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糖锚定修饰紫杉醇-阿霉素复方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郝静梅 王卉 +3 位作者 李琼 朱靓 张勇 霍美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0-686,共7页
采用薄膜分散-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紫杉醇-阿霉素复方脂质体,并以N-十二烷基-O-羟乙基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锚定修饰,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及表面电荷,数字酸度计及渗透压测定仪检测其p H及渗透压,HPLC法测定并计... 采用薄膜分散-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紫杉醇-阿霉素复方脂质体,并以N-十二烷基-O-羟乙基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锚定修饰,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及表面电荷,数字酸度计及渗透压测定仪检测其p H及渗透压,HPLC法测定并计算两种药物包封率、渗漏稳定性、血浆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所制备的多糖锚定修饰复方脂质体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在150 nm左右,p H为5.3~6.1,渗透压为820~870 m Osm/kg,对两种药物皆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均大于90%),且和非多糖锚定修饰脂质体相比,药物泄漏率显著降低,血浆稳定性显著提高,缓释能力增强,且在肿瘤模拟p H环境比血液p H环境具有更快的释药速度。本研究制备的多糖修饰复方脂质体具有优良的药物负载、稳定性及缓释能力,在临床联合化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阿霉素复方脂质体 壳聚糖两亲性衍生物 理化性质 稳定性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复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管辉达 王秀丽 +3 位作者 林珈好 徐昕 褚福浩 王玉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90-2196,共7页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18-GA-Suc的投料量,低速离心法测定其掺入比率,比较修饰前后复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平衡透析法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Suc-GTS-Lip)中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18-GA-Suc投料量为膜材的10%(mol·mol-1),掺入比率为96.58%。Suc-GTS-Lip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其中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和丹酚酸B(Sal B)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6.15%,81.70%,91.05%,平均粒径为128.7 nm,平均Zeta电位为-15.5m V。GA和TSN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Sal B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xon-crowell方程。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Suc)能在脂质体膜上成功表达,本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GA、TSN和Sal B 3种成分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肝靶向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衍生物 甘草次酸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复方脂质体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复方维A酸脂质体中蒿酮的含量和包封率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世艳 何兵 冯文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58,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维A酸脂质体中蒿酮的含量和包封率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方法:色谱柱:迪马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 目的:建立复方维A酸脂质体中蒿酮的含量和包封率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方法:色谱柱:迪马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蒿酮在25.16~251.6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为0.7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该制剂中蒿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复方维A酸脂质体 蒿酮 含量测定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治疗肝炎后肝硬化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立群 王军 于红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7期1300-1300,共1页
关键词 复方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 肝炎后肝硬化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冻干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水兵 刘伟 +4 位作者 刘成梅 刘玮琳 郑会娟 周伟 阴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4-248,252,共6页
以脂溶性药物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药物维生素C(Vit.C)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方脂质体,并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固体脂质体。通过研究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 以脂溶性药物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药物维生素C(Vit.C)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方脂质体,并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固体脂质体。通过研究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间、适宜的冻干保护剂种类、冻干保护剂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分别进行单因素考察。优选脂质体适宜的预冻温度为-80℃,预冻时间为5h,总干燥时间48h,适宜的冻干保护剂为蔗糖,蔗糖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1。最优冻干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的维生素C包封率为62.25%,MCFAs包封率为46.30%,平均粒径为115.5nm。并考察了复方脂质体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颗粒形态变化,发现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表明复方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维生素C 复方脂质体 复乳法 高压微射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