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复归视角下中国戒毒互助型治疗社区的理念与干预路径探究——以深圳社区戒毒社会工作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我国戒毒治疗社区实验始于20世纪末“美国戴托普治疗模式”在昆明的移植。随着戒毒者复吸率的持续上升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化,深圳等地于21世纪初提出“无毒社区”概念,尝试探索治疗社区的本土经验。在回顾中国社区戒毒历程后,文章以深... 我国戒毒治疗社区实验始于20世纪末“美国戴托普治疗模式”在昆明的移植。随着戒毒者复吸率的持续上升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化,深圳等地于21世纪初提出“无毒社区”概念,尝试探索治疗社区的本土经验。在回顾中国社区戒毒历程后,文章以深圳社区戒毒社会工作为例,探究社会复归理论下中国互助型治疗社区的理念与实务路径。研究发现,在戒毒者回归社区的自立自强中,需要积极建构互助型治疗社区的外部支持环境。同时,透过个人层面的激发改变动机、强化认知行为、重建支持性的家庭关系,以及环境层面的同辈互助、同事互助、自组织互助、正面文化营造等实务干预路径,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戒毒者实现从“排斥”到“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戒毒 治疗社区 社会复归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2
作者 张吉喜 张正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技术支撑。该制度应以维护社会安全为前提,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为价值目标。其构建需从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两个维度进行体系化设计。在实体性制度层面,需要限定封存适用的案件范围、扩大封存的记录范围、明确解除封存的条件。在程序性制度层面,需要通过准备程序化解审判公开原则对犯罪记录封存效果的不利影响,构建封存前的考察机制,明确考察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等责任主体,确立依职权封存与依申请封存并行的二元化启动方式。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时,考虑将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复归社会 考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刑社会化与罪犯的再社会化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行刑社会化的思想起始于社会对行刑封闭化的忧虑,行刑社会化是与行刑封闭化的概念相对而言的。监狱封闭的行刑方式导致罪犯社会教化严重缺失和个人内化动力不足,使得罪犯再社会化困难重重。行刑社会化有助于从渠道和时间两个方面扩大社... 行刑社会化的思想起始于社会对行刑封闭化的忧虑,行刑社会化是与行刑封闭化的概念相对而言的。监狱封闭的行刑方式导致罪犯社会教化严重缺失和个人内化动力不足,使得罪犯再社会化困难重重。行刑社会化有助于从渠道和时间两个方面扩大社会教化的"量",最大限度地避免监狱化的负面影响,塑造罪犯正常的人格,激发他们再社会化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社会 罪犯 复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裁量中的人身危险性评价——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新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振 黄渝景 《法治研究》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域中的轻罪和重罪定位,不仅仅取决于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而且尤其应当反映犯罪主体主观上对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的内在态度为最基本要素的行为主体人身危险性大小。只有对那些造成了严重社会危害而且行为人人身危...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域中的轻罪和重罪定位,不仅仅取决于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而且尤其应当反映犯罪主体主观上对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的内在态度为最基本要素的行为主体人身危险性大小。只有对那些造成了严重社会危害而且行为人人身危险性较大的行为才有必要处以较为严厉的刑罚,而对那些即使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较大危害,但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深,反社会意识不强烈的行为应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予以各种较为轻缓的刑罚处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人身危险性 复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实社会的西方刑法学
5
作者 王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9,共3页
经过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一个多世纪的论争,似乎已经很难再产生一个新的刑事学派来统领整个西方的刑法学思潮了。西方刑法学把自己的视野不是更多地投向哲学而是开始投向现实社会。也许,两大学派的论争已经确立了作为刑法学基... 经过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一个多世纪的论争,似乎已经很难再产生一个新的刑事学派来统领整个西方的刑法学思潮了。西方刑法学把自己的视野不是更多地投向哲学而是开始投向现实社会。也许,两大学派的论争已经确立了作为刑法学基础的一些基本性命题,人们已经很难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自由刑 预防犯罪 西方刑法学 现实社会 复归社会 计算机 社会服务令 刑罚 犯罪行为 新型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委员会作为乡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的一种尝试性分析
6
作者 张艳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21-25,33,共6页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农民权益 组织依托 社会复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永登浦矫正所职业训练介评——兼评中韩监狱管理的几点差异
7
作者 江津 丁后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39-40,共2页
韩国永登浦矫正所位于汉城市九老区高尺洞100番地,是地处汉城的唯一的一所矫正所,直属于韩国司法部矫正署,建立于1949年12月27日。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监狱机构改革运动的发展,1968年9月18日改名为矫正所,1979年9月12日增设了“精锐职... 韩国永登浦矫正所位于汉城市九老区高尺洞100番地,是地处汉城的唯一的一所矫正所,直属于韩国司法部矫正署,建立于1949年12月27日。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监狱机构改革运动的发展,1968年9月18日改名为矫正所,1979年9月12日增设了“精锐职业训练所”,形成了目前的兼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训练 监狱管理 犯人 永登 韩国 提前释放 宗教教育 重返社会 审查委员会 复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