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南羌塘侏罗系色哇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崔玉良 王根厚 +1 位作者 郎欣欣 李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762,共15页
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有不同的认识,前人大多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去探讨,而缺乏构造变形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大比例尺填图、构造实测剖面等工作对研究区色哇... 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有不同的认识,前人大多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去探讨,而缺乏构造变形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大比例尺填图、构造实测剖面等工作对研究区色哇组的构造样式、变形期次等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西藏热那错地区和荣玛地区侏罗系色哇组地层均发育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以及后期叠加的平缓一开阔褶皱。早期褶皱的褶皱轴近东西向展布,板劈理近东西走向,是南北向挤压作用的产物。在热那错地区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已变形的侏罗系色哇组之上,且色哇组紧闭褶皱的构造样式未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中发育,推断色哇组紧闭褶皱发生在早白垩世之前。结合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推断研究区内侏罗系色哇组地层的早期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是班公湖一怒江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而后期叠加的平缓一开阔褶皱可能与羌南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 班公湖-怒江 侏罗纪地层 复式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