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老空水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勤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了有效探测地形起伏高达263 m、黄土覆盖层厚达55 m的煤矿采空区积水,通过对比试验对瞬变电磁探测法发射线框的大小、发射频率、采样延迟时间、发射电流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对比优选结果表明,发射线框的大小240 m×240 m、发射频率1... 为了有效探测地形起伏高达263 m、黄土覆盖层厚达55 m的煤矿采空区积水,通过对比试验对瞬变电磁探测法发射线框的大小、发射频率、采样延迟时间、发射电流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对比优选结果表明,发射线框的大小240 m×240 m、发射频率16 Hz、采样延迟时间380μs、发射电流15 A为最适合探测区的探测参数。实际探测时布设60条测线,线距40 m,点距20 m,TEM发射线框27个。为消除干扰信号和地形起伏的影响,资料处理时先进行滤波消除噪声,再进行时深转换去除地形起伏的影响。资料解释表明,探测区内9号煤层有2个较大的积水区,15号煤层有3个积水区,积水区面积约891 884 m2,积水约149 09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矿区 采空区积水 瞬变电磁法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识别复杂地形废弃煤矿富水空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范莹琳 潘树仁 +7 位作者 杜松 李萌 赵岳 张玉峰 丁晏 宋思彤 车巧慧 王锋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9,共11页
煤矿关闭后产生不明源头的酸性矿井涌水是困扰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南方煤矿区普遍存在地形条件复杂,矿硐基数大,点多面广等问题,因此开展大面积的地下污染源头识别难度较大。为了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煤矿富水空间调查研... 煤矿关闭后产生不明源头的酸性矿井涌水是困扰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南方煤矿区普遍存在地形条件复杂,矿硐基数大,点多面广等问题,因此开展大面积的地下污染源头识别难度较大。为了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煤矿富水空间调查研究,追溯地表酸性矿井涌水源头,以处于闽西南坳陷带的福建省龙岩市雁石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为例,利用以无人机为载体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以高阻包裹的低电阻率特征为探测目标,以富水区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特征为参考依据,结合多源数据识别地表以下300 m范围内的含水异常区,分析异常区含水性,划定富水空间的地理位置,为废弃煤矿酸性矿井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对地下富水空间探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高阻包裹的低阻异常区可有效反映地下空间的含水性;(2)研究区内历史采空区分布广泛,但并非所有历史采空区都富水,利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地质剖面共圈定了8处富水采空区、大量近圆形通道富水区及3处断裂带富水区;(3)研究区内的历史采空区并非地下主要的富水空间,与采空区含水性相比,近圆形通道及断裂带的含水性也普遍较高,因此近圆形通道及断裂带积水区治理对于地表酸性矿井水涌水治理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复杂矿区 半航空瞬变电磁 废弃煤矿 含水性识别 酸性矿井水 涌水水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