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有效成份 被引量:5
1
作者 饶毅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扑尔敏的含量。毛细管电泳的条件为 :37cm× 5 0 μm i.d(有效长度 30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 ;分离电压 :1 5 k V;缓冲溶液 1 5 0 mmol/L NH4 Ac- H3PO4 ( p H...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扑尔敏的含量。毛细管电泳的条件为 :37cm× 5 0 μm i.d(有效长度 30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 ;分离电压 :1 5 k V;缓冲溶液 1 5 0 mmol/L NH4 Ac- H3PO4 ( p H2 .0 )。研究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 ,测定了三批样品。实验证明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镇咳药 药物分析 磷酸可待因 盐酸麻黄碱 扑尔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服用过量致口吃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景新 戴凌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52-,共1页
关键词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马来酸溴苯那敏 溴米索伐杂质 磷酸可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倍率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3
作者 杨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磷酸可待因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结果两被测组分的吸收度差值与浓度均成良好线性,五个模拟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磷酸可待因101.25%,2.74%;盐... 目的建立复方磷酸可待因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结果两被测组分的吸收度差值与浓度均成良好线性,五个模拟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磷酸可待因101.25%,2.74%;盐酸异丙嗪99.18%,1.6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磷酸可待因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数倍率法 复方磷酸可待因 药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跃萍 尹忠臣 吕燊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高氯酸钠(650∶350∶2∶2);检测波长:261 nm;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高氯酸钠(650∶350∶2∶2);检测波长:261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051~0.463 m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8.9%,RSD=0.63%;磷酸可待因在0.039~0.355 mg.mL-1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100.4%,RSD=0.95%;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032~0.285 m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7%,RSD=0.9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有效控制处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可待因口服液 复方 麻黄碱 盐酸 可待因 磷酸 氯苯那敏 马来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