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佛教对儒家道统思想的影响——以李翱《复性书》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尹邦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继承了天台宗法统思想的三个特点:(1)"复性"的主题,(2)遥接远祖,(3)法统断绝引起的悲情。梁肃、李翱等人的相关文字,明显同一情调。其《复性书》的内涵,是以不同于传统儒家的新范式表达的心性论,但并没有离开儒家的本位立场。他以自己"发现"的《中庸》等经典为依据,以"性情"关系为基本结构,以不同于以往的"事解"的"心通"为释经方法,为儒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佛教
儒学
李翱
《
复性书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本身的善恶,而须引入人这一主体及其实践工夫,因为对"情"的内涵的界定不能脱离作为道德主体的"心"和扰乱人之情性的"物"。性、情之间并非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情"固然需要"性"作为自身向上提升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性"也需要通过"情"从而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中显现与落实自身。性与情的内在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丰富的人。因此,"性与情不相无"这一命题相较于"性善情恶"、"灭情复性",更能突显李翱性情观的特色。性、情关系的厘清决定了李翱的"复性"之方不是"灭情",而是通过"弗虑弗思,斋戒其心"与"本无有思,动静皆离"两个阶次来"止情复性"。"复性"成圣后便能"物格于外"而不应于物,"情应于内"而无情,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复性书
》
性
情
心
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及其影响
3
作者
龚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7,共5页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观台
道学
道举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复性书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对儒家道统思想的影响——以李翱《复性书》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尹邦志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思想史研究"(14XZJ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继承了天台宗法统思想的三个特点:(1)"复性"的主题,(2)遥接远祖,(3)法统断绝引起的悲情。梁肃、李翱等人的相关文字,明显同一情调。其《复性书》的内涵,是以不同于传统儒家的新范式表达的心性论,但并没有离开儒家的本位立场。他以自己"发现"的《中庸》等经典为依据,以"性情"关系为基本结构,以不同于以往的"事解"的"心通"为释经方法,为儒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道统
佛教
儒学
李翱
《
复性书
》
Keywords
orthodoxy
Buddhism
Confucianism
Li Ao
Book of Renaturation
分类号
B241.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川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文摘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本身的善恶,而须引入人这一主体及其实践工夫,因为对"情"的内涵的界定不能脱离作为道德主体的"心"和扰乱人之情性的"物"。性、情之间并非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情"固然需要"性"作为自身向上提升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性"也需要通过"情"从而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中显现与落实自身。性与情的内在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丰富的人。因此,"性与情不相无"这一命题相较于"性善情恶"、"灭情复性",更能突显李翱性情观的特色。性、情关系的厘清决定了李翱的"复性"之方不是"灭情",而是通过"弗虑弗思,斋戒其心"与"本无有思,动静皆离"两个阶次来"止情复性"。"复性"成圣后便能"物格于外"而不应于物,"情应于内"而无情,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
关键词
《
复性书
》
性
情
心
物
分类号
B241.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及其影响
3
作者
龚杰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7,共5页
文摘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尝试。
关键词
楼观台
道学
道举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复性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佛教对儒家道统思想的影响——以李翱《复性书》为例
尹邦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王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及其影响
龚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