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吕子微 梁建庆 +3 位作者 康永强 孙光洁 王行玲 何建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17-125,共9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阴虚动风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模型。将65只成模大...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阴虚动风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模型。将65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150mg/kg)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1.75、3.5、7g/kg)组,另取2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3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和生化试剂盒分别检测纹状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COXⅣ)活性,HE染色观察纹状体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和RT-qPCR检测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和爬杆时间增加,游泳评分降低(P<0.01),纹状体ATP含量及COXⅣ活性降低(P<0.01),神经元排列混乱、数量减少、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皱缩,空泡形成,边界模糊,纹状体PINK1、Parki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α-sy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旋转圈数和爬杆时间减少,游泳评分升高(P<0.01),纹状体ATP含量及COXⅣ活性升高(P<0.05,P<0.01),神经元数量增加、排列趋于整齐、形态有所改善,纹状体PINK1、Park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P<0.01),α-sy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以美多芭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P<0.05,P<0.0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改善PD阴虚动风证大鼠行为学症状,可能通过调节纹状体PINK1、Parkin、α-syn表达,进而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治疗P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地黄颗粒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线粒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治疗PD阴虚动风证大鼠的分子机制研究
2
作者 吕子微 梁建庆 +3 位作者 王行玲 孙光洁 何建成 康永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617,共10页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颗粒通过调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变化治疗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6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3只,其余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部偏侧注射损毁黑质法制...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颗粒通过调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变化治疗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6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3只,其余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部偏侧注射损毁黑质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50 mg·kg^(-1)),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75、3.5、7 g·kg^(-1)),每组13只。各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神经行为学表现;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部损毁侧纹状体组织中泛素(UB)、泛素激活酶(UBE1)、泛素结合酶(UBE2A)、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L1)阳性细胞表达、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部损毁侧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旋转圈数、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差,易激惹,肢体震颤,行动迟缓,毛色黯黄,饮食少,体质量减轻,旋转圈数增加、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减少(P<0.01),损毁侧纹状体中UB、UBE1、UBE2A、UCH-L1阳性细胞表达、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DA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有所改善,旋转圈数减少、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增加(P<0.05,P<0.01),UB、UBE1、UBE2A、UCH-L1阳性细胞表达、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0.05,P<0.01),DA含量增加(P<0.01);行为学检测及各指标表达水平以美多芭组和复方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P<0.05,P<0.01),此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异常蛋白聚集,从而减轻DA含量缺失,发挥治疗PD阴虚动风证的作用,并以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复方地黄颗粒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肠-肝-脑轴DJ-1、IP3R、GRP75、VDAC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行玲 孙光洁 +2 位作者 吕子微 何建成 梁建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DJ-1、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DJ-1、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美多芭150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复方地黄颗粒1.75、3.5、7 g/kg),每组13只。另取13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3只仅注射抗坏血酸溶液大鼠为假手术组。各药物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肝组织颗粒样变性,细胞胞质疏松,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水肿,结缔组织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较多血管扩张,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肝细胞轻度颗粒样变性,胞质疏松,肝索排列较整齐,结肠轻度水肿,有少量淋巴细胞、粒细胞浸润,少量血管扩张,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与美多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表达恢复内质网-线粒体稳态,改善肠-肝-脑轴线粒体功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延缓P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复方地黄颗粒 肠-肝-脑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的影响
4
作者 张之菁 梁建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3-90,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黑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向黑质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和复方地黄...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黑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向黑质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和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予相应溶液灌胃,连续28 d。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黑质形态变化,RT-qPCR检测受损黑质PI3K、AKT、mTOR、p62、LC3B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受损黑质p-PI3K、p-AKT、p-mTOR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受损黑质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LC3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爬杆时间延长,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减少(P<0.01);黑质神经元排列紊乱,胞核固缩、结构模糊;受损黑质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升高,p-PI3K、p-AKT、p-mTOR、p62蛋白表达升高,LC3B mRNA和LC3B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爬杆时间缩短,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增加(P<0.01);黑质神经元数目增多,结构形态明显改善;受损黑质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降低,p-PI3K、p-AKT、p-mTOR、p62蛋白表达降低,LC3B mRNA和LC3BⅡ/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以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P<0.01),与美多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受损黑质自噬能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治疗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地黄颗粒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GLAST、GLT-1及GA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利芳 梁建庆 +3 位作者 何建成 董海玉 韩政阳 李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T-1)、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损伤黑质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T-1)、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损伤黑质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50 mg/kg)和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75、3.5、7 g/kg),每组11只,另取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11只作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8 d。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RT-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损伤侧纹状体GLAST、GLT-1和GAT-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实验旋转圈数增加,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减少(P<0.01),损伤侧纹状体GLAST、GL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GA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实验旋转圈数减少,悬挂时间及移动格数增加(P<0.01),损伤侧纹状体GLAST、GL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GA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以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P<0.01),与美多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上调GLAST、GLT-1及下调GAT-1水平,改善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失衡,发挥治疗PD阴虚动风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地黄颗粒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谷氨酸转运体1 γ-氨基丁酸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治疗帕金森病胃肠动力障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英 王利 何建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胃肠动力变化及复方地黄颗粒作用效果和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阴虚动风证PD大鼠模型,以APO诱发大鼠向健侧旋转行为作为判断模型成功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胃肠动力变化及复方地黄颗粒作用效果和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阴虚动风证PD大鼠模型,以APO诱发大鼠向健侧旋转行为作为判断模型成功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地黄颗粒给药组。观察大鼠粪便质地和含水量,胃排空法检测各组大鼠胃动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Cajal间质细胞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窦部位c-ki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减少(P<0.05),大便含水量降低(P<0.05),ICC数量减少(P<0.05),c-ki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地黄颗粒组大鼠胃排空率增加(P<0.05),大便含水量增加(P<0.05),胃窦部ICC数量增加(P<0.05),c-kit蛋白明显增加(P<0.05)。结论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大鼠胃动力减低,与胃窦部ICC数量、C-kit蛋白表达水平有关,中药复方地黄颗粒能有效增强胃动力、增加粪便含水量,该作用与调节胃窦ICC细胞数量、c-kit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复方地黄颗粒 胃肠动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