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对儒家道统思想的影响——以李翱《复性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尹邦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继承了天台宗法统思想的三个特点:(1)"复性"的主题,(2)遥接远祖,(3)法统断绝引起的悲情。梁肃、李翱等人的相关文字,明显同一情调。其《复性书》的内涵,是以不同于传统儒家的新范式表达的心性论,但并没有离开儒家的本位立场。他以自己"发现"的《中庸》等经典为依据,以"性情"关系为基本结构,以不同于以往的"事解"的"心通"为释经方法,为儒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佛教 儒学 李翱 复性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本身的善恶,而须引入人这一主体及其实践工夫,因为对"情"的内涵的界定不能脱离作为道德主体的"心"和扰乱人之情性的"物"。性、情之间并非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情"固然需要"性"作为自身向上提升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性"也需要通过"情"从而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中显现与落实自身。性与情的内在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丰富的人。因此,"性与情不相无"这一命题相较于"性善情恶"、"灭情复性",更能突显李翱性情观的特色。性、情关系的厘清决定了李翱的"复性"之方不是"灭情",而是通过"弗虑弗思,斋戒其心"与"本无有思,动静皆离"两个阶次来"止情复性"。"复性"成圣后便能"物格于外"而不应于物,"情应于内"而无情,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性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及其影响
3
作者 龚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7,共5页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观台 道学 道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复性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