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豆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周颖 陈虹 +1 位作者 杜华 景富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豆子(CK)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42只SHR大鼠随机分为5组,SHR空白对照组(SHR组,n=8),CK高剂量组(CK-H组,n=8),CK中剂量组(CK-M组,n=9),CK低剂量组(CK-L组,n=9)及卡托普利组(Cap... 目的:探讨复方苦豆子(CK)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42只SHR大鼠随机分为5组,SHR空白对照组(SHR组,n=8),CK高剂量组(CK-H组,n=8),CK中剂量组(CK-M组,n=9),CK低剂量组(CK-L组,n=9)及卡托普利组(Cap组,n=8)。另取8只Wiste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Wister组)。每日灌药一次,连续8周。根据体重随时调整给药量。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收缩压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结果:CK对模型动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CK-H、M组与SHR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能升高模型动物血清NO含量,与SHR组相比,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CK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清中的NO合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高血压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制剂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建慧 曹亚军 +2 位作者 陈虹 刘梅 张新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05-306,共2页
通过评价复方苦豆子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和资料。对小白鼠灌胃最大耐受量及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白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拟日用剂量的184倍,腹腔注射LD50为(79.75±9.09)g/kg,该制剂... 通过评价复方苦豆子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和资料。对小白鼠灌胃最大耐受量及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白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拟日用剂量的184倍,腹腔注射LD50为(79.75±9.09)g/kg,该制剂无急性毒性反应,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 急性毒性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血浆AngII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颖 陈虹 +2 位作者 马建慧 祝世发 刘小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05-708,共4页
为探讨复方苦豆子(CK)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左室肥厚(LVH)及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建立了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2KⅠC-RHR),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57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Mod组),CK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和卡托普利... 为探讨复方苦豆子(CK)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左室肥厚(LVH)及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建立了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2KⅠC-RHR),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57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Mod组),CK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和卡托普利组(Cap组),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每日灌药1次,连续8周。根据体重随时调整给药量。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左室肥厚指数(LVHI)及AngⅡ影响。结果表明:1)CK长期给药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LVHI,H、M组与Mod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L组也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CK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浆AngⅡ水平,与Mod组相比,各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H组下降最为明显。这表明CK对RHR的心脏重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制剂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肾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颗粒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慧 郑兴征 +1 位作者 陈虹 刘梅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剂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影响。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测定肝组织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丙二醛含量以及血浆生化学指标;观察鹌鹑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番茄红素用药4周即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的TC、TG含... 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剂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影响。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测定肝组织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丙二醛含量以及血浆生化学指标;观察鹌鹑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番茄红素用药4周即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的TC、TG含量;用药12周后可显著降低肝脏TG和MDA含量。提示复方苦豆子颗粒剂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减轻,肝细胞质内脂滴明显减少。提示复方苦豆子颗粒剂具有预防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颗粒剂 血脂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制剂对实验性高血脂动物血脂的影响
5
作者 王明远 陈虹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研究复方苦豆子制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清中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检测鹌鹑血清中TG、TC、LDL-C、HCL-C和SOD等指标。证明复方苦豆子制剂各剂量组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中的TC、LDL-C含量,高剂量组能升高血清中HCL-C含量,高... 研究复方苦豆子制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清中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检测鹌鹑血清中TG、TC、LDL-C、HCL-C和SOD等指标。证明复方苦豆子制剂各剂量组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中的TC、LDL-C含量,高剂量组能升高血清中HCL-C含量,高、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SOD含量。说明该药具有良好的调血脂和抑制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 高血脂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灌注液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辛任升 刘宇 +1 位作者 张超 梁剑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2,共4页
为建立复方苦豆子灌注液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420nm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在2.0μg/mL^1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5 8C+0.111 6,... 为建立复方苦豆子灌注液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420nm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在2.0μg/mL^1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5 8C+0.111 6,r=0.999 2,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2.20%(n=5)。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苦豆子灌注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灌注液 酸性染料比色法 总生物碱 氧化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豆子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2
7
作者 曹亚军 马建慧 +1 位作者 张梅 陈虹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复方苦豆子颗粒处方中主药的TLC图谱。方法:采用归胶G板和硅胶GF254板,用不同的展开剂分别对方中苦豆子、决明子和莱菔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所得的TLC图谱展开效果佳,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俭便... 目的:研究并建立复方苦豆子颗粒处方中主药的TLC图谱。方法:采用归胶G板和硅胶GF254板,用不同的展开剂分别对方中苦豆子、决明子和莱菔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所得的TLC图谱展开效果佳,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俭便灵敏、快捷可靠,可为制定本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豆子颗粒 TLC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苦豆子复方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醇提工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福玲 高原 +6 位作者 盛洁静 王冬雪 王金宏 王昊 韩晓宇 辛国松 杨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7,共5页
本试验旨在用苦豆子复方醇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考察指标以优化提取工艺。先采用五因素五水平单因素试验,每一因素再选取3个较低的水平,按照正交表进行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苦豆子复方抗白色念珠菌物质... 本试验旨在用苦豆子复方醇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考察指标以优化提取工艺。先采用五因素五水平单因素试验,每一因素再选取3个较低的水平,按照正交表进行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苦豆子复方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次数为1次,提取溶剂为65%乙醇;苦豆子复方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MIC值为1.25 mg/mL。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等优点,并且较大限度的提取了有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子复方 白色念珠菌 正交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