛综合征,可伴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皮肤和骨的异常改变。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局部异常性疼痛及相关症状和体征。综合现阶段的研究,...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发生于身体局部区域的疼痛综合征,可伴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皮肤和骨的异常改变。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局部异常性疼痛及相关症状和体征。综合现阶段的研究,跨学科的疼痛管理是较为提倡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骨吸收抑制剂(二磷酸盐)、免疫球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抗癫痫药物等,在缓解疼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维生素C可以通过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被推荐为预防用药。在康复治疗中,经颅磁刺激和经皮神经电磁刺激等特殊的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的运动想象、镜像治疗和疼痛暴露物理疗法等可以起到止痛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手术介入治疗包括交感神经阻滞、脊髓电刺激、射频和损毁术等,可用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的顽固性疼痛。本文就国外近年来各学科的CRPS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CRPS的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宵寒 许力 黄宇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异常。CRPS的外周敏化与神经源性炎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C纤维末梢神经肽的释放、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异常。CRPS的外周敏化与神经源性炎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C纤维末梢神经肽的释放、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以及肥大细胞的激活。脊髓背角炎症反应参与CRPS中枢敏化过程,主要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磷酸化、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CRPS患者系统性和局部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这或许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CR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结合自主神经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自身免疫机制或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相关。本文对神经炎症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其详细和全面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神经源性炎症 自身免疫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一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新挺 王琦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93-1894,共2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的"疾病状态",属难治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告了1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病例,提示早期诊断并应用神经阻滞及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缓...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的"疾病状态",属难治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告了1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病例,提示早期诊断并应用神经阻滞及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衣培强 衣玉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47-249,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临床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突出特征是顽固性异常疼痛。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治疗较为复杂,常需物理治疗、药物及介入性治疗等多学科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本文就近几年在其诊断及...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临床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突出特征是顽固性异常疼痛。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治疗较为复杂,常需物理治疗、药物及介入性治疗等多学科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本文就近几年在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自身抗体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促炎作用和功能紊乱 被引量:2
15
作者 Dharmalingam B Singh P +2 位作者 Schramm P 慎紫玉(译) 郑拥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描述过。该研究分析了CRPS病人的血清中针对hβ2AR、hM2R和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并研究了来自13名CRPS病人的纯化IgG对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健康对照组11例,无CRPS的桡骨骨折病人7例和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CRPS-IgG与内皮细胞表面结合(P<0.001),与hβ2AR和hM2R结合(P<0.05),后通过添加β2AR和M1R拮抗剂逆转。CRPS-IgG导致细胞毒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率降低,并且通过添加特异性拮抗剂,作用被中和。关于第二信使途径,CRPS-IgG诱导ERK1/2,p38和STAT1磷酸化,而AKT磷酸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降低。此外,CRPS-IgG诱导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增加,从而诱导内皮细胞的促炎状况。该研究结果表明,CRPS病人不仅会产生针对hβ2AR和hM2R的自身抗体,而且这些自身抗体还会干扰内皮细胞在体外诱导hβ2AR和hM2R的功能效应,因此这可能是CRPS的病理生理学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内皮细胞 肾上腺素和毒蕈碱受体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仅累及腕手部的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丽霞 王瑜元 +2 位作者 华艳 孙莉敏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仅累及腕手部的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方法对1例患者采用综合训练方法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体积和手指周径测量、腕和手指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改良Ba...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仅累及腕手部的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方法对1例患者采用综合训练方法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体积和手指周径测量、腕和手指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患手VAS评分、手体积和手指周径减少,关节活动度改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结论脑卒中后Ⅰ型CRPS可仅累及腕手部,综合治疗后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2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智 韦忠娜 刘洪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pain syndrome, CRPS)指的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自发性、区域性慢性疼痛。其疼痛区域不符合神经支配的皮节区,其疼痛程度与诱发因素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呈比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感觉改变、运动功能改变和萎缩的症状[1]。 CRPS 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旧称为反射性交感性肌萎缩(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第二型(CRPS II)旧称为灼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区域性 复杂性 注射治疗 葡萄糖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型 皮肤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研究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晓 刘培乐 +2 位作者 华艳 陆蓉蓉 白玉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6,487,共7页
目的探索静脉血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辅助脑卒中后CR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因脑卒中于华山医院北院康复医... 目的探索静脉血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辅助脑卒中后CR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因脑卒中于华山医院北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脑卒中病程6个月以内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CRPS,将患者分为CRPS组及非CRPS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脑卒中后两组患者静脉血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2R、IL-6、IL-8、IL-10)及TNF-α的检测值及细胞因子升高率是否有差异。在CRPS组中对细胞因子是否异常与CRPS严重程度评分及NRS疼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例脑卒中患者中,31例发生CRPS,170例未发生CRPS。性别、病灶性质与是否发生CRPS无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CRPS(相关系数0.253,P<0.05)。与非CRPS组相比,CRPS组IL-1β(22.6%vs.8.2%)、IL-8(9.1%vs.0.6%)及TNF-α(67.7%vs.48.2%)升高率更显著(P<0.05)。CRPS组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非CRP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升高者CRPS严重程度更高(相关系数0.489,P<0.05)。IL-2R升高者NRS疼痛评分更高(相关系数0.442,P<0.05)。结论脑卒中后静脉血细胞因子IL-1β、IL-8、TNF-α升高可能与CRPS发病相关,TNF-α升高可能与CRPS严重程度相关,IL-2R升高可能与NRS疼痛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脑卒中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凯凯 徐龙河 +2 位作者 路桂军 姜雨鸽 米卫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CRPS-I)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建立CRPS-I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和对照组(n=15)。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CRPS-I)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建立CRPS-I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和对照组(n=15)。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L)检测痛阈。PCR和Western-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等的表达。结果:CRPS-I型大鼠TWL值和MWL值均显著降低(P<0.05)。BMSCs移植后7、10及14 d TWL值和MWL值均有明显上升(P<0.05)。CRPS-I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BDNF、CGRP、SP、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BMSCs移植后,上述因子的表达上调被逆转(P <0.05)。结论:BMSCs移植显著改善CRPS-I型模型大鼠的疼痛,其机制与减少受损神经组织中神经肽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