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复性技术
1
作者 孙彦 《生物产业技术》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重组蛋白质的过表达常导致其在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被称为包含体的聚集体。因此,蛋白质复性是许多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生产过程的重要步骤。本文简要介绍包含体提取、纯化和溶解工艺,重点阐述蛋白质复性技术,包括稀释复性、... 重组蛋白质的过表达常导致其在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被称为包含体的聚集体。因此,蛋白质复性是许多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生产过程的重要步骤。本文简要介绍包含体提取、纯化和溶解工艺,重点阐述蛋白质复性技术,包括稀释复性、稀释添加剂、人工分子伴侣、柱色谱复性和反胶团溶解复性等。最后展望蛋白质复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荷电介质对同电荷蛋白质复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 复性技术 蛋白质复性 溶解工艺 稀释复性 蛋白质药物 错误折叠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柑桔冻害频率与冻后恢复性技术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中 张焕裕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分析了湖南省516 a来的柑桔冻害频率,结果表明,大冻害发生频率建国前为114.25 a一次,建国后为9.83 a一次,建国后湖南省柑桔大冻害频率显著提高是柑桔生长的生态环境变化所致。柑桔冻害程度与低温及持续时间、小气候及大环境生态条件、... 分析了湖南省516 a来的柑桔冻害频率,结果表明,大冻害发生频率建国前为114.25 a一次,建国后为9.83 a一次,建国后湖南省柑桔大冻害频率显著提高是柑桔生长的生态环境变化所致。柑桔冻害程度与低温及持续时间、小气候及大环境生态条件、柑桔培管水平及冻前结果量、降温前气候及土壤湿度、柑桔品种及熟期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2008年1月湖南省柑桔遭受特大冻害的情况,提出农技推广部门要指导桔农辨别柑桔冻害程度,传授恢复性技术措施,对于3级以上冻害的桔树,结合品种优化,考虑高接换种。并推荐了柑桔冻后的恢复性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冻害 频率 复性技术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新基因的高效方法——cDNA文库的复性式均一化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强 刘秋云 李宝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由复性式均一化技术制作的均一化cDNA文库 (equalizedcDNAlibrary ,normalizedcDNAlibrar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获得EST、发现新基因的高效平台。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方法比较、存在问题和展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基因 高效方法 CDNA文库 复性式均一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黄牛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万年 张守发 +3 位作者 李香子 高青山 金鑫 严昌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9-1224,共6页
应用引物复性控制技术筛选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候选基因。文章选取30头28月龄延边黄牛阉牛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最高和最低各... 应用引物复性控制技术筛选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候选基因。文章选取30头28月龄延边黄牛阉牛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最高和最低各3头组成RNA池,采用引物复性控制技术,分析了两组个体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下,共获得12条ESTs(片段大小为200~890 bp),其中8个为已知的ESTs分别与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其他功能的差异基因,4个未知的ESTs。结果表明,应用引物复性控制技术筛选得到了12个可能参与了肌内脂肪沉积调控的ESTs,为进一步筛选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背最长肌 肌内脂肪 引物复性控制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雄性不育变异体蛋白水解酶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姬生栋 秦广雍 +4 位作者 耿飒 夏民 朱晓鹏 徐存拴 霍裕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7-800,共4页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介导 大豆DNA 小麦 雄性不育变异体 蛋白水解酶 育种 复性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玉稻518灌浆期POD动态分析
6
作者 姬生栋 宋刘敏 +3 位作者 栗鹏 李江伟 刘苗苗 高狂龙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共5页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新品种玉稻518及其亲本在灌浆期的POD酶谱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遗传的诱变后代与亲本灌浆期叶片的POD酶谱存在显著差异:1)诱变后代检出185、54kD和42kD3条新酶带;2)诱变后代中245、53kD...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新品种玉稻518及其亲本在灌浆期的POD酶谱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遗传的诱变后代与亲本灌浆期叶片的POD酶谱存在显著差异:1)诱变后代检出185、54kD和42kD3条新酶带;2)诱变后代中245、53kD和38kD酶带较亲本表达时期有差异;3)诱变后代灌浆中期、后期POD总酶活较亲本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 水稻 诱变 离子束 复性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odulated structure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FeB/Co multilayer thin films
7
作者 傅宇东 王诗阳 +2 位作者 朱小硕 方博 闫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282-3286,共5页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fter that, the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600 ℃ for 20 mi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hase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o(50 nm)/[Nd F...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fter that, the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600 ℃ for 20 mi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hase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o(50 nm)/[Nd Fe B(100 nm)/Co(y)]×10/Mo(50 nm) thin films were researched by AFM, XRD and VS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show stronger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 layers is 10 nm, the coercivity Hc⊥ is the maximum, 295 k A/m. However, for y=10-20, the reduced remanence M/Ms of films has increas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 layers is 20-30 nm,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obtained more superi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M/Ms =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 Fe B/Co film modulated structur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COERCIVITY reduced reman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CNTs/MoSi2 composites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8
作者 张勇 张厚安 +2 位作者 吴和尖 古思勇 陈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060-3064,共5页
Molybdenum disilicide(MoSi_2) based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contents of carbon nanotubes(CNTs) were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 in vacuum under a pressure of 25 MPa.The composites obtained under a sinter... Molybdenum disilicide(MoSi_2) based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contents of carbon nanotubes(CNTs) were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 in vacuum under a pressure of 25 MPa.The composites obtained under a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500 °C and time of 10 min exhibited optimum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erms of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MoSi_2 based composite with 6.0% CNTs(volume fraction) had the highest fracture toughness,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and hardness,which were improved by about 25.7%,51.5% and 24.4% respectively,as compared with pure MoSi_2.A Mo_(4.8)Si_3C_(0.6) phase was detected in CNTs/MoSi_2 composites by both X-ray diffraction(XRD) method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ine grains and well dispersed small Mo_(4.8)Si_3C_(0.6) particles had led to a higher hardness and strength of CNTs/MoSi_2 composites because of their particle pullout,crack deflection and micro-bridging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MoSi2 composite spark plasma sintering mechanical property microstructure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